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宏观经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宏观经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宏观经济学》是一本由巴罗著作,Truth & Wisdom Pres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4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一):仅为作者的态度

刚翻宏观那会儿,很为曼昆的英文着迷,因为有激情。才几天就厌倦了,是因为他实在是花哨多于踏实,尤其较之巴罗而言。

两本书的相对重点不同。较之曼昆的新凯恩斯主义,巴罗的理性预期是更加倾向于未来的。但是你感觉到是一回事,能用严密的逻辑与推理证明又是一回事,这也许是中国人的随宜态度与逻辑和严密的不同吧。

我会用功地为他写一篇更好的书评的。

这本翻译非常糟糕,真教人不开心,明显译者不用心。

原毅军译巴罗《宏观经济学》就好多了。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二):告别IS-LM

读完大半,说几点感想。

第一,国外的教材真是很平易,很注重前因后果,讲得很通透,不像国内的,即使是备受推崇的基础教材,也难免有断章的感觉。这本书用的数学既简单又简明。有一定的微观基础自学完全没障碍。

第二,这本书更准确讲在用几百页的篇幅,由俭入繁地构建一个全新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然后用数据验证这个框架的正确性。彻底跳出IS-LM给本科学生在宏观经济方面意识上的桎梏。

第三,作为新古典的代表,巴罗难免不被拿来和新凯恩斯的代表曼昆做比较。也研读过Mankiw的宏观经济学,精华在于其目录,凯恩斯主义教材的框架基本无出其右,笔法也很优美,内容包含大量的实例,很生动,翻译的也不错。而巴罗的这本书,就是围绕构建市场出清的模型入手,数据+说明,没那么多例子,显得很严谨紧凑。但是感觉框架没有老的5版好,难度似乎也降低一个层次。

PS手头还有一本威廉森的宏观,又是一本新古典的经典,打算二者补充的看下,也给大家推荐下。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三):这本书看起来和Mankiw之类差距很大,实则不然

Barro的书反复强调“市场出清”,容易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只有他的approach是市场出清,而其他人的approach就不是市场出清。这种印象是错误的。IS-LM、AS-AD及其各种变体,没有一个不是“市场出清”的。市场出清这一点并非Barro与其他教科书的本质区别。

除了市场出清,Barro还强调了另一点,“微观基础”,即经济理论必须建立在微观个体最优决策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基于任意的统计观察,否则会导致卢卡斯批判(Barro书中没有提“卢卡斯批判”这个词,但实际上说到了这一层意思)。作为Barro的理论的“对立面”,IS-LM、AS-AD等凯恩斯主义理论似乎是缺乏“微观基础”的,对此我有几点评价。

第一,IS-LM主要的缺点无非是那个(总体)消费函数C=A+b*Y是随便给定的(“ad hoc”),而不是经由个体决策推出。Barro强调消费者的跨期决策,平滑消费(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严格,要是收入是random walk,消费者并无平滑消费的动机;如果效用函数是GHH,无论收入服从怎样的随机过程,消费者都不会care平滑消费),当然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解消费、储蓄、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出发点。但除开消费函数,Barro和AS-AD对宏观经济其他部分的假设并无本质区别,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市场的出清,通通都是有“微观基础”的。即使是价格粘性这个东西,一样是有微观基础的,不能调整价格并不意味着市场就不能出清。市场不出清那是计划经济。

第二,但这种微观层面的“自洽”(i.e. 是某个最优化问题的解)并不意味着Barro书中的消费函数就一定比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更接近数据。理论漂亮并不一定就符合现实(Barro书里面的实证部分写得并不好,他本人也不是消费理论实证的权威)。为什么叫“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而不叫"permanent income THEORY?因为弗里德曼提出这个想法时并无微观消费数据可供检验,所以只是假说。70年代末开始人们对PIH做了各种各样的统计检验,结果各异。PIH是否(大体)成立,在学界迄今没有取得共识。消费理论多了去了,效用函数改得天花乱坠,什么habit formation还分inner habit和outer habit,什么GHH(主要是针对劳动力供给),太多了,没有哪一个能特别吻合数据的。Neo-Keynesian简单的消费函数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

