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1000字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1000字

《莎士比亚全集》是一本由莎士比亚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元,页数:3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一):瑰丽的传奇

最初看莎剧也实在本科时候,最早看的是《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现在还记得里面庞培的豪言:我的光芒正像上弦月一样扩张,终有一天会变成一轮高悬中天的满月。当时是多么为这种史诗一般的语言所迷醉啊。写到这里才想起来初中时候就看过《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选》了,当然是改写过的,不过那本书应该也挺有名,何兆武在《上学记》里也提到了,后来自己还买了一本给我妹妹看。在买过一本莎翁名剧选之后始终想买一套朱生豪翻译的全集,逛多了浙江图书馆的旧书市,先买到了一本全集的第10册,后来终于见到了一套全集的,不过也是书贩们拼凑成的,出版的年份不一,不过总还好了,和书贩讨价还价一百大洋买下,从头看起,可惜看完一本之后就不怎么认真了,第二册放了好久都没读完,那集《爱的徒劳》在印象中已经变得又臭又长了,唉,糟蹋了,过段时间应该好好收拾心情,重新认真看起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二):理性其中 疯癫其外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有人曾言:莎士比亚通过他的诗歌和三十几部剧作提出了什么么样的见解呢?可以用两句话概括。第一句话就是罗马诗人维吉尔在《牧歌》第十首中那句话“爱征服一切,让我们屈服于爱吧。”……第二句话就是罗马作家西塞罗《论神性》一文中的一句话“宇宙和谐地歌唱。”这句话点出了宇宙和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它把个人之间的爱广而大之,包括了宇宙,体现了把纷乱的人类社会建成一个有秩序的社会的理想。“把个人之间的爱广而大之,扩大到对整个人类和整个宇宙之大爱”是我们理解莎翁的一个切入口。读《哈姆莱特》,直觉与理性在斗争,现世的长久享乐与理想的艰苦崇高冲突,但是在莎翁,是有坚定的选择的,虽然会因为痛失爱人而伤心欲绝,因理想的实现与自我的毁灭同时发生,由命运的引导人不得不做出不得掺杂半点贪心的抉择,但最终理想夙愿实现了,使命完成了,这就足够……不必长久,不必苟活,屈服于爱,并将其广而大之。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三):读读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

在中国,朱生豪和莎士比亚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名字。“朱生豪先生是引领我走进莎士比亚艺术殿堂的第一人……”这不仅是浙江传媒学院洪忠煌的切身感受,也是前来参加“朱生豪与莎士比亚学术研讨会”的众多学者的心声。中国作家协会现代文学馆北塔觉得应将朱生豪的翻译归为诗体,虽然朱生豪先生的翻译“没有押脚韵,但文字中却充满诗意诗趣,实质是诗而不是散文”,他的佐证是:1947年出版的朱生豪所译《莎士比亚戏剧集》自序中,朱生豪自己说是“不拘泥于字句之类的诗行”。中国莎士比亚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树钧在发言中评价了朱生豪先生对于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同时分析了朱生豪之所以能够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完成译莎重任,除了源于本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和深刻领悟之外,还有诸多重要原因,“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促成朱生豪完成这一重任的原动力!”四川外语学院副教授、中国莎士比亚学会理事、《中国莎学》副主编李伟民也提出,“朱生豪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时候,还主要是出于文化上的考虑,或者说‘兴趣’使然,那么他在日军严酷封锁的清乡区,第三次在贫病交加之中进行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时,‘兴趣’就已经转化为一种具有爱国主义的‘文化使命’了。”

“雨果说‘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如今我们觉得是写不完的朱生豪!”《朱生豪传》作者、浙江大学的吴洁敏和朱宏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朱生豪故居能够修复开放,是实现了多年的愿望。”他们从1987年开始写作《朱生豪传》时,曾面临很大的困难,甚至连宋清如女士都觉得难度颇大,毕竟朱生豪先生留下的资料太过有限,但两人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动,欲罢不能,“朱生豪是个谜,我们很想了解他,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经过多次走访,终于完成为翻译家所做的第一本传记,“写到最后两章,我们是含着泪写完的。”如今,传记出版已快20年,两人又搜集了不少资料,准备再写朱生豪,“我们常有写不完的朱生豪之感。”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四):莎士比亚充满生命能量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莎士比亚家族是沃里克郡的一个古老家族,把其姓氏拆开( Shakespeare)是“挥戈”的意思。

莎士比亚的全部创作作品的基础核心思想在于人道主义精神,基于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揭示人性中善与恶的矛盾冲突,进而在这些矛盾冲突中碰撞出人性的闪光点。莎士比亚早期作品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中期作品中他的创作风格多阴郁悲愤,较多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莎士比亚晚期作品创作风格基本表现为浪漫空幻。他的创作后期的主题与早期创作有些相似之处,突出体现了和解、和谐和宽恕的精神。

莎士比亚刻画、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内心独白。它除了具有介绍情节的作用之外,还能直接地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推动情节迅速发展。如哈姆莱特的六大段内心独自;李尔王醒悟之后的呼告等等,都对塑造人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丰富性历来被人称道,他的剧中一般都有两条或多条线索平行发展或交错进行,有的主次分明,有的互为补充,彼此衬托,这使得剧中的人物、事件以及矛盾冲突变得丰富和复杂,容易取得生动的戏剧效果。

莎士比亚的剧本往往用悲喜剧的融合的方式,在极沉痛的悲剧中掺进了无数的幽默滑稽,使人们能看出作他的舞台技巧及对观众心理的把握,同时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对于人生命的无穷热力与兴趣。莎士比亚在喜剧中往往插入极动人的悲剧角色及悲剧情节。他常常以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和浪漫的风格,歌颂人文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成就非常之大,他的语言形象、生动,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赋有极强的感染力。莎士比亚使诗歌语言真正变成了戏剧语言。他使语言节奏服从于动作节奏,服从于人物的情绪变化,并且在用词和语气方面口语化、日常化。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的许多句子后来都变成了英语中的成语和常用的警句。

莎士比亚有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 《李尔王》(King Lear)、《麦克白》(Macbeth)。

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喜剧是:《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五):自觉的灵、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W.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 、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这看来是无容置辩的。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赋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被引用。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莎士比亚的作品接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据统计,莎士比亚用词高达两万个以上。它广泛采用民间语言,注意吸收外来词汇,还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可谓集当时英语之大成。莎剧中许多语句已成为现代英语中的成语、典故和格言。

虽然莎士比亚用英文写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闻名世界的人物。虽然英语不完全是一种世界语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语言都更接近世界语言。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被译成许多种文学,许多国家都读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戏剧。世世代代的戏剧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图获得他的文学气质。他的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他对文学界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难怪著名的戏剧家本·琼斯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在他的故居,已竖起了近200多个国家的国旗,每一面都代表一个国家翻译了他的作品。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也成了一门学问,叫做“莎学”。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 Beth)。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