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男性气概读后感100字

男性气概读后感100字

《男性气概》是一本由哈维·C.曼斯菲尔德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性气概》读后感(一):书话:《男性气概》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小 贝

商业缺乏男性气概,因为它是物质主义的,满足于获取而非获胜,满足于权衡而非正义。商业活动拒绝牺牲,立足于计算收益。对于具有男性气概的骑士精神最著名的辩护就是攻击现代性的算计。柏克哀悼法国大革命期间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遭囚禁,说没有人拥有足够的男性气概去为她报仇,“骑士的时代已经逝去,接下来是智士、经济学家、算计者的时代。欧洲的荣耀已经永远消亡了”。

现代社会中的运动员更关心挣钱,而不是浴血奋战,因此不能与角斗士或骑士们相提并论。在商业活动的精神中有一些男性气概,美国人把某种英雄主义加入到了商业活动中。在推销员的精神中表现了商业具有男性气概的一面。当推销员赞美产品的优点时,他们倾向于夸大其词,而从男性气概的角度来讲,夸张是件好事。

一般认为舞文弄墨的人缺乏男性气概,曼斯菲尔德却为他们 (包括他自己) 做了一些辩护:科学的成果有益于肉体,而文学滋养灵魂,文学承担起那些被科学抛开和忽视的大问题。文学具有洞见的证据是那些创造文学作品的作家有着极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研究人类事务的过程中,科学用可复制的证据做出保证,但它带来的麻烦就是同时保证了笨拙和平庸。

除了海明威这样的硬汉作家之外,哲学家也有男性气概,因为他们最不畏惧死亡。与女人相似,“哲学家是男性气概的尺度,欣赏它的能力,也觉察到它的限度”。

曼斯菲尔德指出,现代社会缺乏男性气概并不是某些男性不争气,而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现代社会的特点是理性控制,大家都很职业,不轻易发怒,不会在某些情况下对别人饱以老拳。现代技术也创造出了一种没有男性气概的类型。勇敢变成了一种技艺,修理电器是一种技艺,救生、保镖也只是技艺。这跟过去不同,《老人与海》中的老人知道很多聪明的办法可以制服那条大鱼,他的男性气概里面充满了计策,但是这一切并不依靠先进的科技。

由于过度的男性气概会带来危险,所以对它加以限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男性气概不足的社会缺少戏剧性,缺乏爱和抱负。托克维尔就担心一个巨大的守护力量悬临在人民头顶,这会完全剥夺他们思考的麻烦和生活的痛苦。为了反对这种趋势,他要依靠民主机构中的自治来强化个人的骄傲,他认为男性气概是民主专制的解药。

身为政治哲学家,曼斯菲尔德认为,包括进化论在内的自然科学把握不了男性气概这一概念。他认为哲学和文学对此更有洞察力。但诺贝尔奖得主、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在《攻击与人性》中的结论跟他是一致的:攻击性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同类之间的争斗能让它们在一块居住地公平分配到居住的地方。“为数不少的行为模式是以攻击性为动力的,当这种攻击性消失时,人从早到晚,从刮胡子到艺术或科学的创作,都将缺乏推动力。一切与野心、阶级地位有关的事物也将消失。”

在慕尼黑,2月19日当地人开始庆祝“女人节”。在“女人节”期间,妇女要表演“夺权”喜剧。她们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剪掉男人的领带,宣布接管市政权。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妇女大会》中想象,女人们推翻了男性统治的政府,但她们会通过伪装成男人进行统治,戴上假胡子,把她们的皮肤染成古铜色,穿着男人的装束。女人统治的社会依然有争执:为了削弱年轻和俊俏者在性方面的优势,为了对年老和丑陋的人更有利,法律规定后者有权优先选择。结果三个丑老太婆和一个年轻女子争夺一个令人销魂的年轻男子。曼斯菲尔德说,妇女夺权是极端的做法,真正的出路是在不足与过度之间的中道。女人应该用微笑认可男性气概,限制它的同时也偶尔鼓励它一下。

