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四十自述》读后感精选

《四十自述》读后感精选

《四十自述》是一本由胡适著作,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1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十自述》读后感(一):选择性的传记

一般的传记太过于为自己、或为伟人隐

在传记中成了一个个没有血肉的平面人

这部也不例外

剖开胸膛,为世人看看什么是人

可能只有镜子能做到了

可能是作者自认为担负着教育后辈的伟大使命

故不忍将自己的负面玷污了后辈的眼睛

那就不是龌龊如我辈所能揣测的了

《四十自述》读后感(二):当时人的善良与可爱之处

“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够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在中国公学的时候,奇怪没有人叫他去参加同盟会。二十年后方知,当时学校里的同盟会员曾经商量过,大家认为他将来可以做学位,他们爱护胡适,所以不曾劝他参加同盟会。

“有一次干事朱经农感觉学校经费困难已经到了绝地,他忧愁国度,神经错乱,出门乱走,走到徐家汇的一条小河边,跳下河去,幸遇人救起,不曾丧命。”中国新公学的经费困难,一个干事竟然如此负责,以至于精神恍惚。

《四十自述》读后感(三):走近胡适

不得不承认,关于胡适自己知之甚少。除了新文化运动,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其他的了解基本为零。 前天逛云中书城用抽奖得来的点券读了胡适的四十自述一书。其实刚开始第一眼是把书名看成了“四十不述”,好奇点进去才知道是胡适先生的自传。

《四十自述》为已逾不惑之年的胡适所写,并不是对他四十年的人生经历的一一叙述。而只是描写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涉及到母亲的订婚、九年的家乡求学、上海求学,直到考取了公费出国留学的经历。先是随意的小说体,后逐步变为严谨的历史叙述。虽缺乏了小说的美感,但却也是了解和研究胡适先生思想形成过程的重要资料。。

书中最大的贡献在于先生对文学的贡献。先生曾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且提出写文章 “不作无病呻吟”“须言之有物”,这些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先生的这些主张,我们可以在《四十自述》中深刻地感受到。不管是叙述父亲所做的四言韵文,还是母亲隐忍的泪水,清晨的床边教诲,上海求学的学业有成和桀骜不羁,退学之后的放浪形骸……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简单直白,没有任何的遮掩。就像先生在自序里面所说:“我们赤裸裸地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地记载他们的生活”。“赤裸裸”一词不断重复出现,显示出先生渴求与呼唤传记文学的“真实”呈现,以便为后人留下真实的研究史料。

《四十自述》读后感(四):胡适入学启蒙书籍小结

之前在网上看到某网友提问,大意是民国大家学者比如胡适为什么通常精通几门外语。大部分回答都表达大家来自高尚优渥家庭,从小入私塾,有先生系统传授教育。在胡适《四十自述》这本书里,他亲自讲述真相,证明这些“入门好”的言论主要还是后来人臆测。

胡适自小入私塾不假,但读的都是古文国学。真正接触英文著作,也是十一二岁才开始的。而且那时候他止于阅读,口语听力没有机会学习。其实我们用脚趾头想一想也可知,民国时期的教育条件能有现代好?我们学不好英文,真的不能怪“家境不优渥”/没有语言环境。民国大家之所以外语好,最根本还是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大量词汇,之后有机会出国,有了语言环境同时又痴迷学术,才越发精进。所以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无非肯花时间“专攻”二字。

在此整理一下胡适初入学问的学习内容:

1. 读的头两部书都是他爹写的教人做人的道理。

2. 第三部书叫做《律诗六抄》,编著者不详,后胡适猜测是姚鼎选本。与此同时,每天听私塾的同学读《三字经》等书,不会说书也会背了。

3. 第四部书《诗经》,然后阅读各种散文(非白话):《孝经》;朱子《小学》(江水集注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均朱子注本,均“连注文读”);《诗经》,朱子《集传》本,“注文读一部分”;《书经》(蔡沈注本)、《易经》(朱子《本义》本)、《札记》(陈澔注本),均“不读注文”。

以上算是胡适启蒙读本,后开始阅读各类小说,培养出了语感;在其兄长建议下开始读史《资治通鉴》,后程朱理学,接触早期科学思想;同时开始接触英文作品,始习英文,但当时他的英文依然是较差的。书中没有详述,不过胡适爱读书钻研学问。通过读他的文集对此深有感触。

《四十自述》读后感(五):读《四十自述》

《四十自述》是胡适本人写的自传,算是半部传记,书中仅是对其四十年人生的回顾。胡适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留学前,七年留学以及学成归来。

笔者更倾向于将这篇传记分为两个部分:家庭教育和独立成长。虽然就传记六章而言,胡适叙述家庭教育的篇幅仅占六分之一,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而且毫无疑问,严谨家风对胡适的影响是伴随着他一生的。其余部分记录了胡适独身求学的历程,海外求学,回国后参与文学革命等经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传记文学写作的转型期,这个阶段出现了诸多现代传记文学写作的理论倡导者和实践创作者,还有许多经典的传记作品,胡适的《四十自述》正是成书于这个时期,且堪称为现代传记文学的典范之作。

如前所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传记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阶段,胡适的《四十自述》便开了现代传记写作用引用小说笔法的先河。只是这个尝试只限于第一篇对于幼年生活的叙述,其后便不知不觉回到了严谨的历史叙述的老路上去了。传记写作中,作者可以借用小说笔法特有的叙述方法弥补记忆的不准确性,巧妙地向读者表里真情,塑造形象。《四十自述》序幕中写母亲订婚就是采用小说笔法创作的,开篇便给读者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私以为,传记是留给后来人的宝贵财富。对于能够有资格让传记留存于世的,不是个了不起的人,就是个十恶不赦的人,后辈人从这些人的传记(本人作传亦或是他人代为作传)能够比较全面去认识一个立体的人,从这些人传记的字里行间,读者可以去了解他所处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和其贯穿其一生的精神品质,读者能从字里行间带有批判性的眼光去认知那个时代和这个人。所谓“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相较于传记给人以发人深省,其对立面是甚嚣尘上的成功学丛书。这类书籍往往从一个人或一类人身上提炼一部分共同点,尽其所能以偏概全,然而这类书籍所总结的教条一不具备普遍性,二不具备持续性,所以这也是社会上现在普遍反鸡汤,反成功学的部分原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