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知日·武士道的读后感大全

知日·武士道的读后感大全

《知日·武士道》是一本由苏静 主编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日·武士道》读后感(一):我真的是封面党

本来对”武士道“这个主题没什么兴趣,一开始就是觉得封面好看就买了。但是这期内容真的很有趣,野口哲哉简直太神,不知道那些创意是怎么想出来的,有趣又深刻。

忍者的部分也很有趣,感觉忍术变得好不神秘啊,明天磨一个手里剑耍一耍~噗。

买回来之后还没看第二遍就被人借走了,感觉她也很感兴趣,还没还给我!!!!要逼我买第二本嘛。。。。

期待下一期~不知道是什么主题~

《知日·武士道》读后感(二):无法想象却是可以理解的武士道

理解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我们常常会追溯其精神源泉,比如我泱泱大中华,秉承的是儒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核心思想,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皆来源于此。而提到日本人的精神内核,就不得不说到“武士道”。

而提到日本武士的“切腹”,可能国内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残忍”“变态”“无法理解”,但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切腹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的灵魂纯洁无垢”,这让我不禁想起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片中的老六剖开肚子倒出一碗米粉以示清白,也是一种旁人无法想象却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不得不提,看到第一篇书评《优秀的文化观光手册》后,我内心很赞同。《知日》确实如此,每个月都向我们打开一扇了解日本某方面的门,让我们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那样的事情、那样的一群人、那样的生活方式,通俗易懂、新鲜有趣正是它的特点。

微博上不是有一句话很流行嘛——要么旅行,要么阅读,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觉得,阅读知日,就仿佛是灵魂在路上旅行。穷屌丝去不起日本,就只能YY了……

小四的绯闻男友的电影处女座《后会无期》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连世界都没观过,还谈什么世界观。

所以还是让我们暂且观观这个大千世界吧。

《知日·武士道》读后感(三):优秀的文化观光手册

知日这个系列有人评价不高,但其实这是定位方向的问题,这书你要拿给严肃的历史学者,人家大概会把头转到一边,拿给那些对各种豆知识如数家珍的战国迷,人家估计会从鼻孔里呲的喷出一声气来。

但是如果作为一本娱乐性质的文化消费手册/杂志来评价,这册书其实做的相当到位。数量众多、制作精良的大幅彩图,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文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选题(比如里面野口哲哉的树脂盔甲和行为艺术摄影,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这书的卖点是什么?就是“文化风景线”。

日本文化是这个书系的主题,而这本书把每一个专题都做成一篇书卷上的观光旅游,生动好看又通俗易懂,这是标准的观光客模式,在这个定位上,我认为这本书做的是相当成功的,这书确实能够达到让读者轻松愉快阅读的这个目标。其实严格来说这一本从艺术表达形式上是更接近杂志的手法,但是以书的商业形式销售了,估计也是有种种原因的哈哈哈。

不过我没兴趣深究和八卦别人家生意上的事情,我只管有有趣的内容看就好。这书够有趣,在我这儿就算过关了。

——鼻子喷气的分界线,商业文化爱好者的好孩子请不要看这里都是阴暗心理满满的吐槽——

其实我觉得“知日”这个标题和“真正了解日本”的推荐语属于可以理解的吹牛皮(虽然我在写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很想从鼻子里喷几声气出来),真实的“知道”永远包括正和反、光明和阴暗、繁荣和危机。但这本不是学术书籍,旅游观光手册是不会给你展览阴暗面的,而且本来也没有几个观光客花钱是为了看阴暗面的,客户买的是享受,商家卖的是趣味,大家都是来消费正能量的。但是实话实说我们就是旅游手册你们就是观光客,多少总觉得档次不够啊好歹这也是文化产业不是?于是打个商业广告吹吹牛皮,观光客和导游们还能觉得自己的娱乐之旅高大上了一点儿,消费娱乐文化交流之余自我感觉也更加良好了何乐而不为呢?

—————————阴暗吐槽结束的分界线—————————————

但是话又说回来,积极普遍的文化交流还就得靠这种轻松愉快的商业观光,哪有那么多人能把文化和历史里面的沉重也一并嚼吧嚼吧轻松自如地咽下去呢?要不吃全套就不许吃,那大多数人真心宁愿不去自找麻烦,也就没有利润和规模可言,文化交流也就真的只能用更加沉重和苦涩的方式(你懂的)才有可能进行了。

所以多些商业观光没什么不好,商业文化的底子繁荣了,对更深层内容的探索也就有了良好基础。

所以,知日,从文化观光开始,又有何不可?

《知日·武士道》读后感(四):你管武士道是哪条道

基于《知日》系列的定位,你就能明了这本《武士道》当然不可能是纯粹的在讲“武士道”。

如果要有一位读者是志在彻底了解武士道,那么就像本书开篇所说的,大可以去看新渡户稻造撰写的《武士道》一书,或者更为经典的《叶隐闻书》,抑或由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戕前三年撰写的《叶隠入门》,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大多看《知日》的读者可没想在这一条道上走得太深太远。大概知道武士道有哪些信条,切腹又是怎么回事就差不多了。我也是这类人之一。

更多的时间,我会把视线放在武士刀的配图讲解上,也会觉得关于武士日常生活的绘画很有趣,讲日本战国史和织田信长家纹那两小节更是让我想起了很多相关动漫作品。

到了介绍甲胄的小节,野口哲哉的作品着实让人惊艳,树脂和化学纤维构成的模型盔甲人物,真到像假的一样。

后面紧接而来的剑道和忍者,对于日剧及动漫爱好者的我来说,也觉非常亲近。

反倒是翻到武士阅读一节,觉得它出现的好唐突,坏了整本书的节奏,要么放在最后作为索引,要么放在相应的篇目中作为注释或者扩展。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拎将出来,作为读者的我,觉得被摆了一道呢。至于有关武士电影的介绍,也是这个道理。

再往后,就是旅游导读了:如何进行以武士道为主题的游览——熊本以及一个咖啡馆。

中间,甚至加了两页知日store的广告。但到底是和武士道主题相关的。只是不知道占了很多页数的胜又公仁彦的摄影作品和访谈与武士道又关系何在。

在往后看,才发现,自广告开始就是本书的另一个领域了,可能也是《知日》的一贯编排体例如此,由于没有看过其他的,所以大惊小怪的。摄影家、书籍、杂志、器、动漫、料理、设计、虫言虫语、日语教学,都是几位常驻作家的专栏,像写动漫介绍的寂地和写日本风情的毛丹青就比较熟悉。各有着重,各有趣味。

由此,当我掩卷的时候,也终于知道了看《知日》的要义:不要太用力。比方说这一本《武士道》,你管武士道是哪条道。轻松、愉快的进行散漫的阅读就好了,这才符合《知日》的整体风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