《男性气概》读后感(二):以为看得深远

正如此前某篇书评所说,推销保守主义,包括所谓正义以及威权。

由于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拐弯抹角试图用中立性别包裹性别尊卑,以及与我偏自由反威权思想的对立(几乎)等等不得不让我放弃阅读。全书共380页,忍耐读到第80页后不得不到豆瓣搜索其他评价,诚如是,则立即放弃阅读。

插花,此前我还没有吃释放硫化氢的鸡蛋吃的如此之多,可见我的忍耐水准反江河日下了。

看到前言中对中立性别社会的设想以及不否认,我原以为这大概是部正常的,试图客观阐述“男性气概”其虚无缥缈的书籍,或者我只是预感到它的内容而没有警醒。说到底,作者试图用达尔文、科学、社会科学、流俗观点、认知捷径、权威、正义、男性、攻击性等词语包裹出一个非常恰当地存在于人类之中的名词:男性气概。然而即使我读过的著作实在屈指可数,即使我本人逻辑性在著述中并无建树,我依然愤慨于他的种种描述性的逻辑及其推理,也即不通过基本概念和定义,惶惶然走向男性气概四个字,无视“科学”的概念及其范畴,对女性主义著作以及心理学著作断章取义(或者全世界的学术论著其实都是在截取片段来凑足观点的),将从始至终性别中性的形容词,片面地归结为男性以及男性气概所有的,将可能存在的不一定广泛认同的所谓“最出色优秀的男性”作为男性气概的范本,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少数男性统治多数男性统治女性统治人类的思想了。我希望这只是我的多心,但我不敢保证人的思想可以揣度。

请允许我断章取义节选我不得不情绪波动的片段。

第57页“这些科学研究的另一个失败之处在于从不考虑最好的情况(第二个缺陷)。……但是在我们日常的使用中,男性气概是一个用来赞美少数最优秀者的字眼。男性气概不是某种所有男人都具有的气质,也不是大多数男人和少数女人拥有的,而是少数男性以一种最高级的方式具有的品质。其他人只是表现出这少数人的痕迹,而那少数具有男性气概的人看不起其他那些他们认为不够男人的人。那么一个具有男性气概的人就是最好的人吗?……科学研究关注平均而忽略了最佳,并且对最好的东西抱有复杂的感情。”如果不是男性都具有,那么这要如何定义为男性气概?如果女性具有与其内涵相同的性质那么为什么仅仅将这种并不考究的品质的集合称为男性并对其百般维护?而在本书的最开始,我以为作者至少会比较明确地给出个男性气概的定义,让人非常失望的是他含糊其辞,仅仅列举了一些看上去会支持他观点的男性的形象以及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形容词,按他的说法这非常不科学。但他也没有解释究竟什么是科学,却直接表示他认为某些研究因为如何怎样所以不科学。上述文字隐含意义为那些具有男性气概的便是人群中的“最佳”,没有任何理由地直指科学分析者并没有采用这些个例作为分析。我实在是无力辩驳了。

如果说本书最开始对权威的崇拜倾向只是让我不适,那么从这里开始不适直接转化为作呕了。全书开头部分想当然“遂真”的语气以及对应内容让我无从逻辑而理性地分析下去,正如不正确的数据直指虚妄的结论一般,我无法通过阅读以及思考消化这本书了,我选择直接放弃以及试图呕吐。真正有逻辑的著述我看得极少,但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至少告诉我了要如何建立所有的概念以及理论框架,并在这个基础上做模拟假定和逻辑分析。

当然我也应该感谢我的性别以及自由主义的倾向,否则也许逻辑并非黑白分明的个体会轻易被作者并不逻辑的圆圈绕进去。也浪费了冬日一个晴天。

最后,我翻到了其中的一个章节——女性的虚无主义,突然觉得什么都不需要讲了。很明显,作者自诩关注女性主义并大量引用相关著作,只是因为他并没有试图去了解女性主义及其作为,或者说他只了解他脑海中属于他的女性主义。同理可证,其他与作者三观相反的主义也只是他自己描绘的丑恶面容。让我怀念哈耶克。

