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二晏词笺注》的读后感大全

《二晏词笺注》的读后感大全

《二晏词笺注》是一本由[宋]晏殊 晏几道 / 张草纫 笺注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6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晏词笺注》读后感(一):蝶恋花

戏拟小蘋手笔,赠小山

红泪轻弹怜苏小。堪怨王孙,忘了归期早。飞絮蒙蒙扑旧帽。长条故惹多情恼。 三两新词谁解道?剔尽银釭,唯照相思老。梦也而今都渐少。别情不似重逢好。

《二晏词笺注》读后感(二):《二晏词笺注》小感

个人很喜欢晏殊。历来人们常说晏殊词多富贵闲愁,其实不尽然。细细看完晏殊的这些词,能明显的感受到一种时间维度变化带来的伤感和美好。他对时间流逝看得通透。看似是宴饮歌舞花鸟庭院仅此而已,其实是他平和淡然眼光下最普通真实的世界。生命在于好好活过,好好活的方式,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

这个版本的二晏词笺注很不错。旁证博引,提供了很多可供想象的侧面。繁体竖排版,纸张也不错。是可静心体会的一本好书。

《二晏词笺注》读后感(三):荒冢堆、乱坟场

曾有一位故友敦敦相告于我:“耽于文学词章,其结果——无非就是做个无用之儒生。”

我很保留地体会他这话。如若生命之中只是专注于文学与文艺,诚然多会荒废自己的光阴和韶华;可是如果没有文学与文艺,或者此二物匮乏不已,那人间何异于蒿草漫布之荒冢堆、乱坟场?自然,我也是一家之言,或许,压根就不算“家”的,仅仅一人之言。

由此想到晏几道和小山词。上世纪初,词学大师夏敬观先生有言及此:

“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叔原(晏几道之字)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丘,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大概父母暮年所得之子嗣,多半都是忧世伤生的种子。晏殊四十八岁生晏几道,他这第八个儿子,和他的差别真是大。

也许是基因隔代遗传?

二晏词里面,晏殊的词集取名为《珠玉词》。珠圆玉润,清润之中,光彩不失,温存不减,即便有些许的伤感情怀,大约也是一时为外物悄然触动罢了。而晏几道的词集叫做《小山词》,即便就此词集的名字而言,也已足伤人心。照常话说,小山、小山,实在普通得紧;抑或,就是这份普通,让人不能无动于衷?

有时候,我觉得晏几道与曹雪芹挺像。

生为世家子,半生何飘零?父兄归道山,潦倒作痴情。

他们二人都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无能自拔,孤傲沉郁,宁愿悲怆以死,不愿妥协于世。他们经历的变化也说不上有多么凄凉惨痛,只是文人感于春草秋花,夏阳冬雪,尤其容易心思牵扯其中;故而,他们只好钻那牛角尖。

《小山词》的前言说,苏轼曾经在成名之后,要经由黄庭坚,与晏几道谋得一面之晤,但为晏几道坚拒。一面是文人相轻,笔风路数皆不尽相同;一面恐怕也是晏几道自负又自卑的心理在作怪。

不过,无论如何,晏几道是一个心地善良,心思细腻的人不假。他的词章,多半都是描写歌女歌姬,以及与她们的感情纠葛,或者简单明白的友谊。其忧天悯人的赤子情怀,还是十分动人。

晏几道算是一个耽于词章的人吧?于名利观之,下场的确不怎么样;但他,至少算是一个正人君子;这,就够了……

《二晏词笺注》读后感(四):乱写点,谈谈我的看法

我很多次在作文里面引用晏殊的词或者是顺道抒发一点感想之类的。可惜我的语文老师对晏殊并不

是很感冒,她非常非常喜欢苏轼,建议我们写关于苏轼的文章,这样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数。我想我周围圈子里的人知道晏殊词的人不多,可以说非常少。并且功利的思想让他们去依附老师的喜好写文章。有次考试真的有人写了苏轼果然分数不错,而且我也看过很多关于苏轼、李白之类符合应试教育思想的作文。我真的很不能理解,把百度百科读透了就叫“研究得透彻”,而且全是陈腔滥调,什么“豁达、乐观、不慕名利”。我觉得他们在写的不是历史上真实的那个人,而是课本里给他们重新捏出来的那个人。

有点跑题。我从一开始看词就是接触的晏殊的词比较多。我发现虽然说他的词里面没怎么有激烈的感情,但是看不腻。就是说,他并不是在无病呻吟。那种对于时光流逝和宴席易散的感慨是普通人所共有的情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首被选到课本里,但是老师并没有仔细地讲讲晏殊这个人,只是说要考所以要背过,于是就在这种想法下我的同学们纷纷把它背过一边背一边抱怨不怎么押韵。他们很多人已经丧失了慢慢地生活的那种闲心,很多非常美丽的词句不是说普及程度不够,只是被应试糟蹋了。比如鲁迅呀王安石呀。没人知道王安石写过“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这种句子,他们只知道游褒禅山记很难背翻译不好记。

读晏殊的词非常让人平静。我看的时候并不觉得很悲伤,只觉得一种淡淡的恬静的感觉弥漫了我的内心。我把我的人生追求定为有一天可以什么都不去想地看“炉香静逐游丝转”看一天没人管我。我很喜欢叶嘉莹在北宋名家词选讲里面对晏殊词的看法,他在时间的流逝里是处变不惊的,读他的词只能读到一种平静,没有说让人过度悲伤的情感。怪不得叫珠玉词,就是这样圆润温和。

我真切地希望有一天应试作文里可以允许让我们纯粹地描述一个季节的景象或者桌子上的一个东西,我觉得不会写不出来东西的。相比于“借鉴”、编造、矫情地吸引阅卷人的注意,我觉得写一写我们有限视野里的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一片杨花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这本书里面我觉得注解很好,我经常看注解看得不能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