第三,作为新凯恩斯的旗手,Mankiw等人已经把Barro这一套的消费者决策问题与粘性价格之类的摩擦揉合在了一起,搞出了具有扎实“微观基础”,又与Samuelson等人过去的理论类似的AS-AD模型。换句话说,不依靠Keynesian Cross,不依靠IS-LM,用Barro的框架,也能推出向下倾斜的AD曲线;不依靠Philips Curve的经验证据,也可以从厂商面临黏性工资里推出向上倾斜的AS曲线,拿“缺乏微观基础”来批评新凯恩斯,已经没有意义。Mankiw在教材里不把这些背后的逻辑都写出来,只是画几条线,是为了围绕“宏观经济如何波动”这个核心问题进行讲解,而尽量压缩背后复杂的技术细节(微观基础)。如果读者追求学理上的“自洽”,有Barro的微观基础固然很好,但如果不关心宏观变量背后的微观细节,Mankiw的书来得更清晰。

第四,对价格粘性的强调或忽略,自然决定了Barro强调的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给面的波动——生产效率的冲击导致劳动力供给的改变,而Mankiw强调需求面的波动。但Barro的模型(实际上就是RBC)与Mankiw的模型(新凯恩斯AS-AD)最根本的差异并不在于哪一派理论更有微观基础、在逻辑上更自洽,而在于哪个能更好的拟合数据。从这个原因上说,两方的思路是非常非常接近的,他们的分歧比教材中声称的要小得多。

第五,关于理性预期,两本书都提到过。当然Barro写得比较直白,在消费者的决策问题里面自然就融入了理性预期,Mankiw的书主要强调的是通胀预期,而且还明确比较了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的区别。

总的来说,Barro与Mankiw只是在侧重点上稍有不同而已。由于用了一种不太一样的分析框架,本书毫无疑问是对Mankiw等教材的有益补充。该分析框架在高级教程里广泛应用,所以本书也适合作为进阶学习的过渡材料。但不能因此就摒弃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主的常见教材。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四):《宏观经济学part1-3》笔记

公式+模型确实比较容易理解,出于markdown support问题懒得整理了。。

-经济模型的两种变量:**内生变量**:要用模型去解释的变量e.g.实际GDP、投资、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工资率和利率。**外生变量**:被一个模型看作是给定的并且并不试图去解释的变量e.g.石油和小麦等商品的世界价格,世界其他地区的收入水平,政府政策(e.g.货币政策的选择,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战争与和平。 p8

-对短期的宏观经济波动的分析来说,对于市场出清模型是否提供了有用的见解,经济学家们中间产生了尖锐的意见分歧。**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劳动市场一般是不出清的,劳动市场通常处于不均衡状态,据此,劳动的需求量与供给量之间始终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工资率是粘性的,并且只作缓慢的调整,以便使劳动的儒求量和供给量达到相等。**新凯恩斯模型**:进而强调有些商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的趋势,论证说有些商品的价格也是粘性的,并且只是缓慢地变动,以使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p15

-**GDP的三种计算方法**: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居民花在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本国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中挣得的收入——雇员的工资报酬、租金收入、公司利润等;国内各个行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国内产值。 p22

-**国内私人净投资**:国内私人总投资与折旧之间的差额,是实物资本货物存量的价值的净变化。**NDP**(国内生产净值,又译国内净产值):GDP与折旧之间的差额。 p24

-计算A年到B年**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简单方法:(1/B-A) x log (B年人均实际GDP/A年人均实际GDP) p43

-**Solow growth model**:

-假设规模报酬不变:ΔY/Y = ΔA/A + a·(ΔK/K) + (1-a)·(ΔL/L)

(实际GDP增长率=技术增长率+资本和劳动的加权平均增长率)

-假设技术水平变化ΔA/A=0:ΔY/Y = a·(ΔK/K) + (1-a)·(ΔL/L)

(ΔA/A通常被称作全要素生产率增长/TFP增长/索洛剩余)

-假设1)劳动投入=劳动力;2)劳动力参与率不变;则劳动投入增长率=人口增长率:ΔL/L = n

(劳动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假设3)无政府作用;4)封闭经济;则实际储蓄=净投资:ΔK = s·(Y-δK)

(资本存量变化=储蓄率·(实际GDP-折旧)=储蓄率·实际收入=实际储蓄)

-(每个工人实际GDP y = Y/L)Δy/y = ΔY/Y - ΔL/L

(每个工人实际GDP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劳动增长率)