《男性气概》读后感(三):因为是曼斯菲尔德,特地看之前先做个暖场。。

凌晨睡不着啊睡不着啊睡不着啊我就看了一篇以前存在网上没来得及看的推荐书目:又是曼斯菲尔德!他简直就跟哈耶克一样,如果你真的对政治理论感兴趣那么早晚都要读到他。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这本书是该大神生产的各类书目里最不学术的一本书:

某个中文版本是:

男性气概/人文与社会译丛

(美国)哈维·C.曼斯菲尔德|主编:刘东|译者:刘玮

不过个人觉得这个名字翻译得有点诡异。译者的后记显得十分真诚质朴+兢兢业业,其中还特别解释了他为何要如此翻译书名,这个要赞。不过能感觉出欠缺专业术语语境。。所以翻译之初各种纠结。其实说起来manliness基本就是一个约定俗称的feminism的反面定义,俗话说也就是女权主义者在政治范畴里会极力攻击的迂腐世界观和价值对象,她们界定出的manliest thinking基本针对neo-realism(新现实主义),认为战争等类似的企图就是用男性视角来操纵政治的杯具下场,而女性政治的融合则会增强大家对社会家庭问题,环保问题,儿童问题的探索。(事实上希拉里在走上政坛之初就是做了很多这方面工作积累了政治资本)所以其实呢我倒不认为这类女权主义者在政治上的探索有什么可指摘的,很有补充很好嘛~不过曼斯菲尔德身处美国这个大庙可能见到的极端又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太多了,才在这个背景下基于情绪上的愤愤然写了本书。

可以说中国大多数女性秉持的不过是女性主义,根本谈不上是女权。至少据我粗浅了解我们根本就么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和发散高度,能有几本译注翻译过来就不错了吧?!无非就是些交过比较海量男朋友的傲娇姑娘们用比较剽悍比较沧桑的语气自我安慰互相抚摸,也没至于上升到要用一大套学术理论与某些传统保守理论抗争的地步。李银河可能算一个,不过除了王小波可能绝大部分人也不大愿意用女人这个词来表述她,她的过于先锋导致了受众群十分有限。当然用亚洲普遍的状况来比较我国已经做得够不错的了。至少,我和朋友曾经总结过,至少我们在北京大街上阔步前行时如果遇到某无耻青年踩你一脚还不道歉还一脸牛逼哄哄往前走的时候可以当街大喊一声“你丫傻逼吧?长眼不看路”,而不至于被周围群众用极度惊悚的目光看着你,换到资本主义国家日本韩国估计妞们大气也不敢出--------这是我真诚地也是唯一一次感谢毛主席他老人家带给我们的一点,妇女也能当英雄,也能促生产啊!!!虽然他的不爱红妆爱武装的矫枉过正可能抹杀了当年一大堆小资青年的发挥,比如我的满脑袋黄头发和两大溜耳钉也会消失不再。。再比如说其实说不定主席心目中除了他的一群后宫爱妃之外其他妇女只不过被当做可以促进娃娃落地和净赚工分儿大炼钢铁的胖嫂子。。可毕竟社会变革中形式上的平等往往早于实际上的平等,由此观之我们重视对妇女的培养和平等教育已经算是亚洲国家里的佼佼者了。。。我是一个知足的人,在这里对社会主义大家庭表示感谢!

