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诗酒趁年华 苏轼传读后感100字

《诗酒趁年华 苏轼传》是一本由陈舞雩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酒趁年华 苏轼传》读后感(一):诗酒趁年华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老苏的传记太多,大部分着力渲染他的才华横溢以及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以彰显他豁达的人生观。围绕着他写和子由的兄弟情深或者和王弗、王朝云的感情。 这个版本关于“全文背诵天团”比如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等的人物立体刻画的同时交代了时代背景、人物性格,政治立场和关系脉络。在党争的波谲云诡中,有人舍身取义坚持着家国理想,有人随波逐流黯然神伤。 在子瞻逝后的40年左右,我的老祖宗长途跋涉,翻越当年张九龄凿石开山修出来,子瞻一贬再贬必经之路,千万岭南读书人奔赴锦绣前程往返的梅岭天险,进京赶考。于绍兴年间中进士,开始踏入靖康之变后苟安一隅的南宋朝堂。具体时间线已经无史料可考,但以他的生卒年推算,大致与高宗和秦桧联手逼杀岳飞,对金媾和,达成“绍兴合议”的时间线重合。我的老祖宗是如何在朝堂自处或者在这中间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内忧外患,党争倾轧,他大概率也是其中一个无法实现家国理想,心灰意冷辞官归隐山林的。年少意气风发向着风华锦绣的仕途而充满希望的梅岭路,归程心惊胆战躲避政敌迫害,该是怎样的萧索仓惶?所以他决意带着表亲三族从闽南继续往蛮荒深处的南海之滨迁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而他大概也不会料到,800多年后的今天,会有50多万后裔遍布海内外。

《诗酒趁年华 苏轼传》读后感(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作者以苏轼为线索,串联起了那个时代的枭雄俊杰们,每个人的人生路缓缓展开,也间接铺陈出宋那个时代的缩影。苏轼一生,几度新凉,但每一次都在风雨逆境中看出了风景,也在这几番风雨中锤炼了心性,成就了许多千古绝唱。一生在风雨中迎风而立,在黑暗中向阳而生,让他可以保持赤子心的是身边的亲友师长,是他内在的明媚积极,是良善的心和深厚的才情。读完之后心中不只苏东坡,还有许许多多与之命运牵连的人物萦绕心头,或悲或叹或惜或佩。对比之下,我辈只能向这些先人们致敬,感谢他们书写出的历史,做出的榜样。苏轼的诗词,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绝境中想想苏东坡,在心灰意冷时便重燃一丝希望,在挣扎无助时便多出一丝坦然洒脱。我想,让我们着迷的不是苏轼这个人,而是他身后所充盈的文化,中华圣贤文化是中国人弃之不去,揉进骨髓的瑰宝,在当今时代,仍然需要我辈继承先人遗志,传承中华文化核心精神,如同那个时代大贤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任何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使命,也许不能青史留名,但至少在自己的人生中尽量发光发热,无悔青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也许现在你我都有一些无奈,或许还有一些挣扎,但期望我们都能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勇气和担当,当山头斜照却相迎时,会发现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实际上“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与君共勉。

《诗酒趁年华 苏轼传》读后感(三):作者寄语

雷迪森and杰特们,我是这本书的作者。

在这里,我简单讲两句,算是给这本书再补上一篇后记。

其实,最初接下这个活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比较虚的。

毕竟,写苏轼这个题材的作品太多了,想写出新意和成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我还是决定试试。

试试去接近苏轼、了解苏轼、然后描绘出一个更加真实的苏轼。

事实上,在接触那些大量的资料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对苏轼还保持着一种刻板的印象——

“吃货、文采好、傻白甜、爱作死、怀民亦未寝、弟弟捞我”。

可随着对材料的发掘。

我慢慢发现了一个和以往 “人设” 不一样的苏轼。

一个明明更加复杂,却又更加好懂的苏轼。

比如,原来苏轼不只有天真的一面,也有腹黑的一面。

苏轼也不是一直都那么有理想抱负,他也会选择躺平和摆烂。

苏轼更不是什么 “无药可救的乐天派” ,他的心底其实也会藏着难以言喻的悲伤。

苏轼这个人的最大魅力,也不是他的才华,而是他这个人就和《狂飙》里面的安欣警官一样。

他可以让所有人,都愿意接近他,相信他,并帮助他。

哪怕是和他作对的王安石、章惇等,到了最后,也愿意和他化敌为友。

我觉得,这才是苏轼。

一个人见人爱的“北宋小天使”。

但是,就像《狂飙》并非安欣一个人的专场。

在这本书中,我也并没有把苏轼当成主角去看待,而是尽量把他当成一个人形摄像机去写。

是的,这本书没有主角。

或者说,这本书中出场的每个人都是主角。

苏轼是,苏辙是,赵顼是,章惇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他们都是。

作为一个个真实存在于过去的人,在我的眼中,他们每个人都是各自命运里的主人公。

在这本书中,苏轼只是一个视角,一切的镜头都跟随着他去移动,让他带着我们去见识那个山河壮丽的北宋王朝,邂逅那个年代里的天之骄子和芸芸众生。

如果大家看完这本书后,也能喜欢上这样的苏轼,以及那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们。

那么,我这大半年的埋头写作,也就算值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