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超越极限读后感锦集

超越极限读后感锦集

《超越极限》是一本由[日]横山秀夫著作,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越极限》读后感(一):灾难后遗症

最近一个月里面最喜欢的一本书

喜欢到特地去下电影

却被雷成一身炭

虽然对事故正面描写很少,却从前线记者回来后的状态描写里面感受到了

记者的人性的一面也挖掘的很深,一方面希望是大事故,从中受益,一方面又因为以前的功绩不希望新人得到锻炼,一方面对于如此大的事故的震惊很大,一方面为了政治与经济利益可以不在意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物内心之间的矛盾,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所有这些都娓娓道来。

《超越极限》读后感(二):不下山的人生

拿到这本书,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一本日本推理小说:一是由于作者是横山秀夫,二是因为是群众出版社出版。这当然是我想当然

横山秀夫在这本书中,以记者悠木攀登险恶的冲力岩为框架,以震惊中外的群马县御巢鹰山日航班机坠落、520人遇难时间为背景,对新闻记者在此过程中的悲喜为主线,叙写对亲友、子女、职场同事、上下级错综复杂的人际感悟。

读这本书,的确是酣畅淋漓的感觉。曲折的情节、细致的心理,就像登山一样,一步一步走向更高更远的境界。

作为记者出身的作家,横山秀夫亲历日航班机坠落事件,写来栩栩如生,如临其境。对新闻、对报刊的为与不为,写出了自己的感悟。

他说:“不下山的人生也不是要不得的。跌倒了站起来,受了伤医好它,失败了从头再来,人生的幸福也许就在这里。就像一个专业的登山运动员,一个劲儿地向上爬,超越登山极限,兴奋状态达到极点,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不是也很好吗?”

《超越极限》读后感(三):超越极限

这不是一本推理小说,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人物设置,但就是这样一本略显平淡的小说却处处透出它的不平凡,横山秀夫的功力便是在此,文字朴实无华却直击人心。

这是一幅报社的众生相,一场意外的灾难却折射出一个版面背后的酸甜苦辣和一个个令人心酸却又令人感动的故事,揭露了可悲的人性也给了人温馨的感动。同时也是悠木的蜕变史,面对家庭面对事业面对朋友,或妥协或反抗或得过且过,17年后他终于登上了冲立岩,他终于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和那句困扰了他17年的话的含义。

为了下山才爬山。不下山的人生也不是要不得的。跌倒了站起来,受了伤医好它,失败了从头再来,人生的幸福也许就在这里。

很喜欢书中的这句话,而到底下不下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安西所谓的下山是就像是看破红尘,找到那个最原始的自己,毕竟最初的梦想才最值得拥有,而悠木的不下山是永不抛弃自己所坚持的,即使前方万般险阻我也义无反顾,这是信念也是坚守。无所谓谁对谁错,不忘初心无愧自己,做出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超越极限》读后感(四):《超越极限》——喜欢的事与喜欢的事业

横山大赞!

生活,永远比小说更精彩。这本书,说是《超越极限》也好,说是《登山家的制高点》也好,讲述的是新闻记者的人生悲欢。客观地描述生活,或许比主观上刻意营造的结构更能打动人心。

我们通常只能看到报纸的表面,殊不知报纸的背后也隐藏着如此多的辛酸故事。小小的一块版面,也是各路人马竞相争夺的战场。薄薄的一张纸,也隐含着许多喜怒哀乐。当然,看完这本书,自己也感觉到,所有工作,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一面。

我是不是对前途想得太光明了?

