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八月宁静读后感100字

八月宁静读后感100字

《八月宁静》是一本由陈宁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八月宁静》读后感(一):“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没所谓那我们早上为什么还要起床?”“因为整天躺着床上好像不太好看,因为我们会想喝一杯咖啡。就是这样。”

陈宁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疏影横斜的小散文。貌不惊人的小野花。看与不看好像都不会有所遗憾。所以最后几篇剩了很久忘了看。

今天重新翻起来最后几篇,在最后一篇里看到标题这句。是合自己胃口的回答。便觉得开心。于是决定给它写一篇书评。

《八月宁静》读后感(二):陈宁尘翎

看到封面上陈宁的名字一下子有点儿没反应过来,紧接着又让我想起那时的书城,形式和内容并重的杂志这样少,然而依然短寿。再就是那些顺着杂志上专栏作者名称一路找来又并非定时更新的blog们。换一台电脑,或者重装几次系统,地址栏也随之变换。

那种淡泊的个人化的书写带来的观看喜悦,日益被blog和订阅的组合体稀释。这样的文章集合与这个系列是相宜的,那个硬壳除外。如果你还不知道尘翎是陈宁,请看本书。

《八月宁静》读后感(三):生活在“卡夫卡”社会里

第一篇文章里写到,作者对巴黎的感受,当朋友羡慕她能够再次去巴黎的时候,她说道,若是整天只是泡泡图书馆、逛逛美术馆或到名店购物,巴黎当然够浪漫。然而在现实的生活里,却有诸多不可爱摆在面前,单是那复杂而僵化得有点可笑的庞大官僚体系已足够叫人头疼。

巴黎,似乎已成了浪漫的代名词。然而,这种浪漫,却要隔着遥远的距离才能真正的喜欢上。现实的生活中,浪漫的背面却还有不浪漫的一面。令人头疼的官僚体系,反应了给这个浪漫的名词添上了一层令人畏惧的色彩。

有些浪漫,只适合想象,却不适合生活。

有些美好,背后却并不美好。

有些自由,却建立在僵化的体系中。

《八月宁静》读后感(四):第三次

悲伤他人的悲伤:最近听过最悲伤的一句话是来自我最喜欢的香港作家陈宁在《八月宁静》所写下的:也许当时大家笑得不那么尽情,他的忧郁就不用收藏得那么深。讲述的是台湾作家袁哲生离世的事情。里面还引述沈从文先生《沈从文晚年自述》中的一段话:我看到有几个人要死的时候,你问问他,他笑一笑,你好像比他大哭大喊使你还更加难过。sally Rooney 是近期最喜爱的作家。Normal People中Connell因为中学友人寻短见而陷入内疚的抑郁中。那些我原本可以拯救他的想法不断地伤害着他。在情绪绷紧的时候,人会变得fragile脆弱易碎。或许人的情感本身就是一件易碎品。在画面中我们只能看到迷茫空洞的眼神、流泪的眼睛、失控的情绪、时空交错的幻想,不禁开始悲伤他人的悲伤。行尸走肉的日子,意味着一个人开始分层:日常生活纬度、精神纬度、欲望纬度、冲动失控情绪纬度。这也许是不合理的分层。因为悲伤和无力贯穿着其中,勾连所有的因果与情绪。

《八月宁静》读后感(五):在闲适中体味一份温情

最初知道这本书还是在这里的评论上看到的,感觉还不错就记下名字想看一下。那天到图书馆借书,想起这本书来顺便就电子查阅了一下,没有想到还真有这本书哎、

感觉很高兴,以前几次在豆瓣上看到好的书想借都没有。

接着我就在书架上找啊找,找啊找,许久才不经意间在角落里看到她。

就如她的名字一般宁静的躺立在那里,。雪白的封皮上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配上一副安详而又宁静的冬雪图景、那么的悠闲,宁静!

当然个我毫不犹豫的就把她从书架上取了下来,顺手翻阅了一下,、一个纸片顺势从扉页飘落下来。划过眼角,瞬时蹲下来捡起一看,哦,原来是“合格证”心中顿感莫名的兴奋。

没有想到这系书在这里一直沉睡啊!

轻轻的,我又把这纸“合格证”重新夹入书页内,惟恐侵扰到它的这份沉睡中的纯真和宁静。

合上书、带走、借了。

一周的努力,书读完了,内容不是很多,可是却真真的很好。

或许正如台湾评论家南方朔用“隐秀”来形容她的写作风格一样。隐者,闲适、脱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