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读后感100字

《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是一本由[日] 宇野常宽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读后感(一):御宅族背后的文化逻辑和时代精神

不得不说,日本文化对我国年轻人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具体包括80后、90后、00后、10后),尤其是其强大的动漫文化,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时光记忆,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龙猫》《天空之城》等,近些年如《你的名字》《灌篮高手电影版》等也十分受欢迎。

除此之外,日本的亚文化对我国年轻人的影响也很大,表现在流行语上如宅、社畜、卡哇伊等。《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则是一部专门研究日本亚文化的著作,作者宇野常宽是当下日本一位十分活跃的青年评论家,其研究从动画、漫画、音乐等日本流行文化入手,讨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实践与理论批评。

本书以御宅族为切口,深入探讨了这一群体背后的社会变迁和文化价值。所谓御宅族,“广义上讲是指热衷于各种亚文化,并对该文化有极度深入的了解的人;狭义上是指沉溺、热衷或博精于动画、漫画以及电子游戏的人。”正如作者所说,本书的核心内容是战后日本,特别是后半期约四十年间的亚文化,如漫画、动漫、游戏等所谓“御宅族”的事物。通过对这些事物的研究,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是如何通过某种亚文化来把握社会的。这是另一种真实存在但肉眼看到的“历史”,也只有信任这个肉眼看不到的世界的人才能够打动人心,才能够生产出“文化”。

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分为二十二讲,就像是献上了二十二堂干货满满的亚文化课程,并且生动有趣,精彩活泼。作者以《浪客剑心》《银魂》《食梦者》《热血高校》《机动战士高达》等流行文化为样本,剖析出了隐藏其下的文化逻辑和时代精神。

其实,我们对“亚文化”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亚文化也并非日本社会的独有现象。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在没有为其命名之前,亚文化可以说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犬儒学派、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或皆可归为此类。宽泛一点讲,所有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文化,都可以称为亚文化。前些年很火的一个流行现象“非主流”,包括杀马特、大头照、火星文字等,其实也是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不过,阅读这本书,再看相关的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想必会有不一样的体悟。

《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读后感(二):角落社会的海市蜃楼

这个标题起的并没有很符合我想表达的意思。

但直接翻译(从我的脑海里)过来就是这个画面。这本《亚文化论》沿着日本社会发展,结合过程中诞生的经典作品来分析所谓的亚文化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意识是如流动的。

漫画的主题和人物经历实时反映了作者所在的年代所提倡的价值观,例如我印象较为深刻的《one piece》节选:

确实从90年代开始连载的大长篇少年漫画中,大多都是不管怎么折腾都不会死,当然除了JOJO这样独树一帜的作品,大多数少年向的作品中的人物基本上不会被作者安排死掉,没有人物的死亡和更替,主角身边的环境就一成不变,而一成不变就是一种不成长,读者都已经成长了,而漫画故事里的角色却还在重复着同样的烦恼和斗争,他们仿佛都是彼得潘,早已经把成长为大人的读者丢出了Neverland.

这就使得作者所提到的,日本人所崇尚的“幼态”变成了社会的主流,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整个社会就应该和漫画一样“永远年轻下去”。但现实的灾难、经济、家庭生活又在把人的心智朝着和“幼态”相反的方向拉扯。

因此,别扭的大人满大街开花了。(笑)

现实中发生的是真实的,而文化作品则是在另一个世界中建立的形态,无形中聚合了人们涌动的意识,并用一种相对安全的,仿佛来自外太空一般事不关己的视角引发了当代人的共鸣。如同站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沙丘上看到的一片绿洲,它存在于某一处,却遥不可及。而亚文化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亚文化并不会拯救什么,它们只会投射出来,抚慰人们的孤独:我不是唯一一个在经历这样伤痛的人,我的古怪,我的别扭和讶异,并非是我一个人的原因,而是大家共同造成的。

《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读后感(三):“亚”也是一种文化

秋日喜读·第10册:

一出生就乘上了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高速列车的Z世代人群,习惯性的被视作“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日益完备,这一代人也越来越沉浸在网络世界之中,沉浸在互联网带给的世界中。为此亚文化也在这一代身上最为明显,如动漫宅、游戏宅、网文圈、古风圈、偶像圈等,我们常听亚文化这个词,有人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亚文化,其实目前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明确划分,亚文化又可称为“非主流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早在1947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顿·M.戈登就提出了“亚文化”这一概念,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亚洲很快也开启了对亚文化的关注与研究。专注于文化领域研究的宇野常宽教授,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他曾专门创办《PLANETS》批评杂志,广泛涉猎青年群体中所流行的动画、漫画、音乐等主题,汇集和培养了一批日本文艺批评界的新锐,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视野,成为一手的研究素材与授课资料,在任教的大学开设亚文化相关研究课程,经过对讲稿和研究的梳理,形成《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一书。

如果你日常关注日本漫画、动漫等,或者说有其他相关也好,恭喜你其实你也是亚文化圈中人了,在我国国内的研究和呈现度较浅,但在日本一场明显,宇野常宽教授用其学术研究的敏锐目光,结合读者较为熟悉和利于接受的视角,展开了亚文化的学术讨论,将一部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亚文化的发展史带给每一位读者。你成长路上许多熟悉的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是能够形成一种共鸣性的。

我先是被宇野教授的授课选题所吸引,《周刊少年 JUMP》《头文字 D》《热血高校》《新世纪福音战士》及阿童木、凉宫春日、高达等,都是我曾经喜爱的内容,没想到它们的背后代表着一种文化的悄然形成,那些日常看似用来放松和娱乐的内容,竟能形成如此深刻的研究与思考,当然也能让你在其中眼界大开,我伴随着老师的研究内容既回顾又了解到许多精彩的文化代表,对亚文化群体的精神世界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你会发现亚文化是基于丰富的元素组成的,他们深受青年群体喜爱,也带有自身独特的寓意与属性,这背后是一种社会性趋向,一代人所喜爱的角色就代表着一代人的认知,一个个故事中是他们认识的世界与观念。欢迎你到这本中去找寻曾经引发你喜爱与关注的内容,也去感受到背后的亚文化内涵及独特“魅力”,这本《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引起我们对亚文化兴趣的同时,更警示我们要关注亚文化下一步的走向。

《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读后感(四):“上不了台面”的日本亚文化

每个时代、每个国家的亚文化都有不同的形态

他们往往在主流文化的对立面或者边缘

不被重视,难以爆发

但却不平凡,更自由

就像在书的前言中,作者宇野常宽说的

“只有信任这个肉眼看不到的世界的人才能够打动人心,才能够生产出【文化】”

宇野常宽是日本一位非常火热的评论家

出现在日本各大电视节目中

对御宅族文化尤其了解

这本书就是整理了他的“亚文化理论”课程

优点是书本的内容十分的全面且详细

不同时代,人们被赋予新的身份,拥有新的意识形态

比如,我比较爱看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时期

按照宇野常宽说

EVA结束的时候正是毒气事件一周年时期

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要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世界”

天性懦弱的少年碇真嗣,在反复犹豫和纠结中,所有人都在期待他能够具有男子气概,在最后他选择留下来,与自我和解,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结局。

按照这样思考,那“心之壁”,是不是也在指出当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缺点就是因为日本漫画等版权问题比较复杂

所以整本书没有配图,如果能有影像图片,整本书会更加生动。

-

如果对亚文化感兴趣

对日本的动漫、偶像、音乐等领域感兴趣

对日本的社会文化感兴趣

都可以阅读这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