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修辞的复兴》读后感锦集

《修辞的复兴》读后感锦集

《修辞的复兴》是一本由[美国]韦恩·布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4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修辞的复兴》读后感(一):编者的名字没有说。

这不是作者的自选集,里面的文章是作者的同事帮他选的。见谷歌图书:http://www.google.es/books?id=sXqbwsyll6kC&lr=&num=20&as_brr=0&hl=zh-CN

。。。。。。。。。。。。。。。。。。。。。。。。。。。。。。。。。。。。。。。。。。。。。。。。。。。。。。。。。

《修辞的复兴》读后感(二):修辞的重要性

诚如楼上的评价,这本书的翻译确实不怎么样,好多地方都很含糊。坦白地说,我只看懂了三分之一的内容。有的是由于知识背景的欠缺,有的则是因为翻译的质量。实在懒得对照英文原文了,故而只从汉语的理解来说,这本书的翻译不合格。另外,要了解布斯的学术成果,《小说修辞学》应该是首选吧。这本书相当于个自选集,内容庞杂,连《因为钟爱它》这种写给高中生的文章都收进来了。

如果要给本书找关键词:伦理和修辞无疑是首选。要达到伦理教化的目的,修辞是必备的手段。不仅寓言、故事是修辞,当今的广告也是一种修辞。宽泛说来,修辞就是一种劝说人的艺术。而在布斯看来,修辞的首要目的则是劝人行善。

当今各门学科都离不开修辞,人的思维更是离不开修辞。布斯如是说:

“讲个好故事是历史中的一种证实方式(按:自圆其说,试图还原历史的某个侧面),类比是科学中一种真正的论证方式;隐喻在所有探索中都是不可避免的;讲者的人格的劝服力量;诉诸于传统或先例;甚至还有合理而有控制地依赖于煽情。”

“人类思想不一定非严格遵循演绎法或归纳法不可,它完全可以像修辞那样,沿着话题指引的思路进行。(按:苏格拉底的谈话方式)”(337)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交流、修辞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布斯这本书还是相当有见地的。

《修辞的复兴》读后感(三):跨境旅行的宏愿

如果是在书店里看了几页,而不是限于网上订阅时只能看到三种介绍(书名、目录和吹捧式短评),如果事先知道这本书光是“注释”部分就占据七十多个页码(足够是类似《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的单行本篇幅),如果未卜先知,了解这个人谈论的“修辞”并非我所理解的修辞,或者跟我所在的文学流变关系不大,我都不会买下它。买来当天,我就试着搅动书中沉睡的灵魂,但是没有丝毫的吸引力,让我贴伏上去,听那人轻言细语,可以说,它自一开始,就不合我的胃口;但我还不急于下结论,我等待其他的空闲再来读它,警惕着自己的胃口不能消化陌生的食品。随后的三四次拿起它,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入口,既不能被成段的格言吸引(或可说,很少发现他在密集地传授机宜,他的观念似乎不能快速地形成结晶),又对他论文的形式心生疑窦,他在论述时,闲言碎语太多,就像是演讲时要有许多小过门来舒缓一下语气。现在,它近在咫尺,我拿它没有办法,只能如同一个吃亏的消费者暗自消磨。我想,次次无功而返的购书经历,会使我加大对我国传统的关注;我受不了一个陌生人被更多的人介绍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卓越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一是我感受不到这种卓越性所传达的我多少也经历过的那一小段二十世纪的光阴流转,二是这个陌生人谈论的话题对于我的写作似乎起不了什么作用,没有他、没有他所提示的话题,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继续写下去,我想,他这个人不仅是一个个体,应该是一个幽暗的人群。就我现在的处境来说,还没有查寻到哪位诗人谈论了这本书,但是,如果我的熟人打算买它,我愿意把这本书赠送出去,以达成眼不见心不烦的干净了事。一个人的能力总是在伸展的同时显露出力不从心的颓丧,甚至一颗心也不能无边地驰骋,自以为赤忱,却在另一个时刻被察觉是麻木,我不得不从跨境旅行的宏愿中撤退,而重温中文领域所感兴趣的话题,我希望接下去的十年间,能够较为清晰地建立起一个富有弹性的认知体系,在面对古代汉语与当今人性时,心有余力地进行语境的互换,并能够听清楚迷失在浩瀚世界里的轻声呼唤。

《修辞的复兴》读后感(四):反讽与猜谜

书不错,评价不高主要是翻译问题。

布斯《修辞的复兴》虽然很好看,但是翻译质量实在让看书的人不高兴。《作为修辞的隐喻》和《反讽的帝国》分析了两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本来是我买书的引子,结果这两篇文章译得最成问题。如果是后记里说的中文不好的话,“硬译”我是可以接受的,读着拗口倒不是最麻烦的,起码可以猜出意思来。不过,我怀疑译者有时候就是在没弄明白的情况下翻完了一篇文章。

比如,《作为修辞的隐喻》中这么一段话:

“当马修•阿诺德这样的批评家们发现自己把诗歌看成未来的宗教时,他们实际上就是在表达一种冲突,这种冲突在一切长期的隐喻事业中一开始就隐隐存在:我的故事中虽然没有出现任何可见的神和虔诚的表达,但是不可避免地向你提出挑战,你的故事开头是‘一开始就是措辞(Word)’。我们的故事互相批评,就像对生活的不同表达。”

我开始是想找英文原文,但是没找到——唉,这里连JSTOR也没有。既然找不到,我就猜一下,这里应该涉及到文学与宗教以及阿诺德的文学观念。“一开始就是措辞”,无疑是《圣经》的“太初有言”。“你的故事”指的是圣经,“我们的故事”是“阿诺德这样的批评家”。“我们的故事”都是隐喻的,而且不同的隐喻之间“互相批评”,所谓形成了“多元化”,是“对生活的不同表达”。上文的“冲突”也就是“互相批评”,也就是“不同表达”。

看接下来的译文:“人们可以争辩说,悠久顽强的宗教存活了下来,因为表现宗教的叙述性隐喻证明了自己不会受到其对立隐喻的批评的伤害。……从这点来看,即使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文学作品也得参加宗教之间的交流。”

我不能理解最后一句话。我甚至都懒得猜了,因为已经猜到了这篇文章的第六部分,未免太耗神了。当然,我不猜就对了。下面还有例子,通过例子我就明白这句话了。这些例子就是,一个作品总会被另一个作品批评。贝娄的《赫索格》批评罗伯-格里耶《纽约革命计划》,等等。

也有的段落比较好猜,比如这一段我看第二遍就猜出来了:

“在现代西方社会中,许多思想家,或许是大多数思想家,都认为对人格和对培养或毁坏人格的文化的批评,在本质上并不合理,我猜想这个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很早就已设想:既然我们不能用洛克建议的科学语言来判断梅勒或伯克的个性,那么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表达我们对此的情感和偏好,作此宣称的第一人就是我们。”

猜是猜出来了,布斯的反讽语气全没了,把反讽变成猜谜,我想这应该不是译者本来想要的吧。既然“一开始就是措辞”,怎么也得在“措辞”上讲究一点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