绿林网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100字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100字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一本由[英] E.M.福斯特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7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英国的爱情已经从《傲慢与偏见》中的古典形式发展到前现代形式了。显然心理学与女性意识已经开始产生作用了。恋爱的过程已经不仅仅是对话和动作,而更多的是心理意识。当然已经有了接吻的肉体接触。之所以提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正是第一个吻使得露西的女性意识觉醒了。 也许处于当代的我们无法完全理解这种情状。其实这有点象中国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中产女性,生活在平淡“无知”的生活中。突然一个“野蛮”人闯进自己的生活并有肉体上的接触,这种感觉在心理上产生的后果是当代人很难明了的。这是另一种野蛮战胜文明。而出乎动物性本能。这种充满雄性力量的乔治显然比起塞西尔更容易获取露西。 此书当然不仅仅如此简单,作者的表述手法非常隐晦曲折,许多东西需要静下来慢慢理解,这即是此书的特点,恐怕也是文明得太过的缘故。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二):明明很简单的姿势非要装作高潮迭起

果然,那些一瞥之下的情缘还是不要发展比较好。远离一夜情,请深入了解后再饥渴地摄取。

忘记什么时候看到过这个书名了,够文艺,于是留在了记忆中。上星期在图书馆瞎逛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这本书,兴奋之余,拿着别人的借书证豪爽地把这小妞带回家了。乍看之下,讲了两个姑娘去旅游,一个姑凉很别扭腹黑,一个姑凉很天真善良。途中遇各种人。再看第二章,天真的姑凉回到了家,和另一个气质诡异的男纸订婚了。情节一直很罗嗦,对话一直很多,在我看的上一本书是《民国了》的情况下,我认真,中外差异太大,我的阅读能力一时无法弥补这种巨大的差距。于是我果断放弃了阅读。后来看大家的书评,知道了后面的情节要如何发展。于是,我不得不吐槽,明明是很简单的姿势,为何要装作高潮迭起?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三):青色珊瑚礁

EM.forster福斯特,看了两本他写的书。然后决定把他列为不再阅读的名单。他写一些古典意味的书籍,没有意思。

有时候会和朋友讨论到书,最大的一个感触是不可能读完这世界上的书,哪怕只是书的一个分支----小说就读不完。这么多的书里当然绝大部分都是毫无营养,看不出存在意义的书。它对于这个冷漠的世界,无法起到哪怕最小单位的丁点作用。它们比浮光掠影还要短暂和轻微。

不想说这本书了,想说点别的。最近被一些进入冬季的灰色捕获了,情绪有些低落。

上周末在迪斯尼的焰火表演中,在仰望着天空中剧烈燃烧的烟火时,我莫名地感到一种巨大的孤独,我环顾周围簇拥的脸庞,他们幸福地靠拢在一起被焰火照得忽明忽暗,他们的脸庞因为一种神圣的幸福感而闪闪发亮。这时我想起了一个电影镜头,情书,中山美穗来到小鳟寻找另一个藤井树,她站在人行道上看到了藤井树的背影,她唤了一声,籐井树回过头,这时孤身一人站在人行道上的中山美穗被四面八方涌来的人群所淹没,人群散去,籐井树消失了。

那是一个长久以来总让我感伤的镜头,在这一刻人声鼎沸的迪斯尼里,我又深深地体会到那种抛弃感。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四):相信爱和信任

Foster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莫里斯》很多地方相似,Clive和Cecil这样上等社会的未婚夫们彬彬有礼,恪守道德,禁欲以至于虚伪,他们品味很高,埋首于音乐书籍之中,却难以跟人建立真实的关系,他们的爱情很虚弱,像是在恋着一幅画一样。而George和Alec这样的平民阶层,反而朴实,真诚,大胆,勇敢的表露情感和欲望。作者写到他们的时候都提到了大自然一样的美好。主人公在涌动着月见草香气的灌木丛中,在紫罗兰的花海中体验到了生命力的难以言喻的奇妙感觉,从而找到自我,觉得勇敢起来,能够面对世俗的责难。

另外有一点有意思的是这两部作品里都一点神秘和象征倾向,都提到了潜意识和梦,不过并不突兀,反而跟作品这种隐晦暗示的行文风格很搭。

我觉得,书的好坏跟作者的认知直接相关,有些文章下笔千言,滔滔雄辩,写的不过是小我的诡诈,匮乏,权力斗争,其思考水平完美的反映了集体意识,写的再好不过是技术的堆砌。而有的作者能够跳出时代窠臼,向着人类终极的美好迈出一步,能够尊重和赞美人性关辉的一面,这也是我喜欢这两本书的原因之一。我就像书里George他爹一样,天真的相信着爱和信任终将拯救人类。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五):战斗,然后享受春光

