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非一般的阅读课 第一辑》读后感摘抄

《非一般的阅读课 第一辑》读后感摘抄

《非一般的阅读课 第一辑》是一本由郭初阳 / 王崧舟 / 颜炼军 / 舒羽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一般的阅读课 第一辑》读后感(一):读《非一般的阅读课》:阅读原来可以这样做!

如果读者朋友们是颜值党,那这本《非一般的阅读课》你一定会非常喜欢,书的大小是32k,拿在手里质感高级,内页纸质光滑,字很大,阅读感受舒适,标题与正文的字体颜色不是很突兀,整本书内容量不是很多,但是内容的逻辑性很强,每一部分介绍了一部著作,对于学生阅读各类型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在《非一般的阅读课》(第一辑)中老师们共介绍了四本文学巨著,中外名著都有。各位老师在讲书时,角度都不同于传统的阅读课,介绍名著从不脱离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本人的生活背景。如介绍《聊斋》的“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先写蒲松龄少年时代的“顺风顺水春风得意”再到中年的生活艰辛最后是万年的优渥生活,联系当时蒲松龄所处时代的特点,引导读者超脱故事情节之外,去理解有血有肉的“妖怪们”,真正读懂一本志怪小说。

同时,这本书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根据不同著作的风格和阅读重点,每一部分的导读都深度挖掘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在向读者介绍每一本著作时,导读老师们会将名著中重要的细节提取出来,把他们安置在作者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下,解释书本情节之外的讽刺寓意,亦或者是哲学思想和在现实世界中的隐射。比如在第二部分对《格列佛游记》的解读中,导读老师就将那些看似荒诞的情节,比如说“格列佛用尿浇灭了小人国皇宫的大火被皇后记恨”这样的情节时,孩子们由于自身的知识背景狭小,只能记住故事情节本身,而忽视这一段文字在作者的笔下有着什么样的寓意。

太多精彩之处不一一举例,文化人的导读课,让我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吸收营养,真正地将书本吃掉,从而学会阅读。

非常建议平常爱阅读的学生,大胆地选购《非一般的阅读课》系列书籍,因为比起网络上的普通听书课程,纸质书的阅读明显更适合学生,这套阅读工具书可以把大量的知识灌输到读者的心中,并且娓娓道来的文字也在向读者们传递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文言文、小说或者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作品。同时对于我自己这样一个“非常在意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籍的质感深得我心,没有过度华丽的包装,却恰到好处的舒适。

《非一般的阅读课 第一辑》读后感(二):非一般的阅读课:品味不一样的名著!

阅读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让众多的书籍成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在学生时代,除了课本以外,现在还有大量的自主阅读名著篇目,学生该怎样阅读名著才能有更多的收获呢?

暑假的时候刚看过《非一般的古文课》,““读厚厚的书,只为和你浅浅地对话”,如今又打开了《非一般的阅读课》

第一辑共选取了《聊斋志异》、《格列佛游记》、《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猎人笔记》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而带领我们一起品读的是王崧舟、颜炼军、郭初阳、舒羽等名家

翻阅本书映入眼帘的就是清楚,标题、备注、以及重点内容都用不同颜色点出来,内容环环相扣,阅读起来也趣味十足。

关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本书是从他的著名的自勉联说起,“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年读到的时候,还把它写在了自己的好词好句本子上,然而这对联背后的用意却没有深究过。在本书中,老师从蒲松龄的“穷困潦倒、科举不顺”分析他是在何种情况下借题自励的。蒲松龄曾经考了县、府、道三试第一,之后却与科举无望,青年时代的爱好“才非干宝,雅爱搜神”又浮出于世,也许科场少了一士人,世间多了一先生,也是文学之兴了。

其他一一展开,聊斋志异 之“异”在何方?哪些聊斋故事是最值得一读的?如何读懂原文的文言之妙?

都是有心得、有方法、能够让我们真正读懂如《聊斋》一样文学小说。

在深度发现文学价值的同时也做了时代的中外对比,比如同样是在海外游历发现的奇闻轶事,《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有何不同?基于科学发现的想象力在描写给人的震撼也许远超过神话,这也是小说的魅力之一吧。

名著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就像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现在的我们一样会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则是一个新的开端,更多的作品都是值得一读的“青春读物”

装帧淡雅的选文,不同颜色的文字,还有精美的书签,共同还原了时代的语境,附带的二维码还有名著微课堂! 刚好可以带着女儿,共同领略不一样的名著,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中汲取营养,剖析的方法脉络已经有了,而接下来的岁月,就要看她自己去寻觅那些灿烂的文字了!

