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吐鲁番考古记读后感摘抄

吐鲁番考古记读后感摘抄

《吐鲁番考古记》是一本由黄文弼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吐鲁番考古记》读后感(一):打开新疆吐鲁番历史的一把钥匙

考古类书籍虽然专业性很强,但热爱历史的读者一定不会错过这类书,因为考古和历史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如果不信,你可以试着读一读黄文弼先生的考古三书。 . 黄文弼先生被誉为“中国新疆考古第.一人”,他的考古三记《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在学术界久负盛名,每部书单独成册,读任意一册都不会影响阅读体验。今天我读的是《吐鲁番考古记》,读完受益匪浅。 . 原来黄文弼先生是考古界的大佬级人物。普通读者因为敦煌或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而知斯坦因,却对黄文弼先生知之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黄文弼考古三记,对于世人了解西部考古和黄文弼先生无疑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 黄先生曾经四入新疆考古,他的考古三书可谓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对新疆考古的诸多空白,学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读《吐鲁番考古记》这部考古大作时,我是满怀崇敬之情的。 . 这部书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如今再版一方面是为纪念黄先生诞辰130周年,另一方面是为了将黄先生的学术成就发扬光大而不至于湮没无人知。 . 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黄先生两次深入吐鲁番考古的详细经过,如今距离先生这两次考古已近百年,但我在字里行间仍能读出先生工作中历尽艰辛和对待考古工作治学严谨的态度。 . 第二部分遗物说明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说明:古籍写本和题记、古文书写本和绘画及泥塑。这部分主要以图片形式展示考古发掘到的残片,这些残片上的各种文字对于研究新疆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通过黄先生的文字和图片,我对吐鲁番的千年历史有了更加强烈直观的认识,吐鲁番不仅仅只有瓜果飘香,不仅仅只有火焰山,它还有悠久的历史,是丝绸之路上深受汉唐文化影响的古城。 . 新疆的历史和文化,从来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吐鲁番考古记》读后感(二):吐鲁番考古发现的细节以及文物研究,让我们对这里的考古有所了解

黄文弼,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他作为一代学者,在解放前的那种兵荒马乱时代,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工作。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考古,他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 黄文弼给我们留下的重要研究成果就是被结集称为“三记两集”的五部作品《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迹》《高昌砖集》《高昌陶集》,从面到点现在梳理着中国西北地区历史考古最真实的状态和考古研究成就。

这些成就是黄文弼近100年前的研究成果,都是他就开启西域考古研究先河的著作,因此在学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现在阅读依然能够感受基于历史文化考古研究的熏陶,既能够从他的文字里看到一位学者的坚持,看到一位学者研究的严谨,也能了解他研究的成果和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的方向和指引。

这一本《吐鲁番考古记》就是黄文弼“三记两集”之中重要的一本。在这本书中,黄文弼细致记录了自己走进吐鲁番考察的两次详细经历,还原着他的考古历程,也梳理着他自己的考古发现。而所有的这一些都成为后续考古重要的指引。

比如关于作者工作的经历,这里就不仅仅介绍着自己的行程、工作的细节、碰到的困难,更是细致还原着他工作的地理位置、环境特、以及相关发掘考察细节,这些都能够成为后来工作者的指引,都是有意义的。

黄文弼两次走进吐鲁番,一次是1928年,对于高昌古城进行全面的考古发掘,第二次是1929年,以吐鲁番城西雅尔湖为中心的考古研究。那么他在这里都发现了哪些重要的文物呢?这些文物所展示出来的历史价值又有哪些呢?在这本书附录部分也有着详细的介绍。

古籍写本、古文书、绘画和泥塑,作者也用相应的拓印照片等等资料,并把它们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所有,其实这也是一本资料的汇编,可以成为后来研究者的参考。 作者本人也对于这些重要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还原着这些历史文物遗失的部分解读这它们的内涵,让这些文物可以再次说话, 让历史的真实可以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也是考古重要的一部分,还历史以真相。

对于考古有兴趣的读者,对于历史文物想进行深入探究的读者,对于中国西域特别是吐鲁番这片土地历史有兴趣的读者,或者对于丝绸之路有兴趣的阻止,这样一段丝绸之路道路上重要的节点的考古发现,必然值得深入了解。而黄文弼的著作就是重要的切入点,是我们延续前人考古精神并不断发扬光大的重要支撑。

《吐鲁番考古记》读后感(三):交河和高昌

西域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时存在有36个国家,李冬《西域四百年》提到,西域36国呈现“一城一国”的特点,它们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是以绿洲或草原为地域单元的民族。吐鲁番之称最早见于陈诚《西域行程记》,古称“姑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交河古城和高昌古城。

一、古城

交河古城在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建立,城市建在30米高的悬崖上,因此无需筑城垣,西域都护府就设立于此。李冬《西域四百年》提到“五争车师”,为了此地的统治权西汉与匈奴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战役,450年车师前国覆灭,此地成为高昌国的交河郡。从北部到南部留存的文物,作者分析后认为这些区域曾经是回鹘人、唐人和车师人的活动地。

高昌以国号和王号先后有两个时期,公元500年麹氏建国,各种制度效法中原,此时尚未铸造铜钱。回鹘人在九世纪回归西域,在此地建立畏兀儿国附属于元,制度则尊奉元朝。文献《狻猊·天马·跳脱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馈赠》提到,汉武帝为了得到“大宛汗血马”,在公元前104年发动战争。李广利率军途经高昌所在地时,见此处“地势高敞”且有水源,随“屯垦”用此。当年玄奘法师取经时,曾路过此处。曾经有位考古学家说:如果你想知道唐代的长安城,高昌古城就是盛唐时长安在西域的翻版。

二、考古

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分别是吐鲁番的“三堡”“二堡”。它们的北面即是火焰山,南面则是高昌故城,墓地主要是公元3~8世纪高昌故城居民的死后居所,自然也存有张家贵族墓。宣统二年:“土人掘出张怀寂尸身,尚完好,修躯大首,覆以五彩丝缎。”作者在迪化的浙江公馆墙壁上发现了张怀寂墓志铭,从中了解到张怀寂是唐朝征伐西域的武将,其母麹氏曾为高昌王族,高昌灭亡后被内徙至中原。

作者在哈拉和卓地区收集到一副人首蛇身交尾图像,分析应为伏羲女娲,王晓玲《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人首蛇身交尾图像研究》提到,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和巴达木古墓群出土此类画像多达上百幅。其选择该地区出土的较有代表性的27幅造型作为研究对象。

作者收集到的各类文书,包含有维吾尔文字,纸本均已残缺不全,有些来源于鞋样,因纸张短缺原因,这些文书背面也写有文字。作者将其与现存经文对照,发现有许多文字或是避讳,或被删改。收集到的经文里出现有新词,这在想到仓颉的同时,还会想到武则天。“武周造字”共造了22字,但学术界普遍较为认为只有18字,时至今日只有“曌”字保留下来。

西域地区拥有众多的千佛洞,绝大多数洞窟内都绘有千佛,有的洞窟的墙壁上几乎全都是千佛,而且每一位佛都有名号.李冬《西域四百年》提到,早在汉朝汉明帝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寻求佛经,比玄奘取经早了数百年,受邀而来的高僧居住于白马寺。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西游记》中出现了好几次“三千诸佛”,按照《大藏经》记载,所谓三千诸佛,其实是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

出于保护中国学术文化资源的需要,1927年4月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与《穿越亚洲腹地》的瑞典学者斯文·赫定联合成立了“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考查团里作为唯一的考古学者黄文弼, 其开启了西北地区中国人的首次考察,且成果颇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