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哲学之树》读后感锦集

《哲学之树》读后感锦集

《哲学之树》是一本由[美] 庞思奋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2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之树》读后感(一):着迷 第9周 政治哲学 26.神权政体:最终的突破

最近着迷基督教政治哲学。

这一部分对于教权政体和神权政体的讨论很出彩。

看得出来作者对此很有见解,可惜在本书中没有展开。

我想去看看作者的另一本书 《圣经的神权政体》 。

基督教政治哲学经过几十个世纪的发展,有很深的积累和深入的讨论,几十个世纪来吸引了最杰出的学者的精力。当代学者要有所进展已经很难了,但介绍性的著作还是很有价值的。

不理解基督教政治哲学,对西方文明的理解就难说有基础。

《哲学之树》读后感(二):富有洞识的哲学通识书籍

《哲学之树》断断续续的三个月看了四分之三,最后一部分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想法,搁置吧。正如豆瓣的9.0高分,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哲学概论。用作者的话语,这是一本富有洞识的书,总能在不经意间获得灵光一闪的豁然开朗。尤其关于形而上学的阐述,从没有过的清晰明白。逻辑学部分有些内容表达的太复杂。个别观点不是很认同,例如把“范式”看作是一种广义的意识形态。范式转变是有迭代性的,螺旋上升的,囊括越来越多问题的,更具有解释力的。哲学思想上的意识形态,“在起点上拒绝承认其他合理视角的可能性”。可见,作者认同意识形态间是平衡存在的。 有意思的是,每一位讲述西方哲学时都以某一位哲学家思想作为视角。例如本书作者的立足点是康德,还有王德峰是立足于黑格尔和马克思。以前不是很理解一般人不能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现在懂了,罗素自己就是大哲学家,他以他自己的视角诠释哲学世界,看完学来的可能不是哲学史上的各种思想,极有可能是罗素哲学。 读完本书还有一大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地位在西方与中国地位真是天差地别。中国人理解的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vs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西方人眼中,马克思只是在黑格尔哲学基础上发展的政治实践理论。

《哲学之树》读后感(三):慰藉心灵的哲学启蒙书

近日阅读《哲学之树》,庞思奋撰写,翟鹏霄翻译,三联2022年再版。

对于书的评价可以有两套标准:

其一是客观标准,与同类型的经典进行比较,从创新性、准确性、系统性等方面客观评价书的好坏,可以参考Google Scholar的引用、Goodreads的评价等进行判断;

其二是主观标准,更多立足于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启发和阅读享受层面,有的书未必会成为经典,可是却与自己心性非常契合,慰藉心灵,阅读体验很好。

《哲学之树》如果基于客观标准,三星;如果基于主观标准,五星;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本书的。

但这书的缺点比较明显:

其一是各部分的划分有争议,与主流学术不符,特别是把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树根,却把研究存在的本体论作为哲学的树叶,较为颠倒混乱,其实本体论是形而上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形而上学作为第一哲学,从古希腊时期主要研究内容就是being que being,也就是关于何谓世界本原的本体论问题,而作者认为关于存在的本体论的研究属于哲学的应用层面,令人费解。

其二是作者的表述中惯用示意图,而示意图的表达方式有时不免牵强,为了论述的一致和连贯,文字和示意图的刻意对照有时牺牲了必要的准确性。

其三是作者的宗教背景,这一点我并不排斥,但估计会导致很多读者的抵触厌烦,排斥宗教的读者会质疑作者把大量宗教层面的论题穿插进哲学论述里,对内容的客观性和倾向性产生怀疑,当然作者也的确掺杂了很多个人主观的感受和观点。

虽美中不足,但瑕不掩瑜,这本书还是能给想提高自我认知的读者一些启发的,不过并不适合作为第一本哲学入门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