《非一般的阅读课 第一辑》读后感(三):中学生如何读文学名著?12堂专家名师课,孩子读透名著不用愁

“雅爱搜神,喜人谈鬼,魑魅争光,魍魉见笑。”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精心雕琢了四百多个活灵活现的鬼狐妖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内观自我、静观世界的神奇之门。

莫言感慨:“一部《聊斋》,娱乐了无数读者,丰富了无数的心灵,为汉语提供了优美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民族文化的瑰宝。”

如此优秀的作品,作为中国人,无人不知《聊斋》,或是从电影中、电视剧中领略它的精彩和深刻,真正读过原著的又有多少人?

说来惭愧,人生悠悠数载已过,我始终不敢翻开它,苦于对文言文的畏惧,也是对它的无知。求学时对这些名著的遗漏,始终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当看到这本《非一般的阅读课》的首个名著导读便是《聊斋》,瞬间如获至宝,再细细品读内容,读完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盛赞其作品的文字;“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蒲松龄毕生自勉的座右铭。两幅对联,总览蒲松龄的人生成就和文学成就,开篇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头脑中顿时无数个问号等待一一探寻。

这套书依旧沿袭了《非一般的古文课》的风格,对每一个知识点追本溯源,稳扎稳打,力求条理清晰、重故事和趣味性,让孩子在读得轻松的同时,尽可能吸收多的知识点,无形中提高文学素养和备考能力。比如对开篇这两副对联的典故,书中就用简洁的故事进行展开,对其来历也做了如实客观地解析。

其次,对每个名著的分析小标题和内容非常注重逻辑,读起来目标明确、省时且印象更加深刻。还是拿开篇的《聊斋》为例,先从两幅对联解析开始,为蒲松龄及其这部作品做总的概述。紧接着,分别从作者生平经历和作品内容两个方向展开。

作者生平并非平铺直叙,而是从故事中凸显其品格中的坚韧和顽强、自强自立的一面。将蒲松龄的一生分割为六个阶段:读书进学、科第举业、南游做幕、游学生涯、毕家坐馆、撤帐归老。以故事串联,通俗易懂,过目不忘。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切亲近的蒲松龄。

在对作者全方位了解的基础上,再去理解他的作品,显得容易得多。这也提醒我们读名著,最好从读人即读作者开始,只有了解一个人,才能深入其作品,揣摩其所思所想。

接下来第二部分便是深入分析作品《聊斋》,首先总结作品的主旨,这也是我们阅读必经之旅,离开主旨很难读懂一篇文章,更别说一本名著了。主旨基础上,着重分析《聊斋》的四异:异类、异事、异情、异境,故事为章,条分缕析、案例充实经典。

通过书中的分析,我深刻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蒲松龄的这本志怪小说,取材几乎都与他生平经历有关,妖魔鬼怪的贪念嗔痴,更是现实人性的深化,而其中商人、文士、官僚、贫民的一言一行,皆与他所经历之事,源自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思提炼。

最令人惊喜的,作者将《聊斋》近五百个故事进行比较,整理出读者最感兴趣、话题度最高的榜首百篇,为小读者节约大量时间,而这个整理过程,作者是从众多版本中挑选出的十家代表性版本,并按出版时间罗列出来。

我惊喜于作者的周到细致,本着为孩子节约时间,降低名著阅读难度,更在无形中传递出阅读及甄别的方法,比如如何挑选经典,这个过程的展示,便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过程。

最后,针对这本名著,作者发散到这一类书——文言名著的难读,作者解析文言文的阅读密码,以文中具体段落、句子为案例,详细展示如何阅读,其方法易懂、操作性强。

很多时候,我们读名著,源自名著的经典,可真正读下来,能读懂多少,吸收多少,运用多少?跟我们的认知方式和阅读方式有关。读名著到底读什么,阅读的思维方式真正是需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套《非一般的阅读课》立足精选的是十二本名著,囊括古今中外经典文学,涉及到自我、社会、读书、学习、人生态度、爱情、家庭、友谊、文艺等方方面面,小读者们不仅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学到优秀的思维模式。

这是一套手把手教中学生如何欣赏名著,学到名著阅读的思维的书,从名著知识、阅读学习方法、深度思考、进而落实行为,学以致用。从而往后人生,无论拿起什么样的名著,都能真正读懂其深意,最大限度为己所用,修炼自我,掌控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