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失落的天书》读后感锦集

《失落的天书》读后感锦集

《失落的天书》是一本由刘宗迪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43.00元,页数:64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落的天书》读后感(一):不预流的民科之作

刘宗迪(豆瓣id:1032498)的原话:“法国年鉴学派的长时段理论很可能吸收了东方的循环论时间观,庄子说上古有大椿,以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是不是民科大家自行判断吧。刘宗迪研究的《山海经》论证什么玩意儿都是他们大葱省的,堪比杜钢建、朱大可、张远山之流,你们看看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界C刊里有谁引他这本书,他自娱自乐呢。另外水军刷好评真是恶臭。

《失落的天书》读后感(二):天文解经

符合作者简历,集合天文学、民俗学、神话学、古典文献学于一体的大杂烩,层层剥梳,分析细密,但依奥卡姆原则,许多篇幅实属累赘。《山海经》内容本就扑朔迷离,在此之上进行考据推理不免有寓意解经(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的嫌疑,当然,书里对《山海经》里关键词的讨论涉及整个古典文献世界,征引广泛又有新意,于疑窦处务求各个击破,聊备一说吧。

《失落的天书》读后感(三):读刘宗迪

因为专业所囿,从来没有从天文学的角度思考过。读这本书还是很有收获的。

1.关于“仰观俯察”,不再是神话传说;关于“天有历数,地有人据”;

2.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相互转换(真的可以转换);

3.关于康德“仰望星空”的话,对我来说(得自中国古人)不再是理想化的纯思;

4.关于人与宇宙的关系,还有那么多微妙的联系;

《失落的天书》读后感(四):科学的考据,形而下的遗憾

第一次看《山海经》的时候,就觉得《海经》部分很玄幻,思索不出来为什么古人会写这样一部书,还会称之为经,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多年。

后来有幸读到JT叔叔的庄子讲义,感觉他用象征符号的分析方法来解读《庄子》,在根本上是很契合佛理的,所以这样的阅读方法对我影响很深。

有了这样的推演思路,再来看《山海经》的《海经》就想去用象征符号来解构,可毕竟对古文、历史的知识有限,仍是不明觉厉。

这本书又教会了我一种新的研读古文的思路,瞬间豁然开朗,再看《海经》觉得茅塞顿开。最重要的是,作者的推演思路非常清晰严谨,而且引用翔实,确实能以理服人。

但是,我仍觉得存在一些些遗憾,虽然作者认为《海经》是一篇描述历法图的文章,我仍然觉得其文背后还有我们不了解、解读不出来的讯息。作者的考据虽然科学合理,可隐约感觉对《海经》的释义形而下了,不过这又也许是我的一种无知使然吧?

人对世界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一个反复过程的,从最早对古典文化的神往,到以科学精神自居后的蔑视,再到更能以兼纳并序的包容心态来看待时,我走了很长的路,以后也许还会改变这种认识吧,这个也说不一定呢!

《失落的天书》读后感(五):误解下的表述

本书有以下的认识:

(1)《山经》和《海经》源流不同

从行文风格及内容上来看,《山经》和《海经》差异很明显。

《山经》文字平实详密,对山脉水系的讲述娓娓而来,多为状物;而《海经》文字怪诞疏阔,按东南西北罗列山水,津津乐道与异域风情。

(2)空间观和时间观的统一

前人多认为《山海经》是地理志,故而多执着于本书地域范围的研究。

本书作者认《大荒经》和《海内经》本质上为天文历法之书。 《大荒经》中,依靠大荒世界周边的七对山丘,建立了观察时令的坐标体系;《海外经》则表述了不同月令的庆祝仪式;

作者认为《大荒经》与殷商文化有较强的关联,其发源地为泰山为中心的东夷地区;而《山海经》所述,不过泰州方圆数里的地域知识。

(3)误解下的表述

《山海经》最早成书于战国时期,为学界共识。而其中《海经》,应当是后人缘图以为文。这位自作聪明的述图者注入自己的想象,使得这本书呈现出诸多光怪陆离的形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