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摆脱孤独经典读后感有感

摆脱孤独经典读后感有感

《摆脱孤独》是一本由[德] 赫尔曼·黑塞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5,页数:3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摆脱孤独》读后感(一):第159页

主人公说自己的朋友患上了非常严重的“孤独症”:

我太了解他了,这个固执的忧郁成性的人,习惯于任着自己的性子,从来也不肯作出任何牺牲,无意识的欲念驱使着他,并左右着他,当他事后回想时,又把自己的生活看成一出悲剧。如果……总觉得自己孤独和不被人理解是一种病的话,那么,莫特患得正是这种病,并且比任何其他的人更重。

我看你也是如此啊。

《摆脱孤独》读后感(二):孤独才是人生常态

每次看到孤独两个字,心中就涌起一阵微微的悲凉感。为什么呢?因为在世人眼中,孤独一定是可悲的、可怜的,值得同情的。但在我看来,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

人,都是在未经本人同意而来到这个世上,体验为人的种种苦难。从你作为一个小小胚胎而存在于世开始,你不为自己所左右的人生历程就已经开始。你无法选择出生时间,出生性别,出生家庭,只能靠天意得到分配的性别和父母。从那一时刻开始,你就是孤独的,因为你要开始独自一人面对所有。

在你无法说话的幼时,你无法用语言与周围的人们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人们会自以为是的对你进行安排,那是孤独人生的最无助状态。你是孤独的,你没有觉察,因为你还太小,还不具备人类的思维,所以你所有的表达只是哭泣。

在你逐渐长大,成为一个青少年,你可以清晰的表达情感及好恶时,人们理所当然的依然对你指手画脚,那是即将成人的孤独的开始。他们用成人的思维和好恶,强迫你走他们安排好的路,一切都是为你好,毕竟他们是过来人。但他们已经走了太远的路,根本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只是因为别人都如此生活,所以你也要合群,要遵循他人的轨迹。成为父母心中的乖孩子,老师口中的好学生,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你就是无法成为你自己,孤独的人生向纵里推进。

在你成为一个中年,终于脱离父母的束缚,老师的管教,你似乎要成为自己了。但别忘了:你是社会人、职场人、新家庭的一员。你无时无刻不d社会规范、职场规则、家庭职责中,一刻不得闲。很多的生活重担一层层加到你身上,已经重到你没有时间孤独了。生活中充斥着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房子、更多的孩子、更高级的享受。但每当夜深人静时,空前的孤独感一直挥之不去。

为了摆脱这孤独,你……。

为什么要摆脱孤独?孤独是可以摆脱的吗?走入更热闹的人群,让自己忙到没时间孤独,学习冥想,这些是对的对策吗?

孤独本就是人生常态,我们需要做的是与之和平相处。它没显现时,我们过自己该过的生活;当它光临,要像欢迎一个老朋友一样,静静的和它相处。让自己的心绪从所有日常的纷杂中解放出来,只享受在此刻。

孤独是繁忙生活的一剂放松剂,当你能泰然处之,让身心重新充电,你会发现人生新的希望。你会放下沉重的行囊,轻快的行进在宽阔的道路上。

《摆脱孤独》读后感(三):生活的旋涡

在众多读过的小说中,黑塞的《骏马山庄》给我感触最深,时隔多日,依然强烈,我知道不仅仅是令人感慨的情节,因为还有舒伯特D935。

当我第一次读《骏马山庄》的时候,正好放着舒伯特D.935,中篇小说应该不长,当时也是随手放的音乐,并没有刻意。

渐渐地,我感到字里行间和音乐旋律共同承载了太多情感。

如果说文学是音乐的载体,那么音乐就是文学的灵魂,在《骏马山庄》和D.935旋律中,音乐赋予了文字生命,那些文字如同音符一样跳跃起来,音乐和文字溶为一体,再也不可分。他们在诉说,他们在哭泣,他们在呼喊......那些声音犹如小溪渐渐流汇聚成洪流,承载着欢乐,痛苦,忧郁,无奈,决意,死亡,解脱.......在音乐中排山倒海般涌上来......

