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历史的观念》经典读后感有感

《历史的观念》经典读后感有感

《历史的观念》是一本由[英]R.G.柯林武德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5,页数:3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一):很是迷糊

<历史的观念>我感觉是一本纯理念的书,没有一定的耐心是没有办法攻克它的.里面的内容很多是我所看不懂的,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性知识的人来阅读.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唯一的认识就是书告诉我们,哲学是反思的,所以历史也是反思的,我不怎么会读这本书,但不能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二):作为历史初学者的一些个人思考和读书笔记

前言 科林伍德认为历史学就是思想史,历史学的目的不是在于史料的编纂,而是在于对过去历史思想的理解并通过当代的历史学家自己的思想把历史思想组织成一套新的体系以理解“人事”理解我们为什么成为现在的样子(认识自己) 导论 反思:思考一个对象时同时思考它自身对那个对象的思想,是一种二级思维 他认为历史学是一种科学,科学的意义不在于整合已经知道的东西,而在于把握并发现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即是反思?) 历史学的目的在于反思,反思人类历史的演进和变化,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历史学是以反思为方式以人类历史为线索以历史文献为证据以自我认识为目的 (没有反思、没有科学方法的研究——没有历史的观念,不能称为历史学) (对已知事实的陈述不是历史学,对问题的解答对现象的研究才是历史学) (有具体的研究对象 成为单独学科才是科学) 第一到第四编写历史观念的形成 希腊罗马 所谓的神权历史学(如苏美尔神话)讲的是神事,传说如荷马史诗也是神权的传说,作者认为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第一次将“人事”作为研究对象,由提问题开始,具有人文主义,以证据为根本,告诉我们人类是什么(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作者的这种观念代表了西方对历史学的观念,认为只有科学的、反思的才是历史学,从这个角度上讲,正如許兆昌老师10.11日所说,西方人认为中国古代对历史事件的编纂都难以称得上是历史学,许老师说西方人更注重将哲学与历史学结合如本书,但忽视了更多的对历史的记录,而中国历史传统则更多的带有政治目的,因此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极尽丰富,但对历史学本身的反思却少之又少,我在此难以评价孰优孰劣) 古希腊反历史倾向没看懂 但希腊人认为历史是瞬时的,可以由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因此不能被认识,规律不能被研究? 局限性之一在于仅能记录当代历史 希腊化时代促进了普世历史观念的出现,制造了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学 作者认为希腊罗马历史编纂学的一个积极特征是其人文主义(人性乐观主义),强调人而非神或者说“天命”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但他们一方面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以至于忽略了历史发展中的无意识,另一方面受实质主义(本质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事物存在一种不变的、永恒的本性,历史事件只是揭露出了这种本性或者说是这种本质的投射,因此在他们的观念中一个历史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历史学无法揭露出事情是如何产生的,仅仅限制于描述人和物是怎么做的 基督教 不同时期的对历史学的观念受不同时代哲学思潮的影响 由于在基督教观念中历史不是由人创造的,而是由上帝决定的,那么人和国家的行为——历史事件就是为了完成上帝的任务而进行的,是必然发生的,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有关历史必然性的观念,而既然上帝是唯一的实质,那么历史事件也就不是永恒实质的映射而是上帝的意志本身的作用所导致的真实的改变 相较于古典时代的历史学,基督教历史学更多的带有一种普世观念,认为任何民族的历史都是“神的业迹”,而既然历史是由上帝创造的,是具有目的性的,那么也自然而然出现了对历史阶段的划分。 