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四部:07·第一次宦官时代 08·三国周郎赤壁》经典读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四部:07·第一次宦官时代 08·三国周郎赤壁》是一本由柏杨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四部:07·第一次宦官时代 08·三国周郎赤壁》读后感(一):几点感想

一、宦官是人,而不是牲畜。读书人自视清高,看不起宦官,却也不想想自己平日读书习字所用到的纸张,源来是来自于宦官所改良的造纸术,你清高就不要使用纸制品啊,嚣张个啥?宦官都是来自穷人家的孩子,都是生世很可怜的人,读书人的迂腐就在于不把他们当人看待,如果可以选择,谁生下来愿意作阉人?靠嘲讽残疾人群体来表现自己的健全很有意思?陈蕃和窦武的想法是好的,作法是错的,要改善宦官专权的环境,就直接恢复祖制,不让宦官当任要职,而不应该不分清红皂白灭其族。正是因为宫廷离不开宦官,而他们也不是没有反击能力的牲畜,所以陈窦二人的失败也是在意料之中。本来这两个人是有能力拨弄反正的,大环境也是允许的,再弄出个中兴是有可能的,但被他们这么一搅,反而让东汉王朝在宦官专权的泥沼里越陷越深,可以说是他们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覆灭。陈蕃庸人误国,而青史却还留其美名,可叹!

二、张俭啊,你自己逃亡也就算了,还见到人家就投宿,你就不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吗?而收留他的人脑子也有傻,收留他而他也愿意留下,这正说明张俭只是一个自私的小人,根本不值得为其牺牲。敢作不敢当,却能名垂青史,同样被通缉,不愿牵连他人而遁世的夏馥,其知名度却远逊于张俭,世人双目皆盲?

三、公元208年,曹冲因病早卒,同年,曹操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看来他很清楚自己儿子们的能力。曹丕只个是二代,执行能力平庸,三代则更差,一蟹不如一蟹。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四部:07·第一次宦官时代 08·三国周郎赤壁》读后感(二):第四部精彩导读

07第一次宦官时代

导读

一提起“宦官”,怜悯之情,油然而生。绝大多数的宦官,都来自极端贫穷之家,他们是一批受尽人生痛苦的孩子,不准许有人格,不准许有个性,依靠谄媚和机警,苟延残喘。活一天、算一天,不仅是人下之人,而且是狗下之人,猪下之人。诚如诗人顾况所写、一个宦官的母亲发出的呼唤:“儿啊,我后悔生下你!”眼泪含血,与声俱下。

然而,忽然有一天,这些卑物,最初只是从皇帝老爷手指缝中窃弄一点权柄,最后,乾坤倒转,甚至连皇帝老爷都不得不顺着他们的脸色,才有口饭吃。他们就创造了一个使全国沸腾的“宦官时代”。那些令人酸鼻的人生遭遇和委屈成长的心路历程,使我们没有理由要他们比当权的主流高级知识分子表现得更好。

中国传统文化中,名列前茅的两大罪恶:一是女人缠脚,二是男人阉割。时至二十世纪,感谢西洋文明的东渐,这两大罪恶,总算终止。但它们的体壳虽死,因酱缸深不可测之故,阴魂一时难以尽散,如果不建立另一种新的文化——人权文化,阴魂可能重新再现。

中国共有三次宦官时代,《通鉴》上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发生在二世纪东汉王朝,第二次发生在九世纪唐王朝,第三次发生在十五、十六世纪的明王朝。二十世纪之后,当然再没有宦官,但是,“宦官型人物”如果聚集得够多和所占领的据点如果够要害,同样也足以使我们受到重创。

柏杨

一九九九年三月八日

08三国周郎赤壁

导读

苏东坡《念奴娇》词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英雄豪情,气吞山河,而面对无情岁月,却又大放悲声,风紧雨急,触目苍凉。

二三世纪之交,人才荟萃,历史精英,齐集一堂,那是一个光芒四射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创造新局。四世纪之后,中国出现短暂统一之局,却又霎时瓦解,在长达三百年之久的大分裂时代中,像样的人物,三人五人而已,其他庸碌之辈,不过啄啄家鸡、猥猥群鼠,更显现出周郎英姿焕发、赤壁雄壮挺拔。

三国时代在历史上是一个最丰富的时代,赐予我们无限智慧。

柏杨

一九九九年六月八日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四部:07·第一次宦官时代 08·三国周郎赤壁》读后感(三):遥想公瑾当年

因为游戏的原因,三国历史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英雄豪杰辈出,故事荡气回肠,却也是又一段中华大地遍地狼烟的人间惨剧。

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东汉末年的高层斗争。汉顺帝刘保在宦官的帮助下铲除了窦氏家族等外戚,从此皇帝把握朝政并且对宦官异常信任。朝中大臣与宦官相冲突的,均被定为奸党,人人自危,宦官为非作歹,民不聊生,爆发了黄巾起义,中原大地,再次成为各路英雄豪杰的舞台。从此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残暴的董卓,脑残的吕布,昏庸的袁绍,在历史上可能并不是真实的样子。

