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重现》读后感摘抄

《重现》读后感摘抄

《重现》是一本由韩少功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现》读后感(一):就要这一瞬间的机灵

很小的一部册子,开本小,纸页薄,书也不厚,就是几篇论说文集合成册,古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风俗无所不谈,看似闲散,却另有一翻滋味。不是厚重专业的学术专著,却是可以随手轻翻也能在某一瞬间带给你闪电一机灵的文字。

《重现》读后感(二):这个时代不差钱

这是一个不差钱的时代,差的却是精神。

这个时代真的很难容得下一个严肃的作家,尽管韩少功是其中最出色的之一。

拿起这本小册子就爱不释手,读起来更是放不下。

文章里透露着生活的哲理。

《重现》读后感(三):韩少功读史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确是个好习惯,从前不觉得,现在才发觉写读后感时就好像把读过的书又重新读了一遍,不仅印象更深刻,在写的过程中也促使人不断思考,不是读过就算了的消遣,除了对书本内容反复的思考,还能延展到其他书籍的相关内容,甚至从反思中发现更多的自我,读书的意义不在读而在思考,笔记是必不可少的助力。

从《重现》一书中可以看出韩少功读的史书范围并不广,大多是钱穆的书,和一本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以及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切身经历和感触。其中有的观点早就看过,即便如此,相信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或多或少也会在这本书中有一些收获。全书共分为二十八个章节,每章都短小,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多是韩少功随性而作,可以看出他尤其关注东西方的历史文化比较。

他讨论了佛教和其他宗教相比的哲学意义,认为佛教是哲学意味最浓厚的宗教。另一点和《乡土中国》的意见一致的是中国亲情重于理法,是为农耕民族的文化选择。而古希腊人追求一种普遍和绝对的定规,又即公理。这种定规用于心灵,就成了宗教;用于物质,就成了科学;用于社会,就成了法制。再者农业和商业文明的区别又反映在西方的大都市多是商业都市,中国的大都市则是官本位造成的结果,主要居民是官员,多权变,思想上尚中庸和中和,一般不会接受极端和绝对。另外欧洲人以血缘划族,可谓之“种族”;中国古人以文化分族,不妨谓之“文族”。他又讨论周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周边民族的文明通常非文字主导,所以他们对歌舞表现出更多敏感,包括游牧民族也是如此,西方的文化传统即更多的来自游牧文化,例如西装革履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残留。只是在中国南方民俗最终与主流的中原政治合流,而西方世界一直被游牧和海洋抢掠统治。

另外从这本书中我也学到两个词的来历,古时候茶又作荼,tea来自闽南语荼的发音,后来被音译成英文。又有称如厕为解手,据说这是苦役犯的身份感进入了他们的生理遗传,凡上厕所必须解手而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