可中世纪的历史学带有一种人不能左右历史进程的色彩,历史学家不想对具体事实进行研究,而更多的在借由历史研究“神性”。 文艺复兴之后,历史学重新具有了人文主义色彩。 培根认为历史学是一种对过去的追忆,来源于兴趣,然而作者认为历史不可能被记忆,否则就不需要历史学家和历史调查了。 笛卡尔认为即使历史学对生活具有价值,其并不是一种有关真理的知识领域,因为历史学所描述的事件绝不是准确的如其描述般发生的。 笛卡尔又认为,历史学家是对现实的逃避者,历史著述不一定可靠,那么历史学就不能真正为我们提供经验,且历史学无论如何都带有主观色彩。(是否意思是既然我们无法绝对正确的还原历史,历史学就毫无意义) 对此科林伍德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历史学家恰恰应该站在当代去看过去的事,而既然笛卡尔认为历史著述不真实那么就一定存在某种准则令他觉得不真实,也就是说既然能够判断是否真实历史学就一定存在对真实的表现,笛卡尔的观点不攻自破(作者用逻辑学进行辩论?)笛卡尔认为历史著述存在主观性,但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历史学的发展并没有因笛卡尔的怀疑而受挫,反而受笛卡尔怀疑主义思想的影响诞生了所谓笛卡尔派的批判主义历史学,更多倡导不同权威的对照和非文献证据的核定。 维科反对笛卡尔的怀疑主义,认为对真理的标准是因人知觉而异的,是主观的标准,他认为历史学的目的不在纠结过去的“事实”而在探究我们当今的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建构的。认为历史发展是螺旋上升的。 休谟认为历史是由各种符号所呈现的,也是一种理念组成的体系。 作者认为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将人性看做是一个不变的本质,由此幻想乌托邦,他们过于激进的反对古代,作者反对这种想法。 科学历史学 浪漫主义者的视野更加开阔,以更加同情而不是鄙视的态度去看待过去,但有可能发展出无意义的怀古情绪。 赫德尔主张种族差异论?认为种族不同的特性促使不同种族的历史发展与否,区别了种族性格但没有意识到民族性格的行程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历史。 康德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而是在以哲学探讨为线索考察人类发展的规律,认为过去的历史是非理性的历史,但人的历史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秩序性,他将其定义为所谓自然的目的或者自然的规律,历史的前进仿佛有精神指引一样,“是大自然的计划”的一部分,并不是人的直接目的,而是由人的某种本性决定的。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而人的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整体而非个体理性进行积累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他必须有一个可以生活于其中的历史过程”,自然创造生物就是为了其生存和其本质的实现,人的本质是其理性,人的历史就是理性实现的过程。康德设想最幸福的社会应当是最低级却停滞的社会,是一种和睦的伊甸园,促成人类拾级而上的不是美德也不是上帝,而是人类本性的邪恶,是“傲慢、野心和贪婪这些非理性的和不道德的成分”,这些邪恶造成的不满足于现状促使人类出于自私进行着发展,不理性推动着人类的历史走向理性,这一切都是自然安排的。 席勒对康德进行了一些发展,认为历史研究的是现在如何成为现在这样,是研究事物间的联系和探索历史过程中的“节奏”,同时扩展历史学的范围,囊括了经济文化史。 黑格尔是赫德尔之后历史学的集大成者,提出历史哲学,认为其不只是单纯的经验更是一种哲学的反思,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历史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自由意识的发展,“是世界在作为精神的自我意识之中逐步实现它自己的过程”,唯心主义的观点。黑格尔首先区别了自然和历史,认为自然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而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作者认为其区别自然和历史是正确的,但否定自然的进化论是错误的,其二黑格尔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在于知道人们想了什么而非单纯的做了什么(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其三黑格尔人物历史的推动力量是理性,历史过程是人的思想外化为人的行动而成的,黑格尔以前的思想家们关于历史发展的观点无论是“自然计划”还是“理性的过程”,都可能带有中世纪对上帝对历史的影响的态度般的那种关于“计划”的倾向,不过黑格尔虽然承认理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却也认为非理性是理性的根本成分而非只有理性,最后他认为思想的历史具有逻辑性,是先验的,必然的。