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B端体验设计:企业级视角的系统化方法》读后感100字

《B端体验设计:企业级视角的系统化方法》是一本由张晨静(知果)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76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2023-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端体验设计:企业级视角的系统化方法》读后感(一):一本很赞不可多得的B端体验设计的进阶功法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B端不需要过多考虑体验,只要流程清晰,有结果即可。

我一直有这个误区,通常在做B端设计时,我喜欢去套用标准化的模板,这样可以提升我设计的效率,但我忽略了产品设计的目的是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

老师的书,帮我提升B端产品设计的认知,学到了全面的企业级B端设计体系的能力

让我对B端设计有全新的认识

《B端体验设计:企业级视角的系统化方法》读后感(二):读起来感受太好啦,全书上达理念,中通方法论,下成实用方法。内有用心思考,外有框架表达。易理解、可实操、见成效。

在看兴奋来评。本书观大略,框架无处不在,B端体验设计方法论特别强,案例详实生动,讲解细腻饱满,循循为你铺开体验设计能力地图,每一步该怎么走、走到哪处,特别清晰。

开篇很特别,首先对资深从业者做问卷调研,了解大家眼中的B端设计是什么?再对比说出自成体系的观点。牛逼的人总是有方法论的,娓娓道来体验设计的用户体验旅程的阶段、触点,对应用什么设计原则,每步情感化设计又有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的哪些要素?框架感非常强,还旁征博引,超给力。

更让人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方法论成品,而是先阐述背景遇到了何种情景,通过哪些途径寻找破局之路,然后在某种机缘下有所感悟,穿针成线,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且方法论是动态发展的,根据实情可以增减组合,演化无穷。这是我特别喜欢的。除了大手笔,还有生动小妙招。

《B端体验设计:企业级视角的系统化方法》读后感(三):有趣的一本B端产品体验设计经验分享

作为一名C端转B端行业的从业者,目前处于设计师正在往产品的方向走。

对B端及C端的差异深有体会,产品对象的不同导致了使用场景不同、诉求目标不同、思维角度立场不同,这样就导致了对产品整体体验设计上的预期不同,甚至情感不同。转化到实际体验设计表现层,大概有:注意力重点不同、用户粘性诉求不同、容错不同、引导不同、视觉倾向性不同,甚至对于排版、文案语气、可扩展性、主流载体、受众专业程度考量等等都不同。

因此,这本B端体验设计类书,从企业级的视角切入,这一点就很有意思。作者从自身从业经历展开,看似絮絮叨叨,实则遵循章法,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很有共鸣,且有收获。

特别是书中聊到的冰山模型,很有意思。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认为B端嘛,就是提效,怎么提效,搞一套工具和系统,组件化、模板化、自动化。特别是对于有数字化转型诉求的产品,上来就是做个数字化系统,引入一堆现成前人、其他先驱公司现成已经验证过的案例、实践。但其实这些都是一些容易踩坑的点,因为首先工具和系统是最表层的东西,其他公司现成的案例通常能学到的也都是浅表层的东西,而对于一个B端产品来说,常常一个产品的问题背后其实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层层下剥,找到核心原因,才能四两拨千斤,否则,一味从表层入手,基本上都是吃力不讨好,做了中台又做组件化,还搞了各种提效工具,往往都束之高阁。

位于海面下的执行力、业务方法论、管理制度、管理思维,乃至组织架构、企业价值观,才是真正应该发力的地方。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时候,作为一名B端的设计师,常常话语权很弱,对于一套苦心经营的工具和系统,说废弃就废弃,看似无法理解。

角度影响思维方式,做一名真正的B端从业者,有时候站在企业、产品的角度去理解背后的因素,才更有新的解读和感悟。慢慢会发现与其说C端的产品体验设计会让人更有成就感,倒不如说B端的产品体验设计会带来更多的实际效益,闷声发财。

推荐大家都去看一下这本书,可以作为B端产品体验设计道路上的些微指引,相信会有新的启发和感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