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篇一

“老爸,你说,它们谁长得比较像上联?”我用手掌托住脑袋,胳膊抵在桌子上,盯着眼前的那一对红艳艳的春联,有些郁闷地问。

说出来真够丢人的,家里的春联向来是爷爷贴的。今年临近春节,爷爷让叔叔给“劫”去了,搞得我家的春联至今还未“上榜”。

“嗯……”爸爸用手托住下巴,盯着对联,沉吟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看来是快要有答案了,我有些着急了:“嗯什么啊,快说啊……”

他煞有其事地说:“老爸我在想,这时候是你表现的机会了……”

“啊!”我脑子有点短路。愣了几秒钟后,我怯怯地问:“你不会是想要考我吧?”

“明摆着啊,你都上初三了,不会连个春联也看不明白吧?”

“好啊,激将法!”我撇撇嘴,“都说三十六计里,就这招是最要命的,还真……”我小声嘀咕着。

“就这个‘春风得意年年好’吧!我看好它!”我信心十足。

“哦?何以见得?”老爸盯着我指定的“上联”,声调提高了几分。

“爷爷教的那些平仄我是不懂啦!不过‘春风得意年年好’和‘锦绣前程步步高’这一对,谁看也知道要选前者啦!我都上初三了,对‘语感’这东西就是拿它没辙地准!”我故作轻松地盯着老爸,一板一眼地说着。

沉默,长久的沉默……我不禁紧张了起来,会不会错了啊?

爸爸终于抬起头来,郑重其事地说:“以我当你老爸十几年的经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他干咳了几声,停顿了一下,故意卖个关子,然后明显提高了声调,慢条斯理地说:“英雄所见略同!”

啊……我还以为是什么深入、精辟的分析呢,原来是想着怎么盗版很久很久以前看过的那些小品!好吧,我服了!

我们拿着春联一起走出大门。大门旁那两条已经发黄的石柱上面贴着的春联虽然依旧完好,但是早已褪了那层鲜艳的红,衬着暗红色的老宅门,给人一种沧桑感。我忍不住把手覆在上面,对爸爸说:“别把旧对联撕掉,就这样覆盖着贴上去,可以吗?”

见爸爸没反应,我转过头去看他,只见他对着两个大门柱,摆出那堪称经典的沉思姿势看了一会儿,然后转向我,一本正经地说:“我突然忘记上联要贴哪一边了……”

真无语了,竟然还是这么无辜的表情……我忍住想酸他几句的冲动,抓起他手中的那条上联,二话不说就爬上右边的椅子,学着爷爷的样子,先刷上一层糨糊,再调整好角度,从上而下抚平上联,又迅速地接过他递来的下联,挪了椅子后直接贴到左边的石柱上。然后,又走远看了看,很满意地走到他身旁,郑重地对他说:“以我当您女儿十几年的经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您:就这样贴,准没错!您负责善后啊,把那什么什么的收拾干净。我得去研究一下当年您那高中毕业证书是不是造假来的……”说完,潇洒地进屋玩电脑去了。

妈妈叫吃午饭了,我走出房间,忽然听到爸爸在客厅打电话:“老罗啊,是我。新年好啊!给你说啊,今年我家的春联是我女儿贴的,我本以为他们这些孩子把那点传统的东西都给丢了呢!没想到啊,还行还行……”哦,原来如此,看来老爸用心良苦啊。

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篇二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

如: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 ,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如: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篇三

对联有许多独特的用字技巧,以下为一些常见的技巧。

(一) 复字

所谓复字,就是某一个字在对联中重复出现几次。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 隐字

所谓隐字,就是有意识地将某些字隐去,从而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如: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三) 嵌字

所谓嵌字,就是把有关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如对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撰之联: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其中“三强”为战国时韩、赵、魏三个强国,又隐喻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而“九章”为首次记载勾股定理的名著,而又为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又如陈铭枢书赠袁雪芬的嵌字联:

雪散天女花,超离苦海,

芬洒甘露水,普济众生。

(四) 叠字

所谓叠字,就是将联中某些字叠起来使用,形成反复重叠的艺术效果。如: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冶冶;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五) 拆字