但黑格尔局限于政治史。 马克思局限于经济史,回归了自然科学之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这是唯物主义? 实证主义者开始坚信以往的历史哲学是毫无根据的推测,主张用归纳事实来总结规律,由此产生了新的实证主义历史编纂学,但他们一方面需要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而难以成就完整的著作,另一方面忽视了思想史和文化史。 布莱德雷认为历史学是基于一种标准的对史料(证词)的考据学,而这种标准正是历史学家自己,因此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受历史学家自身的经验影响。 科学历史学:把历史作为科学来研究? 伯里提出“历史仅仅是供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使用的一个堆积事实的贮藏所呢?还是,它是为了它自己的缘故而要加以研究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呢?”,这也是本书想要回答的问题,是否是实证主义和形而上学之争呢?伯里认为历史学的真正职能是区别偶然的和必然的,偶然事件不可能有历史。 奥克肖特认为历史学和科学都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构思经验世界,而哲学不通过任何方式仅仅构思经验世界(实在),哲学就是经验本身,历史和科学是经验的形式。 汤因比主张将历史过程分割为不同部分同时在其间建立联系,作者批判了他,汤因比认为历史学家是历史最客观的旁观者,作者重申了布莱德雷的观点,认为历史学家正是历史过程本身的一份子,受自己的历史经验影响。 文德尔班认为科学是研究规律的学科,历史是研究个体的学科。人作为一个躯体栖居于自然世界,作为精神栖居于历史世界。 受实证主义影响的李凯尔特把历史当做不相关联的偶然事件。 齐美尔和狄尔泰都认为历史学家研究的历史行为者的经验和思想其实成为了历史学家自己个人经验的一部分,过去并不是死去的过去而是活在现在的过去。 迈耶认为曾经起作用的即已经产生后果的事件,才是历史性的。 克罗齐认为艺术家陈述他所看到的,而历史学家既要陈述又要保证其真实性,即判断,因此哲学是历史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哲学是历史判断的谓语。 后面不想看了 后论 认识自己的方式被认识世界的方式影响,产生了所谓“人性的科学”,但作者认为研究人性并不能使用和自然科学同样的方法,而是应该以历史的朴素方法来进行,现代的历史学诞生于一百年前。 科林伍德对历史学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历史不是“过去”,否则自然的存在就是历史的存在,历史也不是“变化”,更不是“充满时间性”,历史是“人事”,因为人的事不只是事件,更蕴含了人类思考他们自己生活的方式,“历史学家不是在看着事件而是要看透它们以识别其中思想”,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同时,历史学家发现过去思想的方式就是在自己的内心重建这些思想,也就使得这种思想蕴含了历史学家自己的经验,当代的经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西方史学和中国史学从开端就完全不同,他们思考的是逻辑上的精神,是“意义”,是有探索心灵引出的历史方法,我们思考的是现实的价值,是史官和史家的编纂)(可把历史作为思想史有什么价值?) 一切关于心灵的知识都是历史的? 人类是利用经验的动物,经验来自于思想的继承性,继承性依赖于历史的过程,来自历史思想。 历史想象具有先验性,但同时必须是批判的。 历史叙事必须有时空定位,必须自洽,必须与证据联系。 历史的真理标准正是历史的观念本身,因此每一代的历史学都是建立在不同的历史观念上的,每一代历史学都是不一样的。 历史学是一种特殊的科学,是先验的,是依靠我们所能观察到的“证据”所进行的推论。 自问自答是历史推论的方式。 “过去经验重演”意思是否是我们不能单纯的通过文献证据证明某些事,而是要带入历史人物的思想,思考推断它是否符合逻辑。 历史知识以经验的思想作为对象。 研究历史是为了获得自我认识(可获得自我认识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人类发展的方向又是什么呢?作者给了历史学一个“有意义”的定义,可是在反诘法的追问下,自我认识的意义,人类发展的意义,是得不出逻辑自洽的答案的,那么把历史定义为思想史真的有意义吗) 作者在最后一节回答了历史学意义的问题,人类的社会是发展的,作者首先肯定了“进步”是存在的,而历史学的目的,其实是“创造”这种进步,进步就是,当我们要摧毁一个旧事物时,我们不是单纯的毁灭,而是在其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那么也就需要理解它,理解它,才能够使得我们的社会进一步发展。 最后,作者提到,我们对我们所要摧毁的事物人憎恨可能会妨碍我们理解它,也许,历史学的意义,思想史的意义,就是使我们对过往保有一种宽容和理解吧。 (这也许是对我上面问题的一个答案)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三):作为历史初学者的读书笔记和思考过程