我又怎能够无动于衷?仿佛和故事中人物一起跌宕起伏,荡气回肠。有很多次,当我拿起笔,想记录一下当时的心情,往往踌躇犹豫起来,担心词不达意,破坏了其中的意境。

多次反复反复后,我终于不堪折磨,在这个夜晚,将他们讲述,哪怕只有只言片语。

1. 宁静

“一条小路伸进高大的山毛榉耐林下,树旁有一张首藓密布的石凳,随着小路望去,目光可以畅通无阻,越过那条石凳,穿过树冠间昏暗的通道,直抵深远之境,那儿清新、明亮,幽谷里灌木丛生,草场植物繁茂,曲曲弯弯的河流闪闪烁烁,绿中泛蓝,连绵的小丘,渐渐消失在无穷远处。”

2. 反思

他发现自己变化了,前进了,他发现不久前还是黑暗的和十分不安垒的道路,今天却是那样亮堂,并且使人预感到它是安全的。仿佛他的生活如今又是一条坚定不移地朝着规定的方向滚滚流去的清澈的大河或水流,而在以前那么长的时间里,他的生活象在一个死水一潭的泥塘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地在原地打转。

他清楚地意识到,他这次的旅行不可能让他再重逼此地了,他在此地只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告别,不论他的心在告别时是在燃烧还是在流血,反正都一样。他的生活又归入大河中去,他这股水流叉坚决地朝自由与未来流去。

3. 决意

“在蒙胧的快感中,他感觉到痛苦在心中燃烧,火势狂野,难以忍受,但却是纯真的熊熊烈火,他从来不曾有过这等感觉,在这神妙的烈火前,他看到自己渺小的、无欢的、虚

伪的、畸形的生活在沉没,这种生潘毫无价值,既不但得再去回顾,也不值得再去挑剔指责。”

4. 对生命,对爱的渴求,对死亡的恐惧

“好的,爸爸……有一次,我在花园里,只有我孤零零一个人,你们全都不再爱我了。可是,你们一定得爱我呀!我疼痛的时候,你们一定得替我想办法。唉,那真是疼死我了!”

他半闭眼睛,说话声音很小,维拉古为了听明白他说些什么,只得弯下身子,把耳朵凑到他的嘴边。

“你们一定得替我想办法。我愿意守规矩,永远守规矩,你们不要再责备我!你们再也不责备找了,对吗?

(皮埃尔死去的那一段太悲惨,不忍心在这里写下)

4.解脱

“他继续穿过潮湿的道路向前走去,无误地追寻着自己的生活的线索,他从未如此清晰而满意地综览过由这些线索编织而成的简单图案。他毫不痛心地断定,所有这些道路他都是盲目地走过来的。他清楚地看到,尽管他有过种种尝试,尽管他怀着种种至今尚未完全熄灭的渴念,他还是没有进入过生活的花园而只是从旁绕过。在他的一生中,直至最近的这些日子之前,他从未彻底地体验和品尝过一种爱。只是在他的垂死的孩子的床前,他才体验到自己唯一的、真正的爱,他才第一次忘记了自我,克服了自我,但是已经太晚了。这将永远是他的唯一体验,是他的可怜的小小的珍宝。

他绝无仅有盼,是他的艺术,他从未象现在这样感觉到它是如此的可靠。留给他的。是不会夺走生活并饮尽生活佳酿的局外人的安慰。留给他的,是奇异的、冷静沉着的、然而又是不受约束的激情,去看,去观察,暗自骄傲地去共周创造。这便是他的不幸的生活残留下来的、有价值的内容。决意只身独处,玲静地、兴致勃勃地去作画,认定这个方向不再误入歧途,这便是他现在的命运。他深深地呼吸着游苑内澜湿的、散发着苦涩的芳香的空气,他每走一步,都意味着把既往的生活从自己身边推开去,犹如把一条已经设有用处的小船从已经抵达的岸边推开去似的。在他检讨既往所获得的认识中,没有丝毫悲观绝望和听天由命的成分。

他满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开刨事业的决心面向新的生活,这新的生活再也不能是在黑暗中摸索和在迷逡中徘徊了,而应当是一条大胆攀登高山的陡峭的道路。他比一般男人更晚、更辛酸地告别了黄昏般的甜蜜青春。如今,他站在自昼里,他讪讪来迟,两手空空,因此,他不愿再丢失一寸宝贵的光阴了。”

黑塞在评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写过:

“当我们孤独苦闷,麻木不仁地面对生活时,当我们不再能理解生活那疯狂而美丽的残酷,并对生活一无所求时,我们就会敞开心扉去聆听这位惊世骇俗、才华横溢的诗人的音乐。这样,我们就不再是旁观者,不再是欣赏者和评判者,而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所有受苦爱难者共命运的兄弟,我们承受他们的苦难,并与他们一道着魔般地、駸駸乎投身于生活的旋涡,投身于死亡的永恒碾盘。只有当我们体验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令人恐惧的常常像地狱般的世界的奇妙意义,我们才能听到他的音乐和飘荡在音乐中的安慰和爱。”

写到这里感到一种释然和解脱,因为文学和音乐的意义大致如此。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