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是一本由瓦尔特·本雅明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7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读后感(一):这个版本的书很不错

也买了几个版本的本雅明的书了。

这个图文结合的版本确实不错。

翻译的比较有诗意,不故弄玄虚,还有相关插画介绍。

这应该算一本本雅明的合辑书,买了这本。,也省去很多麻烦。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读后感(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小札

1.“光韵”是与礼仪相关的,在这里,主要承载体为西方的教堂,在前机械复制时代,人们是能够通过教堂等实体切实地感受到“光韵”的;但到了机械复制时代,这种“光韵”消失了,这当然与技术的发展有关,不过我想更是和“上帝死了”的思潮有关,虽然本雅明没有说。

2.“光韵”与礼仪有关,而以电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艺术则建立在政治的基础上。

3.电影中内含的政治有其复杂性,一方面可以是革命性的,另一方面可以为法西斯所利用而成为消极性的。

4.革命性是指以电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艺术可以通过特殊的艺术处理产生“惊颤”作用,使人从机械的生活中产生非机械的关照。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读后感(三):一个门外汉

第一次读有人把艺术与政治结合的这么深的文章,读起来很吃力,因为无论政治还是艺术我都不懂。

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自己的感想(愚见)如下:

首先,当艺术从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高度降下来与庶民同在,肯定会引发很多人共鸣。也许这正是工业艺术的魅力所在,下里巴人。

其次,当艺术反思中的人性思考开始大众化,更具普遍性的时候,便更加与当时的政治口号共鸣。

最后,艺术思考转为人性思考又联系政治号召,感觉更像是一个复杂的哲学命题,到这里就跟不上作者的思考了。

当然,每个时代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角度都不同,每个人对人性的理解都恰如其面,这其中的共性,却又总是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读后感(四):主观色彩太浓 没必要踩其他的行业吧

看着觉得很生气,观点完全不能苟同。捧摄影电影真是够了。也不必要看低画家的价值,“画家会隔一段自然距离作画,而摄影深入捕捉”“电影的现实性是画作完全望尘莫及”,吐了。先不说光印象派就非只凭距离作画而是通过光影变化表现意境而非仅仅现实,更别说表现主义、解构主义了,完全否认画家的主观能动性,真是醉了。不管是摄影、计算机语言还是最原始的艺术语言都是表达意义的方式,跟技术迭代莫大关系,这种捧“先进技术”踩“朴实技巧”的观念恕我不能容忍。学美术的时候老师一直会强调,重要的是你的想法,你可以选择任何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实现你的表达,这才是真正的中立,对技术的中立,技术是中立的,看你如何使用以及合不合适,照这么说绘画都取消掉好了,摄影电影作品也能像梵高一样卖出过亿美元的拍卖。才看两章就吐了吐了,作为学设计背景看这种影评家写的书,真觉得隔行如隔山,临摹看成是复制,临摹跟学写字学走路的目的一样主要是一种“学习”“模仿”的过程而非是“为了”对艺术品的接近好吗,难道学习走路学习说话都是为了接近大师吗?!真是无语....气死了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读后感(五):根本不行。翻译十分有问题

看起来十分吃力。也有可能是我智商低的缘故。我在亚马逊上买的,当时就看到很多人在下面评论说翻译不行,建议若要研究就买其他版本。我没听。现在后悔了。翻译的真的很烂。

留下评论,供大家参考: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全译彩图本)2008-06-03 12:25:26

yuyangaimama为此商品评分:

这本书大概翻越了一下,还可以,不太糟糕一般好,我觉得是翻译的问题,书弄的太花哨了,不象是深入研究的东西,如果研究用我建议别的版本,因为我是写论文考虑的,谢谢回应(1)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这条评论对您有用 没用

LS同学讲的情况属实2008-11-08 10:52:09

伊武为此商品评分:

并且有错别字。回应(0)

0/0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这条评论对您有用 没用

小羊说2008-11-25 19:21:35

wangyangsheying为此商品评分:

翻译的不好 看不懂回应(0)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