其实在小的时候,家人总是教育我,说是要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这样才有机会找到好工作,挣好多钱。可现实问题是好好读书并一定就会有好的工作,就算找到好的工作,也不一定就能够挣到大钱,更何况有些常人看起来的好工作其实自己并不一定喜欢。所以读书读到现在,我仍然是迷茫的,我不知道自己未来该朝什么方向走,也不知道现阶段走的方向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曾经有人对我说,只要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做下去,到最后一般都可以成功,这个时候就不用再去多顾虑什么专业好不好工作轻不轻松,每个行当都需要人才,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在这个行当生存下来,就是一招鲜吃遍天。可慢慢地我也明白了,并不是所有行业都能有这么强悍的实力,我是说,行业之间的热度是有差别的,自己喜欢的行当不一定能让自己过上好的生活,而且就算是自己喜欢去做,也未必能做得好啊——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行了,没必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如果真的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过多,或许就会出现小说主人公的那种情况,他想做“报”,可现实的问题是,大部分人只想做“纸”,如果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就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话,那这种想法恐怕太过天真了。“香味比滋味好,”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好龙的叶公,可是事情要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会感觉到理想的脆弱。

实现一分理想,恐怕九分的精力和时间要花在与理想无关的事情上。

但如果能够坚持下来,那一分的理想,是不是可以转化成十分的成就?

《超越极限》读后感(五):为了下山而爬山

登山、空难报道这样的混搭真的是很少见,效果还不错。

刚看完《 徒手攀岩》,对登山这项运动非常神往,有过爬山的经历,大汗淋漓后再山顶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回看来时的路,再远眺远处的山村河流,说不出的舒坦,下山的顺当则是对付出的另一种回报,洗个热水澡,喝杯咖啡,平静和舒适,心里流淌着一条甜蜜的河。我是为了这个时刻才爬山。

殊途同归,书中说为了下山而爬山,这是作者在整个故事里在寻找的意义,其实就是放弃与收获的平衡,为了放弃而收获,为了收获而放弃,两者互为因果,都是追求内心的真实,抛弃一直无法舍弃的负担。

安西为了解脱,选择了重新爬山,也是为了爬山,重拾自己所爱,而要放弃对报社领导的盲从。舍与得,永远都是人类生活的主题之一。

这本书的名字联想不到原来是编辑部的故事。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会有种熟悉的感觉,去年看《我们与恶之间的距离》的时候,对于新闻媒体的个人良知与行业标准之间模糊的界限很有感慨,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在群体之中,是你选择了群体,还是屈服于群体,是抗争,还是委曲求全,说起来抗争有点褒义,委曲求全是贬义,但在实际生活中,结局往往相反,这样在群体中,是不是集体的意识是在消灭个性,而达到思想的统一,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受到的是集体主义教育,对于个性一直持怀柔般的否定,所以,在群体中,个人往往失去了自我,在书中,在出版社,悠木为了工作,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勤勤恳恳加班加点的每天从事着同样枯燥的事情,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又往往为了出版社的利益,牺牲自己真实的想法,直到安西出现事故之后,在日航班机坠落事件报道过程中,慢慢的体会到了安西所说的“为了下山而爬山”的真意,然后才懂得了人生需要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就要果断的了断自己所不喜欢的生活。

书中对日航班机坠落事件,由新闻从业人员的视角来展开,正是横山秀夫所熟悉的角度,专业的人写专业的事,写出来的故事才生动,就像迈克尔·道布斯写《纸牌屋》一样,而且对于全世界最大的一场灾难,直接去描写太过于残忍,书中只有一小部分提到了现场的惨烈,还是为了去倡导善良,这样由这件事为背景来写编辑部的故事,这里面的人情冷暖,才是作者要写的。这样的事故我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但在书中,编辑部中人员对待事故的态度,可以看到人性的优缺点,很真实,很露骨,作为一个媒体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报道这个事故,作为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接受这个事故,这些都在书里了,最终体现的还是对于人生、对于人性的思考。

本书以日航报道为主线,里面穿插着,两代人相处的问题,对于自己罪孽的洗刷的思考,对于登山运动、登山精神的弘扬,出版社内部的斗争,这些血肉穿插于主线之间,形成了比较丰满的故事,故事生动流畅,颇有些豪气,几页一篇的故事结构也适合碎片式阅读,总体感受佳,值得一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