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精选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精选

《包法利夫人》是一本由福楼拜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5元,页数:3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一):越来越喜欢。

第一次读是91年的花城版,还在读高中,说句实话,那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因为名著读了。因为不理解,所以谈不上真正喜欢。前几天,一个朋友送我了这个版本,回去对照阅读,特别是看花城版那个附录,突然一下子全面理解了,并产生了很多想法,于是很激动,觉得这本书是真正的好,所以,抽空还是会再读。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二):随感

不如巴尔扎克吸引人,也不如其所汲及的范围广且深度深,没有让我感动的人物,没有惊心动魄的爱情,也没有引起我对社会的思考。

我并不觉得包法利夫人如何坏,她只是耽于幻想,渴望优雅的贵族生活,渴望狂风骤雨般热烈的爱情,她爱的不是她的情夫,而是自己构造的浪漫的生活,可惜浪漫的想法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她也只有选择毁灭。其实从她身上或多或少会看到自已的欲望,关键是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虽眼望星空却也要脚踏实地,这是社会逐步教我们看清的。

至于众口称赞的白描写法,我以为在中国是不该引起这么大反响的,因为中国古代小说历来如此,甚至金庸小说也是这般,通过对白情节展现人物,而且作者不会插入大段评论,我们是看不见作者身影的。

另外就福楼拜的法文写作水平而言,据说是很美的,有韵律,有节奏,有乐感,字斟句酌,千锤百炼,但是,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只能读译文,想来是错失了很大一部分享受的。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三):小说,资本主义,与新穷人

听剃刀三人组的解读,提到爱玛之所以真实地感觉到自己生活的可悲,在于她通过小说知道了另一种以她的外表可以触及的上流社会的生活,但身份所限,她实际上不可能触及这个阶层,于是她只能蹩脚地抓住一些浪漫的东西,如烟盒和情人等,欺骗自己好像已经脱离了那个她不屑的平庸的阶层,而且义无反顾。

这多么像鲍曼的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这本书所提到并预言的的当下,那些被小红书的浪漫和偶像剧的泡影以及无数软硬广告所pua的男女们,在这条成为新穷人和新韭菜的路上狂奔不止,但又能怎样呢?小笛不踩野层添够,为了获得教培圈也曾买过赊齿贫,很多人是心甘情愿很多人是被迫入圈。

但是像爱玛这样坚决果断不给自己留后路而且至死不悔的新穷人,罗道尔佛和赖昂真的都配不上她,就像唔伦斯基配不上安娜的激情一样。

不是每个人看到商场里网上电视上杂志上的琳琅满目都能像苏格拉底那样有底气说出一声:这世上原来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就像只有钱锺书有资格在参观美国国会图书馆时说:这世上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看的书。

终归一句话,无穷而被动的欲望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器,确实个人沉沦的催化剂。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四):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这是一个姑娘从怨妇变成荡妇,最后自取灭亡的故事。

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小姐,生活上衣食无忧,不识人间疾苦。少女时代在修道院度过,宗教和文艺的熏陶,滋养了气质,成长为让众多男子一见倾心的可人儿。

包法利医好了老爹的腿,老爹撺掇了医生和自己女儿的婚事。然而男女双方都在算一本关于自己的账,老爹隐瞒了庄园的负债,而包法利太太进门后才知道包法利家多寒碜。平淡的婚姻生活让包法利夫人感到厌烦。

在修道院,在待字闺中时,一切的繁文缛节都束缚她,不能行使对自己支配的权力,欲望的芽孢只能悄悄生长。然而嫁给包法利,生活的自主权落到自己手上,被压抑的欲望便横生肆虐,有了空间。他爱她,疼她,她有权力对他颐指气使。

于是出轨成为逃离的一种方式,成为追求自我不向命运低头的抗争。然而愚蠢的女人,有几分姿色,也只能沦落成男人的玩物。自私的女人,只想着满足自身的虚荣,忘了造福身边的人,只会陷自己于不义之地。

在福楼拜的描写中看不出来包法利夫人一丝的可爱,不明白为什么包法利会爱这样一个女人,一直纵容她。同样是虚荣,《飘》里的斯嘉丽有脑子,而包法利夫人简直是愚蠢,穷奢极欲。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力,但梦想是建立在履行相应的义务的基础上的。艾玛索要的爱情物质社会的尊重,只有自己能给自己,然而她却把这些都寄托在了男人身上即爱情之上,现实与自己对自己的人设不一致时通过不断的婚外恋来弥补,就像她的债务危机一样,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最后只能被耗干。

出来混,欠下的迟早要还的。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五):一些感想

福楼拜的小说是有那么一点现代主义的。仔细一琢磨还确实有那么点意思。我不会法语,也没看过别的译本。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总之书中的人称是颇为混乱的。人称变化极快,有时候福楼拜信笔一写,就立即转到了另一个人的视角。很多这样的信笔一写,带出了好几个人物的小传。如勒乐先生的发家史,郝麦先生的发家史。就连药房小厮玉斯旦也刻画得淋漓尽致。然而插曲虽多,却丝毫不妨碍主线发展。纯客观的叙述态度,与对语言的重视,私认为是福楼拜现代性的两大表现。

小说中的时间也是如此,并不像一般的小说那样脉络清晰。偶尔会来一段景物描写提醒季节的变迁或者来一段当地风俗的记录来提醒时令。而包法利夫人在书中仿佛青春永驻,任时光流逝,纵使身为人母,依旧魅力无穷。

福楼拜似乎对衣着的款式,面料,家居,以及鲜花植物的品种的名称有着一种执着,像列清单一样清清楚楚。书的副标题——外省风俗,也是名副其实了。然而虽有注释,私以为仍然很难搞清楚这些琐碎的东西。粗读的时候略过也无妨。不过这些名称的出现,倒是能大大增加真实感。

现如今的主妇们恐怕不会像包法利夫人这样了,因为现在大家每天晚上都有电视看了。

包法利夫人再怎么窘迫,她也“不差钱”。虽然可笑,然而我却觉得总比现在的一些人要好。

一个憨厚理科男和一个文艺小清新的不幸婚姻。

再说说翻译,李健吾先生的翻译没得挑。整篇小说的句子都有一种节奏感。注释也够详细的了。然而有些地方人称变化非常频繁,译出姓名会不会好一些。有些地方逻辑也跳的太快,有点前言不接后语。由于不懂法文,也还没看过别的译本。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总之,有些段落,不仔细琢磨,弄不通顺。例如,勒乐先生给包法利夫人开四张期票那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