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诗人的成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诗人的成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诗人的成年》是一本由[美]海伦·文德勒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0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人的成年》读后感(一):文德勒的“完美”诗学之验

“成年,对大多数人而言,意味着对自己的信念、忠诚与依恋做出决定。对诗人来说,成年则还需要找到他或她自己独特的语言,个人的语言范式……”

也可以说,对于诗人而言,写出第一首“完美”诗——一首完全成功地体现“一种明晰连贯的个人风格”的诗歌——就意味着成为一名成年(熟)的诗人。

来到本书《诗人的成年》,海伦·文德勒的目的就是觉察约翰·弥尔顿、约翰·济慈、T. S. 艾略特、西尔维娅·普拉斯所写的第一首“完美”诗。其所确认的目标为《快乐的人》、《初读查普曼译荷马》、《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和《巨像》,此后她将以上每首诗都视为对诗意自信、掌握和理解的完美呈现,进行只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诠释。

为何?这得先谈谈她自己。说到诗歌评论,海伦·文德勒是一定绕不开的,她可是当今最受尊敬的英语诗歌评论家之一,个人特别喜欢她关于狄金森的诗歌解读。而且事实上,在评论海伦·文德勒的任何一本书时,都不可能不评论她令人敬畏的声誉,哪怕只是顺便提一下。对于那些认同一系列批评和文学流派的人来说——解构主义者、语言诗人、新历史学家——文德勒长期以来一直是解释性保守主义的象征。

其实说一些既能让“公众”理解又真正值得听的话是很困难的——尤其是自从文学理论兴起以来,文学理论常常引入行话和解释模式,这些行话和解释模式往往会使文学世界变得更加复杂。批评变得更加狭隘。诗歌因其特殊的体裁,自不用说。

而她的批评因其对个别诗歌的风格和内容而不是每首作品背后的文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深刻审视而受到赞扬。

回到书中的论述实际上只是一个循环论证,旨在全面展示文德勒自身的切实感受——一再坚持使用“完美”作为她诗学评价的关键术语,在她对诗歌完美的讨论中,文德勒明确表示,她正在寻找“几乎超人完成的东西”。

她以一种与追求神圣完美的诗意版本相一致的方式,反复坚持道德与审美品质的交织,以揭示她所谓的“文学的美学和伦理本质”。这种融合伦理与美学的愿望似乎促使她将“成年”视为诗歌成就的真正标志。

而且能看得出她懒得去深究她对诗人“个性”的理解和概念呈现是否可能是经典的产物,她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主观标准,对诗性完美的唤起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先验范畴,我不太清楚,但对于文德勒来说,对诗歌成熟度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因素,一个特别重要的价值标志是一首诗出现在主要选集中,这似乎就是她在引言中所说的“文学的持久力”。文德勒对四首诗的阐释就是这一切最好的说明。读它也是一种幸运。

《诗人的成年》读后感(二):四位诗人,四篇诗歌,四段创作之路

第一次翻开这本《诗人的成年》的时候,我脑子里有一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出版社为什么会出版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普通人看起来好像有点看不懂。

仔细看完之后我发现,不管能不能看得懂,它都是一本好书。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从这本书的名字说起,“诗人的成年”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成年”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成年,而是指诗人的作品,成为一首完.美的、令人难忘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

这本书里作者精选了四个诗人,他们分别是:弥尔顿、济慈、艾略特和普拉斯。

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他们在成名后的作品。很多他们成名之前的诗作都失传了,诗人在成名前的经历,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实际上在成名之前,他们都经历了私密、热烈乃至英雄般的努力和忍耐。为了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语言,他们都进行了不可或缺的探索性的学习和实验过程。

每个诗人在成名之前都会做两件事:一个是寻找自己的【风格】,另一个是确立自己的【立场】是。

在【风格】方面,诗人至少要做到三点:

一、学习如何明敏的使用声音,节奏和扬抑格,四音步诗行和五音步诗行,时间顿与断行,句法等等。

二、集中于记忆的磨练,改变、改进和偏移已经学会的事物,发明新的途径。

三、学习掌握风格动机的连贯性和合理性,不能在态度和态度间、声调和声调间失控地偏离方向。

就像作家写文章要有读者对象感一样,诗人写诗也是一样的,他们需要站在他人的位置找到一种社会【立场】。这种立场可能是拒绝(弥尔顿),也可能是包容(慈济),或者是敏锐但疏远的迷恋(艾略特),也可能是一种家庭控诉(普拉斯)。

为了达到诗歌的成年,这些诗人所经受的挫折,看起来往往既滑稽又痛苦,承受起来则更加痛苦,而一旦他们得到所需要的成长,他们便欣喜若狂,溢于言表。

在这本书里,作者选了4位诗人和他们的4首诗歌,分别是:

弥尔顿:《快乐的人》

慈济:《初读查普曼译荷马》

艾略特:《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普拉斯:《巨像》

诗歌中独特的格律、意象和结构,都标志着每位诗人别具一格的特色。作者通过对诗歌明确且细致的分析,吸引读者进入伟大诗作的核心,并带领大家完成一场对诗人的探索之旅。

《诗人的成年》读后感(三):你没见过“成人礼”!展示游走在脑神经外的天籁~

“我们经受过令人费解的,一系列显然随机的偏好、厌恶、迷途和逃避。我们那时并不知道为何,我们的感觉会在莫名冲动,悲伤和赞美的波浪中四处飘忽,只是后来我们才可能准备好,像华尔斯一样,承认身份认同的形成方式有多么奇妙。”

每个人一出生,从他第一眼看见世界,便有了属于自己的感知。诗人,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我一直觉得是某种精灵的化身,他们能够写出不同于其它文学作品的这种情感流出,表达出特有的情感依托。

《诗人的成年》

像幻化的梦境,一个字便是一条星河。那么,从一个年轻的诗人,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诗人,那条星河便是他们成年的标志。

诗人的成年

8.5

[美]海伦·文德勒 / 2023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哈佛文学教授海伦·文德勒诗论名作《诗人的成年》,用精炼典雅的文笔、严谨准确地分析年轻诗人的成熟蜕变之路。

《诗人的成年》

这是一本探究年轻的诗歌“学徒”,如何成为“大咖”的考察之书。找到一种个人风格对于作家而言即意味着成年。

我们将跟随美国诗歌评论家文德勒的探寻脚步,去观看四位年轻作者的“成人礼”,去感知他们与这个世界交融的一刹那。

作者从约翰·弥尔顿、约翰·济慈、T.S.艾略特和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诗中分别选择了一首具有突破性的诗歌,四位诗人,四篇诗歌,四段创作之路。进入伟大诗作的核心,开启了四场引人入胜的诗人风格探索之旅。

《诗人的成年》

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其结构、意象和格律,我们看到不同风格的作品,能够读懂诗人的内心。进入伟大诗作的核心,开启了四场引人入胜的诗人风格探索之旅。

如果说普通人的成年是年龄的抵达,思想的升华,那么,诗人的“成人礼”,是他第一首“莞美”诗作的诞生,是饱含了信心、控制力与放松,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声音。

《诗人的成年》

当他们找到了自己,也就是找到了走进成年大门的那把钥匙。毕淑敏曾说过:“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深以为然,一个人对生命的感悟只有切近而深入,他对生活的表白才会更成熟。对于一位诗人来说,更是如此。作者文笔精炼典雅、分析严谨准确,为我们展示了那条神秘的年轻诗人成熟蜕变之路。

《诗人的成年》

《诗人的成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