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鱼丽之宴的读后感大全

鱼丽之宴的读后感大全

《鱼丽之宴》是一本由木心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1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鱼丽之宴》读后感(一):摘录

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 浅浅的知识比无知更使人栗六不安,深深的知识使人安定,我们无非是落在这样的一片浅浅深深之中。 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鱼丽之宴》读后感(二):木心的哲学气

学会一个新名词“二律背反”。得到一个新观点,政治经济是动物性的,重战术;文化艺术是植物性的,重战略。前半部分是访谈录,可能是我看的访谈本身不多的缘故,总觉得木心的回答有些晦涩,像是打迂回战似的,走了一大串华丽丽的路线,最后却走迷了路。不过采访中的回答提出的很多观点却是很有意思的。或许是我的修为不够,他的回答又偏于艰涩,所以我没有读的很明白。他的很多话需要参透的。后半部分的散文,的确写的好,需要字斟句酌,清新自然,与大陆风格截然不同,自成一派,也可以从散文中读出他的孤傲,冷寂。打算入一本,好好研究一番。

《鱼丽之宴》读后感(三):时代和个人相互裹挟

木心写了一篇《战后嘉年华》,剀切他的经历,其实是很游离在主流历史叙事之外的文章。他说他那个时代的人都只是经过,无所谓完成,什么意思呢?有人置文字于不理,反而拿他的家世出身说事,我看了这篇倒是很感叹于无论是有钱无钱,遭逢一个只是行过的时代,自己是很难完成的。而这种自觉,是行过了才知道。时代没有完成,个人也很难说是完成了。木心读书的时候,被时代裹挟着断断续续。后来遭逢巨变天地易色,积累之功尚且荒废,保持一己之生命力亦是艰难。他可以离开,但是不能不受其影响,当发现自己被影响了然后挣脱出来,需要多大的力量。木心这个文章除了自哀之外更哀一整个时代,比之日本一直在积累,中国那上个世纪始终喘息如疲,文物之盛自然无从说起。不一一白。

《鱼丽之宴》读后感(四):鱼丽鱼丽

读完《鱼丽之宴》后一直想说点什么,却发现无从下手。只有一腔被震动的热血,还愿意为之跳动。

初次拜读,只觉艰难晦涩,不同于现代书店中的其他书,那里对我来说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只是一本简单的答问式收集录,让我看到了木心先生的智慧。在一问一答中,不断出现的是文学、美术上的经典,不断出现的是让人不得不停下来细细思考的语句,我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寸步难行,于浮华急躁的现世驻足回首。

木心先生是不同于世的,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朝闻道,焉甘夕死”的心情;是对文化潜流逐渐没落的遗恨;是其最爱的二十世纪。。。

我在木心先生编织出的,那浩瀚的知识、文学的海洋中,裹足难进。那震撼似清流,渐渐流过,不知不觉间猛然发现就是这样。

木心先生的书籍值得细细品味,值得这一生都去回味其中的奥妙。

《鱼丽之宴》读后感(五):鱼丽之宴

木心的书是需要反复的读,慢慢的读的,你不能一气呵成的看完它,也不能走马观花的欣赏它。他的文字是需要一字一字慢慢品的,否则就辜负了。

很多读木心的人都会说,读他的文字有点累,觉得自己才识浅溥。我也同感,在那些文字的深处是我所不知道的许多文学里的东西,是我所从来不去触及的更深的领域。所以很多文字感觉晦涩难懂,艰深得很。其实这确实是当代人们的文学造诣浅薄,我们的语文在很多年中是白学的。我们只是掌握了自己母语的惯常写法,惯常的用法,而我们离文学太远了。

也许是十几年,甚到是更多年中,我们所学习的文学只限于模式的阅读理解,中心思想的解读,段落大意的划分,所有真正要学的文学的东西可能连老师都没有真正去接触过。我们是被禁锢在一井底,一抬眼只望见头上的一小片天,而那之外的广阔天地却从来没有亲见过。其实很多人是知道的,我们所看到的天外还有更广阔的天空,只是我们不知如何去探索,木心虽不能算是领路人,但至少,让我们可以懂得文学不是我们所见的那个样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