话说回到曼斯菲尔德这本书的主旨,是希望重新换回大家对manliness这个概念的重视和重新接纳。这个我也基本还是同意的,在这个男不男女不女的时代里我仍坚定地站在男女还需分清楚----至少长相和生理得分清楚,不能让女的变成哥,男的变成娘成为一种潮流(虽然对于先天或幼年无法选择的人应该抱有保护接纳态度),而且,believe or not,我是相信男女智商个性有别的,我是指一个大体概率来算。大部分理工科院校确实没什么女的,大部分物理学博士生急需教授哪怕利用潜规则来招收适量雌性。以及,大部分男性不拘于或者少拘于感情的性格有助于使他们认真钻研更有韧性,大部分女人唧唧歪歪爱跟闺蜜诉苦爱感性喷发爱冲动决定割不断舍不得的性格……我身上就都有,切身体会:非常浪费时间+无聊透顶。好在我还有另一半人物性格,她会时不时跳出来把过于女性的那个我给打死,于是就变成了今天这样……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我觉得至今为止婚姻里面女性大多数的杯具主要是女性自己造成的,其可悲可怜程度请参看具体案例胡紫薇和网路上各种咒骂小三儿二奶寻仇干仗的帖子……ummmmm,学术回来,如果把自己当成样本,那么我得说,虽然憎恨战争入骨,我却从来觉得人类历史上战争将不可避免,只是时间拖得长短而已,并且我极度推崇neo-realism的无数观点。------按照feminism的角度来看我岂不是不男不女。。

总之,中国的女性平等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我本人是非常欢迎温和的态度改善女性地位:至少工作机会平等和受教育平等。这年头,战场嘛又不用你去肉搏,开飞机也可以挑不痛经的女飞行员=,=,找工作又不是要比你们谁能先提起两桶水。。。女性有什么好不平等的?而经济平等之后,其余平等指日可待。

最后引用一位校内好友常远刚好改了不久的状态:

社会应对女性有一种很好的保护、尊重,而不是用丛林法则把她们逼得像爷们儿一样彪悍生存。“女权主义”是矫枉过正最好的范例,所谓“女性主义”才是适中的坚守。尊重、关爱女性,不是所有女人都要像爷们儿一样去划拳猜酒、高声叫骂、冲锋陷阵,不是所有女人都要媚从低俗的社会心理,口无遮拦放荡不羁。

看到转发数量颇多且估计代表了一部分知识青年的心声,就转载到这里mark一下。

《男性气概》读后感(四):日益被扼杀的阳刚之气

没有动物性的男人没意思

———查建英

偶然看到哈维·C.曼斯菲尔德的《男性气概》,还是吃惊题目的,没有想到男性气概会成为一本专著的题目,接着买来读了,让自己觉得书写的逻辑上有点乱,但依然收获多多。

男人和女人最大的区别,公认的认为,就是女人没有“血气”,而血气作为一种自然的特征,好像是男人专有的,是男人的一大特征,也事男人的象征。“血气”决定着一个男人是否有阳刚之气,或者说男子汉气概,也决定了男人的进攻性,女人的谦逊性。

在希腊语中,“男性气概”和“勇敢”是同一个词,因此可以说,男子汉气概最大的特征就是一个男人是否拥有勇敢这个德行。一个具有男性气概的人内心你是渴望自己很独立的,这样使得他要求自己尽量避免与别人过从甚密,以显示此特征——具有男性气概的人拥有自信和指挥的能力。

当然一个人要坚持主张自己就必须冒失败的风险,勇于面对风险是男性气概的一个特征,它与权力相伴,权力意味着渴望对别人的支配或者自己被崇拜。具有男性气概的人善于解决问题而原因之一就是他善于通过命令别人把问题解决,有很强的意志力,从而征服了其他人的意志力。

男性气概寻求和欢迎戏剧性,原因就在于它甘愿让自己冒各种风险,因此也就偏爱战争、冲突和冒险。如果说屈从和祈祷是我们最后的办法,哪么男性气概就是它们之前倒数第二位的诉求。当遇事惯例无济于事,当计划最终泡汤,当试图用现代科学的成果理性地控制一切但最后结果漏洞百出之时,男性气概或者带来变化、或者回复秩序。

