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锦集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锦集

《Man's Search for Meaning》是一本由Viktor E. Frankl著作,Beacon Press出版的Mass Market 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9.99,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一):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从心理医生的角度讲了在Auschwitz集中营里的种种经历。

于我来说,主要的take away points就是作者分享的三点关于生命的意义的看法:

创造价值,去爱人,和在磨难中对生命生活的历练和思考。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二):不必强求意义

Viktor Frankl在二战集中营里遭遇了三年考验,期间失去了父母,妻子,兄弟,每时每刻都面临死亡。他对生命的思考,有令人信服之处。

对不可知论者来说, 意义是个伪命题。人类文明,以及这个星球本身,都只是有限时间的存在。时间尺度足够大,一切灰飞烟灭,何谈意义。信誓旦旦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也许因为局限在小的时间尺度里。

人对于意义的追求,往往同时夹杂负面情绪。重要的不是找到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而是找到一种正面的情绪。最坏之最坏,亲情,爱情,健康, 期待可以都不存在。于我而言,这时候的正面情绪来自于对自然,对生命本身的惊叹,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如果不是上帝漫不经心的创造,那便是语言表述能力以外的奇迹。基于对这个奇迹的敬畏,我无条件选择尊重。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三):以下书评摘自《全新思维》

弗兰克描述了自己如何在繁重的劳动、森严的守卫与饥饿中幸存下来的。但是,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对生存的叙述,它也开启了一扇人类灵魂的窗户,指明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根据自己在集中营的真实经历,以及其他狱友的遭遇和精神感受,弗兰克详细阐述了他被捕前就开始研究的理论。他认为“人们关注的并不主要是获得快乐或者逃避伤痛,而是找到生命的意义。”促使人类存在的根本驱动力正是对意义的追求。弗兰克的方法——被称为“理念”的“存在分析治疗”(“logotherapy” for “logos”),就是希腊语“意义”的含义——很快就掀起了心理疗法上具有影响力的运动。

弗兰克和其他人一起,试图在乏味而又恐怖的集中营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我最喜欢弗兰克在书中一页写道:“我知道,在思念心爱的人的时候,一个在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仍能发现自己的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只能停留很短的时间。”他表明,即使是在苦难中,你也能发现生命的意义——毫无疑问,在苦难中,生命的意义就能体现出来。对意义的探寻是我们所有人存在的动力——外部环境和内心感受的结合将会让这种意义浮出水面。

最后一点是这本书的关键——在今天也很有实用性。21世纪早期,种种力量刺激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前所未有的探求。首先,贫穷和疾病问题仍然存在,发达国家大部分人都已经摆脱了生存的危机。正如我在第二章描述的,我们生活在物资充足的时代,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无法与之相比。人们不必为生存苦苦挣扎,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之中。如果弗兰克和他的狱友能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无疑也能在生活富足的舒适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四):存在和超越

有两段记忆深刻,立此存照吧

1、治疗师不是画家,而是眼科专家;画家告诉你他眼中的世界,眼科专家则是去除你的迷障,让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自我探索。

2、寻找人生的意义,是人生要求你给予意义,而不是你渴求意义来解放你的人生;而且也并不存在“普世”层面上的意义本身,就如你如果去问一个围棋大师,如何下棋,哪一步是最好的一步,如果脱离了当下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来空泛谈论如何下棋和哪一步最好,是荒诞的,所以,意义不存在于远方,而是在于你每一刻的当下中。

3、关于意义的描述,就好比我们看的电影,每一部电影都是由上千个片段拼接而成,很多时候,只有看到最后终局,才能明白之前每一个片段的价值;但反之,如果之前每一段的相对意义你都没有明白,那也很难理解那个“终局”。在大的图景和小的片段之间,意义相互支撑印证,可谓意义的两面。

4、关于“渴望的悖论”。你越是恐惧的事情,一般都越有可能发生;你太过渴望的事情,反而让你的渴望变得不可能。比如你越是害怕上台,感觉紧张,结果上台你就会更紧张;你太过渴望表现好,结果反而会表现差。所以,幸福和快乐的追求,不在于对痛苦的逃避,也不在于对所谓“幸福”和“快乐”的刻意追寻,而是在于当你全情投入对“某事”的当下,那“某事”可以是你的个人喜好和追求,你所爱的人以及其它意义所在,当你投入在超越自身的意义感中,幸福和快乐便会不请自来,充盈于你的每一刻生活。

5、叔本华关于人生是压抑和无聊的钟摆,如果说之前我们更多的关于在对压抑的理解和排除,而现时代则更在于对于无聊的对抗和超越,现时代的“虚无主义症状”,最典型体现在对于金钱、权力以及虚荣的无尽贪欲中,在于对性、药物等的成瘾性依赖中;而意义疗法则给我们提供了指南和方法,让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懂得价值的自我、自由性,真正担起价值的重量,开启幸福意义之门。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五):小贺读书时间--追寻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维克多,犹太人,心理治疗师,Logotherapy(存在分析治疗法)的极力推崇者。二战期间被关进集中营,待过四个集中营,其父和其怀孕的妻都死于集中营,只有作者坚持到了胜利,最后活到了90多岁,真正按照他所说的活出了价值,完成了自我超越,turned tragedy into a personal triumph。第一部分讲述了他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存在分析治疗法,第三部分介绍了些临床事例。他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大多数人都觉得生活没劲,因为空躯壳内是真空(existential vacuum)。通过在集中营的所看、经历以及亲身和帮助他人应用存在分析疗法摆脱痛苦并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现身说法了这一疗法的效用。面对这个推崇有用论(人只有有用、能干活才有价值)的世界,用实例给了这世界当头一棒:成功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你的价值在于你经历了什么,从经历中获得了什么,面对苦难你学会了什么;面对困境你克服了什么;面对人生你承担了什么责任。这些经历都沉淀为你的精神财富。唯有精神的富足才是永恒。与弗洛伊德将一切都建立在一个人的过去,把一切心理问题都归于人的本能(性驱动)不同,弗兰克认为应该放眼未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如何决策,如何负责。当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一切受苦都不再重要,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超越自我,不是别人。如果说弗洛伊德是向深挖,那么弗兰克是往高看。弗兰克用事实打了那些认为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就有缺陷的心理治疗师的脸(虽然受影响的概率高并不代表没救)。让也就引出了一个教育问题,永远别放弃自己的孩子,即便在你看来现在TA被“毁”了,也不要失去信心。弗兰克告诉我们追寻意义有三种途径:从事真正热爱的事业;全身心地爱一个人;抱有一份积极的生活态度。尽情拥抱生活,不管它带给你的是快乐还是苦难!最后,我建议去看中文版,因为原版是德文,然后我特欠的买了本英文翻译版。精神分析神经学或心理学的专有名词忒多,累死我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