(每个工人资本k=K/L)Δk/k = ΔK/K - ΔL/L

(每个工人资本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劳动增长率)

-可得索洛模型关键方程:Δk/k = s·(Y/K) - sδ - n = s·(y/k) - sδ - n

(每个工人资本增长率Δk/k取决于储蓄率s,折旧率δ,人口增长率n和资本的平均产品y/k)

-**储蓄率**变化:在短期内,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增长率Δk/k,这一增长率在向稳态过度期间仍保持较高的数值;在长期或稳态情况下,更高的储蓄率导致每个工人有更高的稳态资本k*,而达到稳态时的增长率保持不变(仍为0)。 p73

-**技术水平**变化:在短期内,技术水平的上升提高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增长率Δk/k和实际GDP增长率Δy/y,这些增长率在向稳态过度期间仍保持较高的数值;在长期或稳态情况下,一个较高的技术水平导致每个工人有更高的稳态资本k*和实际GDP y*,而不会导致增长率的变化(仍为0)。 p76

-**劳动投入**变化:在短期内,劳动投入的增加提高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增长率Δk/k和实际GDP增长率Δy/y,这些增长率在向稳态过度期间仍保持较高的数值;在长期内,每个工人的资本增长率Δk/k和实际GDP的增长率Δy/y对于任何劳动投入水平来说都是相同的(等于0);而且,每个工人的稳态资本k*和实际GDP y*对于任何劳动投入都是相同的。因此,在长期内,一个有翻倍劳动投入的经济体具有翻倍的资本和实际GDP。 p78

-**人口增长率**变化:在短期内,人口增长率的上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增长率Δk/k和实际GDP增长率Δy/y,这些增长率在向稳态过度期间仍然保持较低水平;在稳态情况下,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导致每个工人较低的稳态资本k*和实际GDP y*,而不是导致每个工人的资本增长率Δk/k和实际GDP增长率Δy/y的变化(仍然为0)。 p80

-**折旧率**变化:在短期内,折旧率的上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增长率Δk/k和实际GDP增长率Δy/y;在稳态情况下,折旧率的上升导致每个工人的资本k*和实际GDP y*降低,而不是导致每个工人的资本增长率Δk/k和实际GDP增长率Δy/y的变化(仍然为0)。(区别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提高了资本和实际GDP水平的稳态增长率,而折旧率的上升不影响。) p80

-**索洛模型的趋同**

-索洛模型中的**有条件趋同**:每个工人的稳态资本k*可以因为储蓄率s、技术水平A和人口增长率n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p87

-**外生技术进步**:(稳态增长中,(Δk/k)* = (Δy/y)*)(Δk/k)* = g/(1-a)

(在技术进步速率ΔA/A=g时,外生技术进步导致每个工人的资本k和实际GDP y按 g/(1-a)的速率长期增长)

-**预算约束**:总的资金来源=总的资金使用

(家庭消费商品数量C,物价水平P,货币M,债券B,资本所有权K,名义利润II,名义工资率w)

-**名义家庭预算约束**:PC+ΔB+P·ΔK = II+wL+i·(B+PK)

(名义消费+名义储蓄=名义收入)

-**实际家庭预算约束**:C+(1/P)·ΔB+ΔK = II/P+(w/P)·L+i·(B/P+K)

(消费+实际储蓄=实际收入)

-**名义利润** p138

-**实际利润** p138

-**四个市场**:从劳动市场发现,出清市场的实际工资率(w/P)*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 MPL。从资本服务市场发现,出清市场的实际租赁价格(R/P)*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品MPK。这两种边际产品,MPL和MPK,是在L和K的值给定的基础上估计的。市场出清的实际租赁价格(R/P)*决定了利率i。 p147

-**两时期预算约束** p157

-**多期预算约束** p164

-选择消费:**收入效应**:较高的初始资产或较高的现行的或未来的工资收入由此提高所有年份的消费。**跨时期替代效应**:今天的高利率促使降低今天的消费而不是未来的消费。 p169

-**均衡经济周期模型**:

-关键假设:经济波动源于长期的但不是永久性的技术水平A的变迁。消费、投资、实际工资率和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都是顺周期性的。

-投资的波动在比例上要大于消费的波动。

-如果来自实际工资率的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实际工资率的上升将能带来更多的劳动投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