所谓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如:

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踏破磊桥三快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六) 合字

所谓合字,就是把联中的某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字面上的对偶,同时内容也蕴含着某种含义。如:

古木枯,此木成柴;

女子好,少女更妙。

(七) 针顶

所谓针顶,就是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分句首尾相连。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八) 数字

所谓数字,就是运用数字巧妙构成对联。如:

一孤舟,二客商, 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页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运,九里香, 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九) 歇后联

所谓歇后联,就是用歇后语构成的对联。 如:

开花芝麻,步步高;

出土甘蔗,节节甜。

(十) 同旁

所谓同旁,就是将同偏旁部首的字组合成对联。如:

湛江港清波滚滚

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篇四

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篇五

对联的写作格式

(2)上下对联要对仗。古人讲对仗的花样很多,什么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等等。如“天”对“地”就是实字对,“无情”对“有意”就是虚字对。还有什么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等。我们现在做对联可以学习古人的对仗技巧,但不要过于受它的约束,甚至为了将就字数与对仗,硬把词语拆开或生造词语。

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篇六

对联除了要做到对仗和谐,平仄合理,节奏有致,词性相近,还要注意对联的句法问题。句法问题,实质就是语法的逻辑问题,句法不通,即使联句意义再好,也难为佳句,这是属对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常见的对联(短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 “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二、连贯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例如: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三、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如一理发店联: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吹面生

在叙事层次上,下联比上联更深一层,下联化用白居《草》中诗歌句“春风吹又生”,寓意尤浓,此为联句的高妙之处。有的联省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并不减其递进的意思。如一旅社联:

进门都是客

到此即为家

联话末用关联词,但仍是表示一种递进关系,放入此类。

四、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如启功所撰一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五、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例如:

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篇七

经典对联趣味对联如下:

上联: 代县长,代市长,代议长,三代同堂。

下联: 新房子,新车子,新马子,全新登场。

横批: 都是A来的。

上联: 人生自古谁无屎。

下联: 谁能大便不用纸。

横批: 五月花三环牌。

上联: 上班喝茶聊天看报。

下联: 下班喝酒打牌睡觉。

横批: 神仙公务员。

上联: 开飞机管他东南西北爱飞就飞。

下联: 搞捷运不论前后左右想挖就挖。

横批: 也是台湾奇迹。

上联: 食有农药蔬菜病死鸡。

下联: 住有辐射钢筋海砂屋。

横批: 宝岛台湾。

上联: 男人爱钻漏洞。

下联:女人爱捉把柄。

横批:各取所需。

上联: 人脑搞不定电脑。

下联: 电脑比不上猪脑。

横批: Y2K

上联: 你拿雪茄对我进进出出,太残暴。

下联: 我张开嘴对你吞吞吐吐,太深情。

横批: 白宫书房,太春天。

上联: 高山低头,河川让路,还我雄风,山河一统。

下联: 硬汉高歌,辣妹狂啸,猛男礼让,荡妇摇头。

横批: 威而钢。

上联: 天增岁月人增肥。

下联: 春满乾坤猪满门。

横批: 该减肥了。

上联: 污钱,争权,谋利,贪污是也。

下联: 毁谤,打架,赣焦,作秀然也。

横批: 民意依归。

上联: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下联: 铁杵磨成绣花针。

横批: 圣上保重。

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篇八

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所以人们都很重视。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今天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也跟着忙了起来。一大清早,爸爸像往常一样,先弄糊锅里剩下的米饭,再放了点开水,把筷子放在锅里搅一搅,搅成粘米糊状,爸爸把它放到了一边备用。我也来凑热闹,帮爸爸拿来准备好的墨汁,倒进砚台里,把新买的红纸在桌子上铺平。我接过弟弟手上的毛笔,轻轻地把马良的“神笔”放在墨汁中沾了沾。妈妈说这个沾墨汁不是那么容易的,讲究也是很多的,爸爸对墨水的浓密度和毛笔的润湿度要求可不是一点点,我都按要求做好。开始写春联了,爸爸提起笔就像大书法家开始挥毫。随着毛笔的走动,一个字“金”出现在我们眼前,十分洒脱,似乎在告诉我们爸爸在软笔书法上的造诣不凡。不一会儿,“玉龙年吐宝庆新,金凤含珠贺新年。”这副春联展现在我们眼前。我和弟弟赞不绝口,对爸爸伸出了大拇指。

