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读后感1000字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读后感1000字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是一本由安德里亚·G·斯蒂尔曼著作,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4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读后感(一):灌水猪肉

前面很多图太小

页边空白太多

和灌水的猪肉一样

24,38,94,104,122,160,150,174,232,260,286,298

全是空白页,而且基本上这些也都不是章节之间的页面

难道是盗版

卓越上买的。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读后感(二):灌水猪肉

24,38,94,104,122,160,150,174,232,260,286,298,完全空白页

前期的一些图片太小!

大片的空白

灌水的猪肉!

24,38,94,104,122,160,150,174,232,260,286,298,完全空白页

前期的一些图片太小!

大片的空白

灌水的猪肉!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读后感(三):令人颤栗之美

这本书是一位摄影师朋友力荐的,我到图书馆,特意找到,在案上,翻开来,心头时有颤栗掠过,那样宏大的美,让人心折。

说是传世佳作,毫不为过。

我特意找出最喜欢的《玫瑰和浮木》,以及《月升》,在精美的纸上,细细地端详它们,那个感觉和在电脑上,非常不同,更美,更细腻,更有质感。

慢慢地翻完,闭上眼睛回想,有些画面,仍然清晰地在眼前,这就是伟大的作品的影像魔力吧。

这些作品,应当反复观看——反复,是我对于好的作品经常都会使用的词,也是我的做法——反复,直到把它们印在脑子里,仿佛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才是吸收美的最好做法。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读后感(四):他的心留在了奥西诺沙漠

他的专辑只有出成像奥杜邦那么大,才有可能展现出其现代价值。

在这个拜物教崇拜的当下!

他的名字无疑与美国西部的国家公园联系在了一起,有一座山峰以亚当斯命名,即使他站在缪尔的对立面。

酋长峰,带有男体质感的凹凸感的块面,他从14岁起拍了60年!

我喜欢把它称为鱼翅,因为中国人真的很喜欢吃。

当然你也可以概括出牛舌(红杉树皮局部)P345、抹茶(亚利桑纳泥山)P、冰淇淋(山谷雪丘)295。不过,还是鱼翅最亚当斯。

你可以说他是全焦都是细节的,无死角的灰度,看269他著名的沙地围栏(平凡中有真),在沙地上落下的投影里也有深有浅,像极了蓝鲸的肋条,或是亚当斯爱弹的黑键与白键……

他的佳作仅400!

在他1937年陷入名利场之后的一场大火,让他如浴圣光,他觉得自己可以重新开始了。

清教徒的灵魂再次作祟。

看他悠仙美地的半圆顶,400张中出现22次!

那半身像般的巨杉,279页伟大与渺小,这但是他灵魂的素描簿。

他从高空俯拍加州圣马地奥县连续的拍岸浪(译得不好),那是旅行者号在拍摄木星的光环。他如同达芬奇一般对自然的纹理着了迷,而且是在运动中的纹路。

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一个无趣的清教徒,他所看到的就是他追求的博大之境。

一直到七十年代,他才敢拒绝商业片来“避免挨饿”。而这时,他已经枯燥到无可救药,如同树桩上的飞蛾(P236)。

在现场看米级以上的transfer,那种震撼不可复制。自然风景如在目前,那是他还原性的最佳体现。

在小册子上只能回想。

如同范老师说的,小开幅结构、内容都在,损失的都是细节。

而细节就是真实的纹理。

PS:册中出现的A的肖像照颇珍贵。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读后感(五):浩瀚如亚当斯

这本亚当斯的传世佳作400还未读,但03年即已经读过许多亚当斯的摄影图片,当时的记录如下——

浩瀚如亚当斯

文 | 张铃

图片与音乐都比文字更直接,好的图片与好的音乐尤其如此,所以,当亚当斯的风景一张一张出现在你眼前,你已经在第一时间内看到了他,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不需要更多废话,只需要感受的人。我曾不停地赞叹于他浩瀚的情怀:那悬崖峭壁、笔直的山崖、奔流的瀑布、蜿蜒起伏的群山、宁静的草场、静静的水中花……他之前,有谁曾表达得那么好呢?他之后,也许有人与他并肩,但绝对不会有人覆盖他,他是那闪耀之星,令人过目不忘。

只有长期奔波在山间,才懂得那悬崖的巍峨,也只有不停从山脚攀登到山顶的人,才懂得大山的脉搏,是的,当我看到他镜头下起伏的山脊与山谷,看到日出时候层层的光芒,看到月升时节巨石的沉默,我就感到了大山的脉搏,那扑腾扑腾的呼吸,那静谧的含情脉脉的沉默,与其说是亚当斯作品中的,不如说是亚当斯自己的!山,在亚当斯的镜头下,有伟岸的灵魂,水,在亚当斯的镜头下,有咆哮的力量,我甚至听到瀑布下轰然的巨响。亚当斯把彩虹留在了镜头前;亚当斯用湖面上升腾的雾气环绕着我们;亚当斯带我们去没有风的树林;亚当斯送给我们一棵璀璨的冰雪皇后一般的树;亚当斯的乌云正要盖过月亮……我直接地看到亚当斯对大自然的热爱!

亚当斯的对约塞密提怀有“百看不厌,百拍不烦”的感情,亚当斯的钢琴声帮他挖掘了约塞米提的内在节奏,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帮他显示了约塞密提的美……亚当斯,亚当斯,了不起的亚当斯,我整个下午沉浸在他的照片中,犹如沉浸在贝多芬巴赫与肖邦的音乐中。幸亏亚当斯没有去做钢琴家,不然,世界因此少了多少养眼的色啊!不过,那也许多了无数悦耳的音!亚当斯是天生的摄影大师,自14岁与摄影相遇,他就该与摄影纠缠到底,他的生命,因摄影而灿烂辉煌,约塞米提,他一生中最迷恋的地方,约塞米提展示给他最丰富的美,而他,则以终生的爱来回报它。约塞米提因为亚当斯而成为国家公园,亚当斯因为约塞米提而驰骋摄影界。约塞米提之于亚当斯,犹如断臂山之于李安。

亚当斯这种入迷成痴的境界,是我十分向往的,而他内心里博大的情感,又是我十分感动的:如此纯粹的人,有如此浩瀚的心灵秘境,将各种情绪用于每一次的快门,沉迷在自己辽阔的细腻的轻柔的粗旷的无边无际的情感当中的人,才能在照片中如此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他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照片是代表某种觉察到和深深感知到的东西,是情绪的或美学经验的相等物。”因此,去看看他的照片,每一张,都是有生命的,有它们自己的声音与品格。

如他自己所言:“照片就是乐谱,放大就是演奏”,亚当斯不停地在底片中演奏着自然之声,“照片中高调、中间调、低调不正好应和了声乐中的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么,照片色调层次的变化,不正是乐章、节奏、韵律的直接体现么?”,已经有人这么感叹:“《约塞密提的雷暴雨》较好地体现了亚当斯摄影的艺术风格。它像一曲主题庄严宏伟的交响乐,‘乐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蓝天上密布着的大面积的白去预示着雷暴雨即将来临,面画以高调――白色为主调,第二乐间是中景上的山岗、陡峭的岩石,像巨人一样巍然伫立,承受一切,这是灰色的中间调,第三乐章是从中景绵延伸展到近景的密林,几株俊俏的松树亭亭玉立,像剪影一样凸现出来,受光部分和阴影部分交替出现,又以大面积的沉重阴影――以黑色为主的低调统领,各个音区井然有序,而是具象化了的大自然的乐章,又是音乐化了的摄影艺术形象。”这对一个摄影师而言,是最高的评价了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