在当今时代,也许最大的特征就是男性气概日益被现代文明的理性所扼杀,因为新的法律关系尊重性别见的平等,抛弃了令人厌恶的男强女弱的假设,要追求一种男女平等,甚至要建立一个消除两性之间差异的中性社会,这一理想体现了我们民主制度的抱负,虽然在理念上我们的社会已经接受了性别之间平等的实践,但依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变化的广度和强度以及给两性之间关系带来的困惑与新问题,追求中立社会带来的困扰在我们中国体现的尤为突出。

性别中立在理论上是指从性别差异中进行抽象,从而使工作和行业尤其是后者对两性的同时开放,性别中立最开始是一个从性别差异中抽象出来的形式化,否定性原则,如今它变成了一个现实,肯定性的变革,并主要消除性别差异。

一个性别中立的社会史一个包括独立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尤其是要有独立的女人。在一个由独立的男女组合的社会中,两种性别的人都放弃他们对性别差异的感觉(不管是在大问题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社会当然有它的诱人之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现代的自由主义理论如今为女人想要和男人平等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她们追求平等的目的是为了让自身获得独立和自主,她们追求独立也并非为了独立本身,而是要从她们先前以来的东西中独立出来,因此她们的独立已然不同于男性气概追求独立的内涵。而平等的方式是把她们变得与男人有相似甚至相同,因为女性们已经决定“工作”高于家庭了,居家美德不再居于第一位。

法律不仅开始保护女人与男人之间的平等,教育男人不要再骚扰女人不仅是女人的目标之一,并且成为了一种违法行为,因性骚扰自从有了充满虐夺性的男人就一直存在,很久以来也只受到绅士准则的约束。在我们东亚文明里,君子也许就等同于欧洲文明的绅士准则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真正的绅士是那种出于策略而非软弱而举止温和的人;他不会在自己处于优势和感觉受到威胁时冲女人吼叫甚至攻击女人,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绅士及其危险的,带有诱惑性的礼貌存在。在性别中立社会出现之前,父权制社会的荣誉规范部分体现在男性面对女性时体现出来的殷勤,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绅士态度。殷勤是一种保护的礼节和要求,有时候看来有些过分,它不是一种标志,表明男性随时愿意为女性提供所需要的保护。殷勤的真正本质是什么?在今天的部分女权主义者看来,殷勤有时被委婉的讽刺地用来指性征服,也足见在追求建立以超越性别差异为目标的中性社会过程里,两性之间的误解进一步深刻了,而不是取得的更大的一致。

对于一个又一个女人来说,必须面对这样的选择:是和一个拥有男性气概的人发生浪漫的故事;还是和一个小心,明智的人安稳的生活。对女人来讲,具有男性气概的男人并不难追求,却很难占有。因为女人们心理清楚,男性气概是种充满激情的品质,通常会带来无法自制的情况,不管是为了好事还是坏事,拥有男性气概性的人不懂得在不可能获得足够知识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信心,很容易为激情支配,太爱冒险,太爱追求独立,男性气概拒绝安全的自我保全,而偏爱冒着生命危险去证明自己的正当和价值,从而获得荣耀,这些明显会危害到居家美德。

那些被定义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失去尊严的淑女,依然对充满男性气概的男人内心充满好感,因为具有男性气概的男人,最喜欢荣誉,意味着她们能获得最好的依靠和浪漫以及保护,对男人来说荣誉是保护个人、家庭和财产的声明。对生活的信念体现在它们之中。男性气概特有的保护性就来源于这种荣誉感。荣誉将私人环境与公共信念结合起来,这样那些渴望荣誉打人就感动自己有权以某种方式行事;通过对荣誉的主张,他们超越那种没有头脑,没有原因的进攻性。因为男性气概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非理性是因为不管在什么事情上具有男性气概的人却坚持他自己的重要性,理性是因为他有理由这么做,导致了荣誉总带有某种特效和归属感,在某种意义上它也就是任意的。

自从尼采说上帝死了之后,这同时宣告了我们现代人精神世界进入了一种虚无主义状态:任何事物本身都没有意义,意义必须由人这个唯一的意义之源提供。对现代男人缺乏男性气概对这一品质最忧心忡忡的则是哲学家尼采。