前言 科林伍德认为历史学就是思想史,历史学的目的不是在于史料的编纂,而是在于对过去历史思想的理解并通过当代的历史学家自己的思想把历史思想组织成一套新的体系以理解“人事”理解我们为什么成为现在的样子(认识自己) 导论 反思:思考一个对象时同时思考它自身对那个对象的思想,是一种二级思维 他认为历史学是一种科学,科学的意义不在于整合已经知道的东西,而在于把握并发现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即是反思?) 历史学的目的在于反思,反思人类历史的演进和变化,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历史学是以反思为方式以人类历史为线索以历史文献为证据以自我认识为目的 (没有反思、没有科学方法的研究——没有历史的观念,不能称为历史学) (对已知事实的陈述不是历史学,对问题的解答对现象的研究才是历史学) (有具体的研究对象 成为单独学科才是科学) 第一到第四编写历史观念的形成 希腊罗马 所谓的神权历史学(如苏美尔神话)讲的是神事,传说如荷马史诗也是神权的传说,作者认为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第一次将“人事”作为研究对象,由提问题开始,具有人文主义,以证据为根本,告诉我们人类是什么(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作者的这种观念代表了西方对历史学的观念,认为只有科学的、反思的才是历史学,从这个角度上讲,正如許兆昌老师10.11日所说,西方人认为中国古代对历史事件的编纂都难以称得上是历史学,许老师说西方人更注重将哲学与历史学结合如本书,但忽视了更多的对历史的记录,而中国历史传统则更多的带有政治目的,因此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极尽丰富,但对历史学本身的反思却少之又少,我在此难以评价孰优孰劣) 古希腊反历史倾向没看懂 但希腊人认为历史是瞬时的,可以由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因此不能被认识,规律不能被研究? 局限性之一在于仅能记录当代历史 希腊化时代促进了普世历史观念的出现,制造了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学 作者认为希腊罗马历史编纂学的一个积极特征是其人文主义(人性乐观主义),强调人而非神或者说“天命”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但他们一方面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以至于忽略了历史发展中的无意识,另一方面受实质主义(本质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事物存在一种不变的、永恒的本性,历史事件只是揭露出了这种本性或者说是这种本质的投射,因此在他们的观念中一个历史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历史学无法揭露出事情是如何产生的,仅仅限制于描述人和物是怎么做的 基督教 不同时期的对历史学的观念受不同时代哲学思潮的影响 由于在基督教观念中历史不是由人创造的,而是由上帝决定的,那么人和国家的行为——历史事件就是为了完成上帝的任务而进行的,是必然发生的,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有关历史必然性的观念,而既然上帝是唯一的实质,那么历史事件也就不是永恒实质的映射而是上帝的意志本身的作用所导致的真实的改变 相较于古典时代的历史学,基督教历史学更多的带有一种普世观念,认为任何民族的历史都是“神的业迹”,而既然历史是由上帝创造的,是具有目的性的,那么也自然而然出现了对历史阶段的划分。 可中世纪的历史学带有一种人不能左右历史进程的色彩,历史学家不想对具体事实进行研究,而更多的在借由历史研究“神性”。 文艺复兴之后,历史学重新具有了人文主义色彩。 培根认为历史学是一种对过去的追忆,来源于兴趣,然而作者认为历史不可能被记忆,否则就不需要历史学家和历史调查了。 笛卡尔认为即使历史学对生活具有价值,其并不是一种有关真理的知识领域,因为历史学所描述的事件绝不是准确的如其描述般发生的。 笛卡尔又认为,历史学家是对现实的逃避者,历史著述不一定可靠,那么历史学就不能真正为我们提供经验,且历史学无论如何都带有主观色彩。