福斯特,或许曾在外国文学史的课堂上听过这个名字,却早已没了印象。这是我读的福斯特的第一本小说,起因是在一众赠书里被其绿色封面和标题吸引,我喜欢绿色。在雨气朦胧、气温舒适的春日读完,气氛甚合,总体感觉不赖。

简单来说,这是个带有自由主义和些许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主要讲述中产阶级的大小姐露西在佛罗伦萨旅行,与阴郁的英国青年乔治相识并因“误会”产生朦胧情愫,后经历与英国青年塞西尔订婚和解除婚约,在老艾默森先生的劝导中终于认清所爱的故事。标题中的“房间”显然和伍尔夫的“房间”之寓意相差甚远,而且侧重看到“风景”,享受清新的自然气息。大有破除中世纪陈腐遗风、追求自由恋爱和真理之意。

小说善于铺陈细节和隐喻,爱引用(化用),举重若轻地勾勒出的戏剧性人物关系给读者留下不少想象空间。但小说开头的一部分有点糟糕:隐晦的礼节描述、絮叨的人物对话穿插其中,而且常分不清这又是哪个人物接的话,加上乏味生硬的翻译、囿于时代隔阂,确实难以提起很大的兴致阅读下去。好在书不算厚,读到后面,主题轮廓清晰起来,总算品出一点味道,这个过程就像徒步登山,要继续走绕过下一道转角,美妙的景色突然现于眼前。剧情循序渐进,这或许是福斯特小说的特点之一。

在人物塑造上,略有扁平化之嫌,不尽如人意。或许旁敲侧击过多,三位主人公的描写略有失衡,尤其是对乔治的描写,中间一大部分的不在场,让这个人物暗淡不少,却好在作者有一定功力在最后关头扳回一城。我很喜欢第211页中乔治对露西的表白: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福斯特的女性主义意识,当然小说里不止这一处有所体现,但我的重点是这段表白所体现的进步的恋爱观,这也是书评标题的灵感来源。值得注意的是,乔治说的不是“我”(男人)去战斗,而是“我”(男人)和“你”(女人)一起去战斗,也就是说他意识到他不需要伴侣绝对的服从,而是有必要去尊重她的人格,而且他选择的伴侣注定不是受传统观念约束的人。这段无疑是乔治的高光时刻,但非常遗憾的是,在这段情节落幕后,作者又把这个人物束之高阁,这场战斗关于乔治需要努力的部分,在后来更多是依靠博学宽厚的父亲完成的。

描写塞西尔先生的笔墨颇多,这个刚愎自用的傲慢贵族给读者感观确实不太好,但有意思的是作者描写他要比描写乔治更有意思一点,形象和变化也更多面一些。虽然在评论时不得不类型化人物,但偶尔不那样做或许更有趣,这个人物无疑是有成长空间的。尤其是在面对露西的退婚宣言中,如果是别人指责,他可能恼羞成怒,但这是他心中的蒙娜丽莎的声音,他的感情和态度则显得诚恳许多,也得感谢作者没有把他写成完全的恶人。关于塞西尔和乔治的吻,前者的做法代表尊重、教养和过度谨慎,但这种过度在乎在初次相恋中多少显得稚嫩而可爱,虽然失败了;后者的做法更多代表了一种浪漫主义,年轻、情不自禁,在一大片紫罗兰中亲吻倾慕的对象,确实会令少女心动不已,但这点鲁莽也给少女带来了不可估计的沉重的思想负担。

故事围绕露西进行,而我们也看到这位女主人公为了战斗作出了许多努力和付出了代价:一个人为了欺骗自己的心,不得不一次次说谎;在教会人士的角度看来玩弄神圣的婚约,以至于面临与生活圈子交恶的风险。最后几章高潮迭起,而且连续几个章节名称很有意思:“对……说谎”,曲折反映露西波澜起伏又担惊受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暧昧不清的情况中,我想有必要去拓展想象露西的挣扎和最后作出决定的勇气,这是很不容易且难得的。我甚至联想到了太宰治《斜阳》中女主人公的“道德革命”。

在附录《看得见风景,找不到房间》中,作者写了自那以后五十年间小说人物的生活经历,很有趣、很有时代气息,而且带来一定程度的宽慰——大家都忠于自己内心活着。

祝愿每个人都拥有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