作为现代最具有男性气概的哲学家。他看到现代文明的衰落,并且让人觉得唯一的挽救办法就是让男性气概复活和再生。他的思想强大有力,为如今的女性主义奠定了基础。

尼采说了很多伤害如今女性的话,最著名的莫过于到现在也解释不清楚含义的“去女人那儿,别忘记带着你的鞭子”,但他并不厌恶女性,尼采认为女性的理智表现为完全的控制和心灵的在场,而男性则更情绪化,更有激情,正是凭借着心灵的在场,女性足以打击那些专心致志,具有男性气概的男人的自负,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打击的危险,尼采说女人是危险的玩物。

尼采相信怜悯是灵魂的缺陷,它剥夺了现代人判断别人的能力,使他们变的软弱,事实上他们变得可怜,需要别人怜悯。是正义而非怜悯塑造了绅士。

马克思贡献在于指出人类的异化只有在消除了劳动分工之后才有可能终结,因为专门从事某种工作会让人狭隘和不完全,但马克思的理论太不确定了,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是彻底了否定了人性的复杂性,从而否定了人的道德性。

赞成精英领导的人也没有男性气概,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通过某种教育系统得到承认和促进,这个教育系统应该替他们完成主张自己这项具有男性气概的工作。他们无须宣称和斗争就可以得到哪些荣誉。商业缺乏男性气概,因为它是物质主义的,满足于获取而非获胜,满足于权衡而非正义。

民主也可以被理解为反男性气概。民主制的标志就是坦诚地交换意见,即便人与人之间不是完全平等,也生活在“平等的条件下”,这里也有男性气概,但是说民主反男性气概是因为它与现代理性控制的发展合作,迫使男性气概无法施展。

穿着女装的尼采——西蒙娜波伏娃,是著名的女权领袖,是代表作是《第二性》,从该书标题你就能看出这本书是在抗议男性普遍的统治地位,当你翻看它时,你会发现它敌性别角色和母性。《第二性》最奇怪的特征在于它几乎完全没有讨论女性的工作,几乎通篇都在讨论逃离家庭的另一种方式——性。波伏娃认为正是女人在性活动中的被动地位导致她成为男人和自己的情欲对象,这样就导致她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波伏娃是一个睿智的作者,她值得我们给予认真关注,但是她并不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她依靠着伟大的思想家,而他们都是男性。

为了达到目的必须要有男性气概,为了自由,男性气概是必须的;为了安全,男性气概则成了主要障碍,充满贪欲的阳刚是非理性的,但是它习惯非常有力,要么与它妥协,要么服务于它。这样矛盾使得男性气概容易导致悲剧,这一点在古希腊里有诸多的放映,最著名的就是荷马的《伊利亚哥》里由大美女海伦引起的那场伟大战争,直接说明了美貌是一种奴役,当然是被男人奴役;女性的身体还会吸引和愉悦男性。如果男子为了坚持自我,聪慧的女子则只能带着包含深意的沉默看着自己男人做出愚蠢的举动,这给很多充满男性气概的行为蒙上了一层无助而令人惋惜的阴影。

男性的独立建立在坚韧不拔的毅力,强大的力量以及进攻性上,这属于道德法则的自然和政治条件。女人因无视正义,这让她能够发号施令,却不能统治,因统治必然与正义相关,因此女人天生不适合做领袖,尤其在危急关头。男性气概作为一种美德,到底是否是一种知识,还是后天培养的或先天天生的,依然是一个哲学逻辑上的悖论?这一点,日本武士道也许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民主制度与自由主义,为构建超越性别差异的中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但从两性之间自然的气质来看,今日在家里女人对男人的关爱远远超过了两者的平均水平,女人依然具备更多的居家美德。

每当读荷马史诗时或古希腊悲剧时,不由的感慨,讲男性气概最多的古希腊人,在这些作品里吸引人的男性气概好像就与偏激、无理性和野心联系在一起,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古希腊人爱的多么热烈,而现代人则日益缺乏这一可贵的品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