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白居易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白居易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白居易传》是一本由言诗语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居易传》读后感(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你以为你想看的凡尘芳菲,你想欣赏的那个春日的光景已经没有啦。但实际上,兜兜转转中不觉入此。一个人绕的弯弯越多,可能力量越大。所以,如果事与愿违,定是老天另有安排。

这本十六万九千字的书,收录了白居易的存世诗作146首,每一首我有标注页码(请见图)。世事如书,人生如戏。作者用诗意的文字写尽白居易半生流离,一世执着。

读懂白居易的诗意人生,观其写就人生诗意!

“吟一首诗,将岁月揉进碧波,诗情舒散在云端!”惊叹于作者言诗语深厚的古文功底,云霞似的文字铺满纸张。阅读中,感受其间或暖或冷的温度,犹如纠缠病中的我,不禁在白居易的故事中流下自己的眼泪。

知其人,论其世,颂其诗。

世人皆言他是五百年才出一人的白居易。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个“庸且鄙”的人,没有显赫家世背景,少小苦读,青年进京赶考,入仕后历经宦海沉浮,人世沧桑却不失济世安邦宏愿。“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处于低位,不轻贱,与友吟诗作赋,纵情山水,高谈阔论。位居高位之时,恪守本分,一心忠君为民。

诗词是

《白居易传》读后感(二):《白居易传》——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白居易传》以时间为经,以诗词为纬,为我们将白居易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一生娓娓道来,并对其理想抱负、人格品性、文学成就,以及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进行了全面的展示,用细腻的文笔诠释了白居易虽历经坎坷却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不知不觉间就这样读完了这本书,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读这本书就像读一篇散文、读一首诗,就像春日里的早樱暖树,就像夏日里的窗下清风,就像秋里的瑟瑟江水,就像冬日里的红泥火炉,作者用文字指引我们走过一年变化的四季,也走完白居易漫长的一生。

白居易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读书勤敏,五六岁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当十六岁因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才名升起。二十九岁进士及第,三十五岁正式开始了宦海生涯。他有济世为民的心,也有为官的担当,他曾多次直言进谏,屡陈时政,也曾屡遭贬谪,宦海沉浮,他曾经意气风发,也曾经无奈消沉。他这一生中,有多少理想,多少向往,又有多少无奈,多少心酸。他历经八位皇帝,官至刑部尚书,最后以七十五岁高龄辞世。

白居易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他一生为诗痴狂,也因此被称为“诗魔”。“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首凄美动人的《长恨歌》成为千古绝作;一首《观刈麦》,道出百姓的多少辛苦与辛酸;“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首《卖炭翁》,表达了他对百姓的无限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喟叹,让浔阳江畔的邂逅,定格为中国诗歌永恒的传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山水中不断寻求的精神超越……

提到白居易,就不可不提元稹。元稹是白居易一生的至交好友,二人诗风相近,才名相当,史称“元白”。在白居易三十二岁,元整二十五岁的这一年,二人同时及第,同时被授予官职,两个人的缘分也从此开始。他们秉性相投,一见如故,成为好友。于是,一路走来,二人一直惺惺相惜、相互扶持,他们是世事相通的朋友,更是肝胆相照的知己,难怪作者会说“此情,无关风月,却比风月动人”。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我想,这句话是白居易处事态度最恰当的评说,也是对他本人最恰当的评价。

《白居易传》读后感(三):“五百年中一乐天”,言诗语陪你再读白居易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之一,自唐朝以来,无数诗人携优 秀作品璀璨登场,他们抒情、言志、咏物、叹景、写人……写一切可写,传千载之情。

在众多诗人当中,我偏爱白居易,他鲜活生动,有年少有为的意气风发,有寄情山水的潇洒不羁,有一心济世的风骨永存,也有能进亦能退的卓然智慧,在我眼中,白居易就是这样一个拥有“有趣灵魂”而万 里挑一的人。

想要了解白居易,只读他的诗是片面的,只有纵览过白居易才情一世的人生才算是真 正读懂他,言诗语便是懂白居易的人之一。言诗语,一个酷爱古代文学的人,他把白居易的一生写进了《白居易传:长恨春归无觅处》一书,书中的每一页都深深打动我的心。