东汉末年,最有能力匡扶大业的是大将军何进,可惜何进优柔寡断,手握天下兵权,竟然不敢直接冲入宫中将宦官全部杀掉,还要征召四方豪杰一同进京来壮声势。宦官们听闻何进要灭自己家族,果断出击,借皇后之手传唤何进入宫,然后埋伏杀之。何进如果和霍光一样,或许可以成一段佳话。

董卓此前就在何进所征召的四方豪杰之中,率领西凉大军进驻洛阳,把握住了朝政。把皇帝换成了董太后养大的刘协。汉献帝这个名义的皇帝登场,从此开始他颠沛流离的一生。董卓控制中央的时候,只有袁绍敢于对抗,董卓忌惮于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也不敢杀他,于是袁绍离开中央回到家族。董卓控制住中央还是想要自己登基,可是西凉军还是太野蛮,事情没搞定自己开始互相砍,吕布杀了董卓,李傕郭汜在长安内斗不止。这段历史真的挺无语的,西凉兵团最后死在了自己的手里面。内斗之后的残局被曹操收拾。天子也落到了曹操的手上。如果西凉兵团懂得点大义人心的幌子,就没有后面曹操刘备什么事了。可是天下英雄,唯曹孟德与刘玄德是耳。至于吕布,辕门射戟救刘备可不是什么笨蛋。就是太老实了,被人玩弄。

我最欣赏的人物是曹操,曹操此人出身并不是很好,而且和宦官还有点关系,但是他从一开始就懂得识人用人的道理。曹操和袁绍的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挺深刻的,当时他们两个还都在东汉征讨黄巾军的部队里面混饭吃,哥俩讨论到,这马上就天下大乱啦,以后去哪里啊。袁绍说,我要到燕赵之地,据险而守,有机会就争夺天下。曹操说,我不走到哪里去,我有人就行了。袁绍在东汉末年的人物中,当属一流,从他与董卓周旋,而其他人都被董卓降服就可以看出来,可是对手一换成曹操,形势就大不一样了。其实曹操一直很不屑袁绍,觉得袁绍迂腐不成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的部下都觉得曹操要亡了,纷纷写信给袁绍,可是曹操还是打赢了官渡之战。此战后曹公又放走了关羽,留下了二人的千古名。曹操有一个特点,善于用人,对于敌将,只要是忠义有能耐的,都宽恕他的罪名,然后把他放到最能发挥能力的位置上。曹操官渡之战后北征塞外乌桓部落,差点全军覆没,回来后查是谁在出征之前劝阻不能去的,一一封赏,让他们以后不能不说话。遇上曹操这样的领导,真是能笑醒。曹操官渡之后在长江以北已经没有对手了。但是江东有一霸王虎踞龙盘,直到他儿子也没有攻下。

孙坚孙策孙权,据江东天险而守之,曹操对于孙权评价很高,说是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感觉就是像老爹打儿子啊,到底是夸孙权呢还是骂孙权呢?曹操还顺便加了一句,刘琮(刘表的儿子)就是个脓包。当然,这是赤壁之战后面的事情了。赤壁之战的时候江东集团内部意见不一,这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呢?周瑜鲁肃赞同打,张昭赞同不打。最后打的原因是,孙权落到曹操手里只能死,而那些大臣还是能混个一官半职,所以孙权肯定要打啊。最后竟然天时地利人和的打赢了,从此江东稳固,直到孙权登基。登基的时候孙权挺有意思的,孙权把功劳归于已经去世的周瑜和张昭,然后又加了一句,如果当初投降,现在我应该在哪个地方要饭呢吧。这下子估计要把张昭吓死了。

刘备的故事最没劲,虽然是个汉朝正统的大旗吧,前期被吕布锤,被曹操锤,后期被孙权锤,只在抢夺巴蜀地盘的时候风光了一回。三国演义都是站在刘备这方来写的,可能只有刘备创业最为艰难吧。刘备刘禅还给中国话贡献了两个成语,一个是得陇望蜀,一个是乐不思蜀,好像都不是什么好词儿。

看资治通鉴和看三国演义完全不一样,看书和看电视剧也完全不同。看电视剧的话作为观众其实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你看他们砍砍杀杀,还得自己琢磨,这谁谁谁,到底为啥呀,电视上总不能说,我胡汉三嫉妒你登上高位要杀你吧。只有看书才能知道,这胡汉三是嫉妒还是害怕失宠,能说出来的台词儿,都是粉饰过无数遍了,看电视剧当然也是云里雾里。

三国最精彩的部分都过去了,原来诸葛周瑜这种角色,在正史上的位置就是没几句话那种,赵云挺有意思的,光救刘禅就救了两次,黄忠就在杀掉夏侯渊的时候出场一次。演义太多,看正史的干货才能把握得住脉络。儿女情长忠肝义胆的老实人,在这乱世根本活不长久。

哦对了,开场的黄巾起义呢?

呵呵,可怜那些农民军,就被袁绍啊,曹操啊,刘备啊,当经验值一样刷掉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