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七武士》读后感摘抄

《七武士》读后感摘抄

《七武士》是一本由赤军 驰骋等著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武士》读后感(一):只是当时

最开始是因为战国basara而去关注日本战国武将

只是当时那一混乱的时代,却是那青史残卷上的一笔狂墨。

军神也好,魔王也好,他们是作为武士的骄傲。

曾经看过一篇同人,里面有一句,“只要百姓不再痛苦,这个天下不姓伊达也可以”。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有了上杉,却没有武田。

《七武士》读后感(二):樱花 (Sakura) 之道

武士道 (Bushido) 是武术与儒、禅思想深度结合的一个历史产物,只是后来在二战中被日本军国主义利用,它本身具有无穷的价值和魅力,在重文轻武的中国封建社会却一直产生不了这种尚武精神。武士道精神中最没有价值的就是它的愚忠思想,这也是后来被军国主义利用的原因。日本人将武士道譬喻为樱花,樱花花期短暂(七天花期),却灿烂异常,就如人的一生生命短暂,却如彩虹般闪过天空,活出自我的价值。为什么日本人那么热爱李小龙?可能是因为李小龙正是武士道的一个现代最典型的阐释者,李小龙的一生就如同樱花,虽然短暂,却夺目异常,因短暂而拥有永恒的生命和价值。““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飞鸟集》诗句)

《七武士》读后感(三):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天莫舍勾践,时非无范蠡。这一句话我牢牢铭记。楠正成与建武帝的相会真是一场奇迹,也注定了最后的悲剧。

楠的执着与志气,简直是与生俱来、不可磨灭的。所以他选择了的道路也必然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初见天皇,他心中的大战略,人生的大规划,已经全然定型。所以他豪气冲天地说:

“草创天下之功就是武略和智谋,若仅以军力作战,虽集六十余国之兵亦难取胜武藏、相模两国幕府军。倘以计谋相争,即使对全部关东,武力亦可胜之。胜败乃兵家常事,一两次失败无足挂齿,不必介意。只要听说正成未死,圣业必能实现。”

这真是微型的隆中对,也带着儒生“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自信。观其以后的战略,果然是游击战、防守战并行,内外两线的转换游刃有余,像是手执名剑的墨家大侠,呼风唤雨,力挽狂澜!

但大历史的视角看来,建武朝又是不得不败,终难持久,天皇的身边有楠正成、护良亲王这样的名将贤臣,竟然不能加以善用,只能说公卿的腐化不可容忍,英雄也无力回天。

楠正成求死之路也是感动天人,樱井驿离别、军神传说的终结,留下不死的佳话。真田幸村号称日本第一兵,两者的人生相比,终究是楠远超后者,如凤凰飞鸣于乱世。日本人崇信的诸多军神,上杉谦信、乃木希典之流,论功业、品格亦难及楠木之万一。

本书的这篇传记写得很好,但其他几篇稍显鸡肋,在选取人物上也让人觉得奇怪。前田和大谷是我觉得不应排在七人之中的,完全可以换成真田之流,而且我还更想看到维新人物如西乡隆盛的传记。

另外就是每篇的写作有点机械化,统统都是一开篇一个场景代入,同一个手法用惯了,就会让人觉得是高中作文,千人一景、千篇一律,即便是英雄,这样的写法,也泯然众人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