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医事》读后感100字

《医事》读后感100字

《医事》是一本由讴歌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医事》读后感(一):让自己的精神更强大

讴歌告诉我们:

让自己的精神更强大。选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面对疾病。

选择尊严、愉悦和谦卑。

喜欢这本书。

另外,从这本书出发,我找到了“自私的基因”,正在读,很好啊!

《医事》读后感(二):我信这种存在。

每个领域都会有这些人,勇于思考。

虽然不在多数。

在更多的医院里,病人要做到有尊严地面对疾病,就要靠自己的悟性拉。还有钱包。

会看看。

在当当上看到这书的一条留言:我也要看看,我是兽医。

《医事》读后感(三):少量note

医生,每天和那么多的悲剧打交道,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内心安宁。

沟通交流 一定要注重这个,职业的服务训练,专业的关怀口碑。一定注意语言的魅力。语言的差异性,语义的精妙。

对待媒体的报道需要专业的精神,不能随意听信,需要多问问什么,多利用google。需要注意媒体的对于科学的业余,对于民众的谄媚,对于大环境的束缚。

这就是智力的勇气:坚守你的智力原则的勇气,甚至是在濒临死亡,强烈地被廉价的安慰所诱惑、似乎就要背弃的时候。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医事》读后感(四):摘录

这本书拖沓着看到现在,有一些内容已经遗忘了。里面有一些病人故事,还有客观冷静的剖析。

科学对一切事物客观地审视,摒弃感情,用理性的“手术刀”解剖。因此,用科学的眼光看自然界,自然就成了与自己割裂的客观存在。同样,当科学之光照在人的生命上时,人的生命就成了与医生割断精神交流的客体。医学在本质上需要理性指导的冷静透彻的科学思维方法,但同时,不,更重要的是需要温暖的人情。

中国病人为什么没有权利感?除了对医学及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之外,中国病人还以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关系的不平等。这种不对称,是因为医生这种职业本身,救死扶伤、关系生命,是因为培养一名医生需经过一整套高度严密、高度专业的训练,而这些内容可能是普通人无法通过平等的信息获取途径搞懂的。

“如果不是神医就是庸医”的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这个队伍里混杂着各色人等,有着各种背景、各种追求、各种目的。作为病人,我们必须要面对这支具有“中国特色”的混杂医生队伍,要学会区分其中的金子和泥沙。

现代聪明病人,应该是在沟通中强势、主动的病人。他能把一次看病的收获,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大化,但这并不是说他粗鲁好斗、让人讨厌、质疑医生、不尊重医生。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是积极、主动提问的病人,想知道每项检查和手续背后的原因。他是为自己的健康着想并时刻要求求证下一步是否正确的人。他拒绝被操纵,不因为别的病人都对医生唯唯诺诺就会全盘接受,但他同时又在沟通中表现了对医生的尊敬、坦率和真诚。

在你每天使用身体的时候,你是在使用身体的能源,这时,你要注意往身体银行里加入储备,保证它的产出能力。你要每天提醒自己保持这种平衡,这样才不致让身体过度劳累,消耗过多。

《医事》读后感(五):看病,真的很烦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在为父亲的病到处奔走。虽然有很多朋友帮忙,少了许多波折,但还是觉得,去趟医院,能把本来健康的人弄生病了。看病真的很烦。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关于医的隐情与智慧”,我理解就是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隐情、智慧。

隐情:就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情况,这里的一般人,应该是指病人或家属。对于医务工作者,当然应该知道其中的奥秘。让我没有想到,有一个集预防、临床、社会医学于一身的朋友看了也会感到很有感触。看来这医的隐情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隐”啊。从而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方面还是花了很大的功夫的。在这方面本书是成功了。

这智慧:应该指的是医患双方的互相沟通的智慧。对医生来说,应该是如何更有效的掌握病人的病情、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让病人能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的智慧。对病人来说,应该是如何找到最合适的医生、让医生最大程度的关注自己、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案的智慧。

本书提出的解决方案让我欢喜又让我忧。让我欢喜的是:她的方案是我最喜欢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知彼解己”,不错,这应该是最治本的解决方案。让我忧的是:这个方案对医生是有用的,对病人难度比较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为了知彼,我们要全面了解医生(医术、习惯、医院),要忍着病痛或心痛四处奔走,托关系,找后门,货比三家。为了解己,我们要了解我们的病情、病理,要学习那些专业医生在自己精力最好的阶段都可能要花5年时间才能掌握的东西。最终肯定是一知半解。太痛苦了,简直比生病还要痛苦。

还有一点让我迷惑的是:病人花了这么大的精力做的准备,对医生到底有什么用?当我对医生的治疗方案提出异议的时候,医生是欢迎还是觉得我在捣乱?这应该是一个度的问题。对度的把握,是最需要智慧的。在这方面,书中没有表述,应该说是一个失败。

最后,本书掉书袋的味道太重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