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荷塘月色》读后感精选

《荷塘月色》读后感精选

《荷塘月色》是一本由朱自清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233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06-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荷塘月色》读后感(一):2006年的第一朵莲

丙戌四月十六 下午3点

2006年的第一朵莲

玉书

今晨我路过荷塘

偶遇一阵清香

蓦然回眸的一瞬

一朵莲立在水中央

清白面容泛着绯红

扶风弱柳披着霓裳

弥望田田的叶子

捧出一朵含羞的香

临在风中的清骨

透出一股潇洒

如玉般树在浮萍上

仿佛我梦中不倒理想

《荷塘月色》读后感(二):《威尼斯》的浪漫爵士

我所记得的威尼斯,只有天、海、和船。读者朱自清爷爷的《威尼斯》,我将它与我的记忆拼凑起来,在蔚蓝的天空,碧蓝的海水,舳舻相接的“刚朵拉”那几处缝合。游客们坐在一条条木船上,穿上铺了缝着金边与珊瑚绒的坐垫。坐上去,仿佛变成了古代的意大利贵族,在幽静的海道中穿梭。威尼斯的人门,习惯住在水上。坐船的时候,旁边是一栋栋房子,伸手就能摸到他们的台阶。五颜六色的房门,象征着一种令人向往的、安逸的生活。想必,没有人不想在威尼斯买一套海上的房子,每天坐在门口把脚趾伸到碧绿的海水里。这是我唯一的感叹。朱自清爷爷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他将这个世界描写的栩栩如生,甚至有独特的节奏感,把威尼斯的每一个角落都写得活灵活现。其中,这段尤其让我感同身受:

朱自清先生将威尼斯的激情通过音乐表现了出来。歌曲紧密的节奏,运河上音乐的的玫瑰红,与那些因追求梦想而自由潇洒的歌手都穿插在了威尼斯的那番意境里。踏上威尼斯的港口,我们便都成为了威尼斯的旋律的俘虏。到了威尼斯,仿佛整个人都变得轻飘飘的,被海风推到哪儿就飘去哪儿。这轻松,令人恰意的环境,便是“威尼斯”的倒影。它像浪子,又像万人迷,波动每一个人的发丝和心弦。

我到威尼斯的第一个晚上,因走了一天的路而双腿酸痛,下半身几乎失去了知觉,上半身却随着那自由的歌声不知不觉地摆动着。每一家饭店都飘着歌声,甚至有的还有钢琴伴奏。沙哑的、清脆的、有年代感的声音随着海浪声越发浪漫、抒情。

那年暑假,我带着满脑子海水会的上海。至今,那海盐的咸味还齁齁的在咽喉里迟迟不去。现在想到威尼斯,只会感觉到爱,和爵士跳跃的节奏隐隐在脑海里跳动。

《荷塘月色》读后感(三):朱自清,那些感动我的旧迹

从看文字就憋得慌,到阅读成为我的一种需要;从看字不思考,到如今它们常常路过或驻在我的心上,对文字,对文学,一路走来,我的态度和情感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且愈发强烈地感觉到,它们应该或者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突然很想重读以前的文字旧迹,虽然它们绝大多数都出自名家之手,但我的记忆却早已模糊,像雾里看花一般。我不愿在日后提到它们时,思绪仍停留在遥远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文字周遭都是老师的笔记,而不是自己源于内心的感想。我不想这么对它们,尤其是朱自清先生的字。

《荷塘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我已不想再用以前的方式来解读这段文字用词有多么精妙、比喻何其生动,仅仅用心品味朱自清先生眼帘中这般景象,就足够唯美和动心了。在这个静谧的世界里,置身月光之河,思绪将我化成一艘小舟,伴随清风的律动,在夜空任意飘着。我被那青雾所包围,或许鱼儿觉得那雾是严实的,但我感觉它们只是在轻轻地裹着我,并不时携来夏日夜晚的清凉。

我在梦着我的梦,像先生一样的心境:“今晚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现实纵有万般无奈,此刻我心依然轻松。这种暂时的放下会让一个人感到,原来轻松并不是久违而来,当你有了赏花的心境,它就会绽放出纯净之美。

但人总要归于现实,所以不管先生有多流连于这片世外桃源,终究还是要踏入家门,重新回到被窝里睡上一觉。想必在梦里,他又会回味几番吧。

我就是这样反复穿梭于先生的文字世界里,一面看美丽景致,一面品闲情悠然。

《背影》

读中学的时候,总是无法理解儿子看到父亲翻爬月台,为何会不禁流泪,似乎只是作者一人在哭,而我们都在旁边看着。

文中有段关于父亲的描写,感人至深,“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随着年龄增长,总感觉自己的心在变软,以至于稍微一碰就会有想哭的冲动。先生笔下的背影,似乎是所有父亲的原形,那么真切,那么珍贵。小时候,因为母亲过于严厉,父亲基本上会满足我的一切合理要求。为了肯德基的礼物而大吃一顿,为了小溪的螃蟹便在水里找了好几圈,为了蒙混过关便在不及格的考卷上帮我偷偷签字,还有下棋故意输,画画帮忙调颜色,睡觉抱我上床••••••当回忆涌现的时候,我总是难免会掉几滴“麻油”的。

但如今,听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平时多尊重下你爸爸,不要觉得烦,这世上不会有第二个男人能像他那样无私地爱你。”每每想到以前的日子,再对比现在过于任性的态度,便会觉得,这样的字句,总会让我的心开始颤抖,越抖越厉害,以至于最后在原地留下一滩咸咸的水。

恐怕每个人都像先生那样,曾小看过自己的父亲:“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捡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们总爱自作聪明,认为父母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说重复的话。长大后,那些关心也几乎没有变化,不外乎天冷加衣、一个人注意身体之类类。他们常常表现得若无其事,有不顺心也只是找理由发泄,不像我们,可以无理取闹,可以童言无忌,顶多也就屁股上挨板子。但我不知道,在生活的各种困难面前,他们心里究竟挨了多少板子,对着孩子强颜欢笑的时候,那该是个什么滋味!

我在想,若某一天我为人妻为人母了,能不能做到我妈的一半伟大?

朱自清先生的文字,越看越深刻,我们太需要成长。若用他的话来形容我再读的情形,那便是“我的眼泪又来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