(是否意思是既然我们无法绝对正确的还原历史,历史学就毫无意义) 对此科林伍德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历史学家恰恰应该站在当代去看过去的事,而既然笛卡尔认为历史著述不真实那么就一定存在某种准则令他觉得不真实,也就是说既然能够判断是否真实历史学就一定存在对真实的表现,笛卡尔的观点不攻自破(作者用逻辑学进行辩论?)笛卡尔认为历史著述存在主观性,但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历史学的发展并没有因笛卡尔的怀疑而受挫,反而受笛卡尔怀疑主义思想的影响诞生了所谓笛卡尔派的批判主义历史学,更多倡导不同权威的对照和非文献证据的核定。 维科反对笛卡尔的怀疑主义,认为对真理的标准是因人知觉而异的,是主观的标准,他认为历史学的目的不在纠结过去的“事实”而在探究我们当今的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建构的。认为历史发展是螺旋上升的。 休谟认为历史是由各种符号所呈现的,也是一种理念组成的体系。 作者认为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将人性看做是一个不变的本质,由此幻想乌托邦,他们过于激进的反对古代,作者反对这种想法。 科学历史学 浪漫主义者的视野更加开阔,以更加同情而不是鄙视的态度去看待过去,但有可能发展出无意义的怀古情绪。 赫德尔主张种族差异论?认为种族不同的特性促使不同种族的历史发展与否,区别了种族性格但没有意识到民族性格的行程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历史。 康德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而是在以哲学探讨为线索考察人类发展的规律,认为过去的历史是非理性的历史,但人的历史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秩序性,他将其定义为所谓自然的目的或者自然的规律,历史的前进仿佛有精神指引一样,“是大自然的计划”的一部分,并不是人的直接目的,而是由人的某种本性决定的。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而人的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整体而非个体理性进行积累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他必须有一个可以生活于其中的历史过程”,自然创造生物就是为了其生存和其本质的实现,人的本质是其理性,人的历史就是理性实现的过程。康德设想最幸福的社会应当是最低级却停滞的社会,是一种和睦的伊甸园,促成人类拾级而上的不是美德也不是上帝,而是人类本性的邪恶,是“傲慢、野心和贪婪这些非理性的和不道德的成分”,这些邪恶造成的不满足于现状促使人类出于自私进行着发展,不理性推动着人类的历史走向理性,这一切都是自然安排的。 席勒对康德进行了一些发展,认为历史研究的是现在如何成为现在这样,是研究事物间的联系和探索历史过程中的“节奏”,同时扩展历史学的范围,囊括了经济文化史。 黑格尔是赫德尔之后历史学的集大成者,提出历史哲学,认为其不只是单纯的经验更是一种哲学的反思,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历史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自由意识的发展,“是世界在作为精神的自我意识之中逐步实现它自己的过程”,唯心主义的观点。黑格尔首先区别了自然和历史,认为自然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而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作者认为其区别自然和历史是正确的,但否定自然的进化论是错误的,其二黑格尔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在于知道人们想了什么而非单纯的做了什么(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其三黑格尔人物历史的推动力量是理性,历史过程是人的思想外化为人的行动而成的,黑格尔以前的思想家们关于历史发展的观点无论是“自然计划”还是“理性的过程”,都可能带有中世纪对上帝对历史的影响的态度般的那种关于“计划”的倾向,不过黑格尔虽然承认理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却也认为非理性是理性的根本成分而非只有理性,最后他认为思想的历史具有逻辑性,是先验的,必然的。但黑格尔局限于政治史。 马克思局限于经济史,回归了自然科学之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这是唯物主义? 