书的编排体例非常简洁,简短的序言对白居易其人进行了总括,再分六章慢慢展开他的一生:从翩然少年到孤勇入世,经历宦海沉浮,他胸怀天下、兄弟情深,却有负于痴情女子,以避世寄情山水走完自己的人生。

白居易从未被自己起起伏伏的人生所打败,他的人生信条是活在当下,无论是身处何时何地、心境如何,都是其那时那刻真实的表达。

《白居易传:长恨春归无觅处》一书中还有一个别出心裁的亮点,那就是一幅名为“白居易的PY圈”的手绘图,插画里有白居易笔下的山、笔下的水、笔下的塔、笔下的桃林……仿佛没有什么景物不可以入诗,一切都是天成之作;

文字里更是用众人聊天的方式解说了白居易的社会关系,读这本书的人只需要笑一笑,便了然了他的人际网,而且印象深刻。如此别致的设计,也只有熟识白居易其人生平的人才能想得到吧。

书籍的封面设计也是评价一本书的重要参考点之一,这本《白居易传:长恨春归无觅处》的封面做得着实不错,封面上橘红色反光字“白居易传”非常亮眼,让人一眼便印象深刻。

书名下方则是一幅水墨画:衣袂翩翩的白居易背对我们,静静望着远处林立的山峰,飞鸟在山间掠过,白居易背握着的一束鲜花长身而立,他在想什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就在书中。

从喜欢一首诗开始,写诗的人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用诗表达自己,也期待懂他的人。就让我们借《白居易传:长恨春归无觅处》这本书,与白居易来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吧……

《白居易传》读后感(四):乐天知命,居易行简——君子居易以俟命

他是五岁能作诗的小神童, 他十六岁就一诗成名。 他是忠臣直士,发起新乐府运动, 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江州司马。 他的诗歌深受百姓喜爱,甚至圈粉皇帝, 他是唐朝官 ·方盖戳认证的“诗仙”, 也是又痴又狂的“诗魔”。 他是《全唐诗》收录诗作蕞多的诗人, 也是对日本影响深远的“文化恩人”。 他的一生心胸豁达,乐天知命,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都以他为偶像。 他就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大诗人白居易。

29岁考中进士,在曲江夜宴后意气风发的提字,“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蕞少年”。 少年成名,正是春风得意时,在符离,白居易也有了让他牵挂一生的女子相邻。因母亲的反对,白居易与相邻的感情无疾而终。 或许是为了祭奠自己真挚却无望的爱情,或许是被那场旷世绝恋所打动,白居易用自己的笔演绎出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翡翠的爱情悲剧,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名篇就此诞生。“在天愿作比翼niao,在地愿为连理枝”,或许正是因为白居易将自己对于爱情的切身感触融进了彼端,才成就了那样一篇凄美动人的《长恨歌》。

他的名字来源于《中庸》中的“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而这已成为他一生的写照。年少轻狂,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远去愤世嫉俗,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平淡万丈豪情,随着社会的锤炼逐渐冷却。相比李白晚年卷入政治漩涡,杜甫一生穷愁潦倒,白居易蕞后官至刑部尚书以七十五岁高龄辞世,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白居易一生历经八帝,数 次宦海沉浮,晚年白居易为自己取自乐天,正是这种乐天之命的哲学,成全了白居易,让他在大唐政坛尔虞我诈的牛李党争和血流成河的甘露之变中置身事外,蕞终保全了名节,并尽享天年。

纵观白居易的一生,作为诗人、文学家,他才华横溢,拥有千年不衰的文名;作为政治家,他铁骨铮铮,敢与奸人斗争,勇于为民请命;作为朋友、家人,他忠诚敦厚、温柔多情,是一个良伴益友。 如果说中国诗歌的天空星光璀璨,白居易就是蕞亮的星星之一;如果说中国文化的水系江河浩荡,白居易就是其中的大河汤汤。乐天知命,居易行简,白居易是中国文学的擎天巨擘,也是我们后人永远的楷模与榜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