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论信望爱读后感100字

论信望爱读后感100字

《论信望爱》是一本由[古罗马]奥古斯丁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信望爱》读后感(一):接受演讲会意犹未尽的情况

奥古斯丁证道的经验非常丰富,在书里最有趣的是讲证道的内容、心态和技巧。证道是一种专业的演讲,需要讲者对经文非常熟悉,也需要听众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两者之间的互动要多于普通的演讲。

思维的速度和语言速度的不一致,让我们常常说出来的内容无法覆盖大脑里全部的内容。所以不要把完全的表达作为演讲的目标,而是尽可能去讲。演讲的时候告诉自己,尽可能多准备,但是出现意犹未尽是正常的。

《论信望爱》读后感(二):以理性服侍信望爱

导论颇有贬低柏拉图,抬高奥古斯丁之处,不足取。

《论信望爱手册》是比较笼统的介绍教义,没多大意思。但其中的善恶辩证法很奇妙,世上万物因为都不完美,因此都因缺乏蕴含了恶,而再大的恶因为其存在,本身也有善的因子。此义本已孕含在希腊哲学中,只是不做如此伦理化的解读。柏拉图主义知万物分有存在,但只说万物自足,斯多亚说善恶在于是否服从宇宙秩序而罕言存在,故而没有发展出如此精妙的善恶辩证法来。

几个短篇讲怎么向初信者传教,以及对《使徒信经》的阐述。

《论信之功用》是写给朋友霍诺拉图斯的,这朋友先被他带进摩尼教,如今又被他带进了基督教。霍诺拉图斯的疑惑是没有确证的东西,如何去信?他劝人信教的法子极精明,说我已经信你有寻求的诚心,那你是不是该先信了我的话,才有诚意呢?你信一个东西难道一定需要证据吗?我们人的智慧与神比起来微不足道,那是不是应该信靠智者,信靠大公教会,依从上帝的话之后,再来讲道理呢?

最后一篇《论信那未见之事》用一个比喻来解答疑问:你何曾看见父母生你,为何信他们是你父母呢?总之各种偷梁换柱,坚持信仰先于理性,令人齿冷。

《论信望爱》读后感(三):认识真理必须接受权威的引导,而不能仅凭个人理性。

p76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不能救人(信仰的双重含义belief和trust)

p135 论教导有文化修养的人时应寻求的方法(以权威使其谦卑)

p139 言语之美在于蕴含其中的渴慕之心——明白这一点的人就应该怀着敬虔之心,包涵别人言语上的瑕疵。

p282 (认识真理必须接受权威的引导,而不能仅凭个人理性。)

首先相信自己可以达到此目标,继而将自己的心呈献在上帝面前,虚心领受极好而必要的教训,并在生活的某个阶段彻底洁净自己的心。(p284)

我们所知归功于理性,所信归功于权威,所执归咎于谬误。(p286)

知者意味着信——知道并相信真理。(相信真理本身)

信者并非都意味着知——一部分人相信却不知道真理。(相信权威)

执者同样意味着信——只相信能凭个人理性完全理解的事,不相信任何不能凭个人理性完全了解的事,是固执,会陷入混乱与无序(p288,p308)

执从来不意味着知——仅凭个人理性不能知道真理。

就此而言,奥古斯丁应是将认知真理(信仰上帝)看作是先凭借权威相信,后凭借理性理解的过程。在理解之后,才算是知道。

奥古斯丁的“信仰是赞同的思”,或是“信仰,然后理解”与安瑟伦“信仰寻求理解”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强调权威与理性的先后次序,后者是在任信权威的基础上突出理性的必要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说小了是向他人布道和自己祈祷、沉思的差别(奥古斯丁是在解释如何布道,安瑟伦是在沉思与祈祷);说大了是时代背景的不同。(奥古斯丁的时代是基督教在异教与异端理性对抗中确立和巩固自身权威的时代。而安瑟伦的时代则是基督教在面对潜在威胁时寻求理性作为工具以维护自身权威的时代。)

当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