实证主义者开始坚信以往的历史哲学是毫无根据的推测,主张用归纳事实来总结规律,由此产生了新的实证主义历史编纂学,但他们一方面需要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而难以成就完整的著作,另一方面忽视了思想史和文化史。 布莱德雷认为历史学是基于一种标准的对史料(证词)的考据学,而这种标准正是历史学家自己,因此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受历史学家自身的经验影响。 科学历史学:把历史作为科学来研究? 伯里提出“历史仅仅是供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使用的一个堆积事实的贮藏所呢?还是,它是为了它自己的缘故而要加以研究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呢?”,这也是本书想要回答的问题,是否是实证主义和形而上学之争呢?伯里认为历史学的真正职能是区别偶然的和必然的,偶然事件不可能有历史。 奥克肖特认为历史学和科学都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构思经验世界,而哲学不通过任何方式仅仅构思经验世界(实在),哲学就是经验本身,历史和科学是经验的形式。 汤因比主张将历史过程分割为不同部分同时在其间建立联系,作者批判了他,汤因比认为历史学家是历史最客观的旁观者,作者重申了布莱德雷的观点,认为历史学家正是历史过程本身的一份子,受自己的历史经验影响。 文德尔班认为科学是研究规律的学科,历史是研究个体的学科。人作为一个躯体栖居于自然世界,作为精神栖居于历史世界。 受实证主义影响的李凯尔特把历史当做不相关联的偶然事件。 齐美尔和狄尔泰都认为历史学家研究的历史行为者的经验和思想其实成为了历史学家自己个人经验的一部分,过去并不是死去的过去而是活在现在的过去。 迈耶认为曾经起作用的即已经产生后果的事件,才是历史性的。 克罗齐认为艺术家陈述他所看到的,而历史学家既要陈述又要保证其真实性,即判断,因此哲学是历史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哲学是历史判断的谓语。 后面不想看了 后论 认识自己的方式被认识世界的方式影响,产生了所谓“人性的科学”,但作者认为研究人性并不能使用和自然科学同样的方法,而是应该以历史的朴素方法来进行,现代的历史学诞生于一百年前。 科林伍德对历史学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历史不是“过去”,否则自然的存在就是历史的存在,历史也不是“变化”,更不是“充满时间性”,历史是“人事”,因为人的事不只是事件,更蕴含了人类思考他们自己生活的方式,“历史学家不是在看着事件而是要看透它们以识别其中思想”,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同时,历史学家发现过去思想的方式就是在自己的内心重建这些思想,也就使得这种思想蕴含了历史学家自己的经验,当代的经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西方史学和中国史学从开端就完全不同,他们思考的是逻辑上的精神,是“意义”,是有探索心灵引出的历史方法,我们思考的是现实的价值,是史官和史家的编纂)(可把历史作为思想史有什么价值?) 一切关于心灵的知识都是历史的? 人类是利用经验的动物,经验来自于思想的继承性,继承性依赖于历史的过程,来自历史思想。 历史想象具有先验性,但同时必须是批判的。 历史叙事必须有时空定位,必须自洽,必须与证据联系。 历史的真理标准正是历史的观念本身,因此每一代的历史学都是建立在不同的历史观念上的,每一代历史学都是不一样的。 历史学是一种特殊的科学,是先验的,是依靠我们所能观察到的“证据”所进行的推论。 自问自答是历史推论的方式。 “过去经验重演”意思是否是我们不能单纯的通过文献证据证明某些事,而是要带入历史人物的思想,思考推断它是否符合逻辑。 历史知识以经验的思想作为对象。 研究历史是为了获得自我认识(可获得自我认识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人类发展的方向又是什么呢?作者给了历史学一个“有意义”的定义,可是在反诘法的追问下,自我认识的意义,人类发展的意义,是得不出逻辑自洽的答案的,那么把历史定义为思想史真的有意义吗) 作者在最后一节回答了历史学意义的问题,人类的社会是发展的,作者首先肯定了“进步”是存在的,而历史学的目的,其实是“创造”这种进步,进步就是,当我们要摧毁一个旧事物时,我们不是单纯的毁灭,而是在其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那么也就需要理解它,理解它,才能够使得我们的社会进一步发展。 最后,作者提到,我们对我们所要摧毁的事物人憎恨可能会妨碍我们理解它,也许,历史学的意义,思想史的意义,就是使我们对过往保有一种宽容和理解吧。 (这也许是对我上面问题的一个答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