妈妈抹了一点米糊在春联反面,在门上定好位置贴了上去。我学着古人的样子:双手放在背后,双腿叉开,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金凤含珠贺新年,玉龙年吐宝庆新。”妈妈听见了,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头,笑眯眯地说:“你个小笨蛋,这个读春联也是有讲究的,右边的是上联,左边的是下联,请你从右从左读。”“为什么呢?”我疑惑地问。“古时候的文字是竖排的,人们都是从右往左竖着读的,春联也正是如此,先读右边再读左边。”妈妈说,“玉龙年吐宝庆新,金凤含珠贺新年。这才是正确的读法。”“哦,原来是这样。”我若有所悟。

春联是过春节的“必须品”之一,春联美好的寓意象征在新的一年里日子红红火火。而我们老家的习俗更是要求所贴春联必须是自己家人写的,所以爸爸才能练就这一手出色的毛笔字。我也要像爸爸那样好好练字,希望明年的春联由我来写。

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篇九

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作品。但许多人认为,形象应该是小说、传奇中才应该有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但诗词、对联作为一种高度凝炼的艺术形式,能够塑造形象、需要形象的支撑吗?明月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形象化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手段。从小的方面来说,“形象”自然是指人物形象;但从大的方面来说,艺术作品中再现生活中的人物、景象、事物、现象等可感部分,不都是形象吗?

相对于小说、戏曲、故事而言,诗词、对联塑造形象的空间相对较小,不可能洋洋洒洒地铺陈、描绘,但正是由于诗词、对联的这一特性,也为形象的塑造开拓了另一空间,也就是形象的典型化,即以一当十,以点概面。

先举一个诗词方面的例子: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大家倒背如流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中的“儿童”正是一典型的形象,诗人久离故土,衰老回乡,需要描写的内容肯定是很多,比如家乡的变化,比如亲人的变故,比如乡亲的寒喧。但诗人并没有把这些形象一古脑地纳入诗中,而只是选取了儿童这一典型形象,并以“笑问客从何处来”,一方面说明了自己离家的时间之长,另一方面也间接地说明了家乡的变化,你看,乡人都生育了一代又一代了,其他的变化还小吗?

具体到容量更小的对联中,对形象的选择就更要知微见著。长联可容纳的形象比较多,暂且不论,试举几副短联为例:

刘鄂的题济南古水仙祠联:“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上联描绘济南的景色,济南以“泉城”著称,并且菊花也是闻名全国的,因此作者选取“寒泉”、“秋菊”,是十分有代表性的;下联描绘济南的繁华,作者也没有泛泛地去描绘歌舞楼台、明湖夜月,而只是选取了“画船”这一典型,就足够了。你看,夜半三更游船尚在藕花中穿行,其繁华、秀丽不是一语道尽吗?

再如乾隆题杭州西湖净慈寺联:“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短短的十四个字,却通过对云间树色和山涧泉声的生动描述,将西湖净慈寺及净慈寺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楚楚动人,有如一幅清幽绚丽的图画。也许,乾隆身为九五之尊,对自己属土之美,除了平常人的欣赏之外,还有一种自豪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作者的身影,但有谁能说作者不在形象之中呢?可以说,作者已经与形象融为一体了。诗词(对联)创作是诗人(联友)生活积累的艺术再现,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提炼形象,并由此抒发感情。但由于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把握事物程度不同,在形象的选择凝炼上也有质的区别,有的形象一般化,平淡无奇、苍白无力;有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后记得清、记得牢。这也是作品优劣的重要体现,形象具体生动,就能打动人,就能出佳作;形象杂乱平淡,流于一般,就难以写出好的作品。

关于过年粘贴对联的故事写作文篇十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现摘录如下: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

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