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经典读后感有感

《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经典读后感有感

《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是一本由[英] 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读后感(一):一本初级人士向中级人士过渡的指南

很浮躁得看了看,毕竟平日里还有课程。

这本书比较完整的介绍了从水晶宫开始的设计时代。作为消遣读物或者是普及性的读物,这本书已经做得足够出色了。

非常欣慰的一点,是文字里提到的作品,会在评注一侧标出作品在这本书里的附图编号。由此看到作者(抑或编者?)的良苦用心。

《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读后感(二):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

本书清晰勾勒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建筑与设计领域“新艺术”的的景象。重点介绍了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的建筑师。作者认为意大利队20世纪的建筑设计未出现杰出的人选。

作者Nikolaus Pevsner 英国美术史家。

代表作有:

1. the buildings of england 《英国建筑》,46卷,涵盖英国诸郡,是20世纪的杰作之一。

2. outline of eurpean architecture《欧洲建筑纲要》长期作为标准的教科书。

不仅在建筑领域,在绘画、雕塑和设计诸领域也有研究成果。

《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读后感(三):豁然开朗的城市回顾

现代都市充斥着迷宫般的街道和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如果我们不是那么悲观的话,应该承认城市有着其伟大的迷人之处。然而很难从纷繁的表象里整理出城市发展的脉络,因而我们看不到一部既深入细节、又跨越百年的纪录片,它能讲述清楚城市最初的成长。但这本书做到了。

不到两百页的厚度,收集了两百多幅照片,英国杰出的美术史大师佩夫斯纳用本书清晰地再现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建筑与设计领域全新的景象。开启现代主义和城市国际化的关键性时代,在本书中犹如接连不断的幻灯片一样被简洁地回放,让我们看见了几乎所有重要的转折时刻。阅读的快感一路展开,延续,令人应接不暇。丰富的细节同时几乎可以从任何一页打开,可以放纵自己的好奇心沉湎于回想和惊异当中。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和设计的简单历史描述。它更接近一条奇异的城市街道,或者画廊,为我们呈现出时间的跳跃、天才的理念、材料的革命、审美的战争。对于那个伟大的艺术时代,我们通常更为了解的是其他领域的天才们,画家、诗人甚至政治人物。但本书却使我对这一时期的天才建筑师和设计师们肃然起敬。

两百年前,铁开始被用于建筑;画家高更对设计和工艺的精通;西班牙的狂想者高迪和他的梦幻般的作品;麦金托什独创的完美家具。诸如此类的有趣细节层出不穷,令人回味不已。当我们合上书本时,好像清晰地看到了最初的城市,它一刻未停地被一些天才的手所推动、充实、改变,直到今天这个庞杂的景象。

直到这个时候,我们终于明白,历史也好,天才也好,其实原本离我们如此的近,近得分明就是身边的城市,和我们日日走过的街道。

《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读后感(四):钢铁和玻璃材料技术与艺术

现代建筑与设计源泉读书笔记 20世纪的现代建筑与设计源泉,从时间上,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到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的新艺术运动,德国的青年风格维也纳的分离派再到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从英国的1851的博览会水晶宫,由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所设计,采用新材料玻璃和钢铁结构,突破了历史建筑风格,标志着新建筑的开端。引起的建筑艺术运动的兴潮和争议。 追溯到铁的使用源头,始于18世纪80年代法国苏克洛和维克多·路易采用了铁。最早的铸铁桥在1777年科尔布鲁克代尔大桥跨度为30.5米到工程师威廉·H·巴罗修建的家旅馆哥特式建筑的圣潘克拉火车站的火车库跨度为74米,到1889巴黎万国博览会,迪特和孔塔曼所设计的机械大厅跨度为110米和1889年法国世博会由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埃菲尔铁塔跨度为162米。 从18世纪80年代前的欧洲,从博览会水晶宫争议不断,社会革新。由英国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以威廉·莫里斯为代表谴责工业化,而走向设计复兴运动。从威廉·莫里斯的纺织品从伊丽莎白时代和英王詹姆士一世时代涉取灵感到英国住宅复兴运动,源于从英格兰都锋和斯图亚特建筑涉取灵感,都毫无原创性,没有脱离历史主义束缚。到1883–1888年新运动的兴起,1889年巴黎博览会的埃米尔·加莱的玻璃器皿、杰出画家高贵的陶瓷手工艺品、吉尔伯特金属雕刻家贵重小型作品和青铜的纪念性大型作品到安东尼·高迪,用和铁材料和玻璃陶瓷材料运用到建筑装饰巴塞罗那比森斯公寓的半摩尔式和星状铁栅栏、古埃及公园的玻璃和陶瓷材料装饰。以及到1892年–1893年的霍尔塔的保罗埃米尔杨松路6号的楼梯,细的铁柱和细薄的卷须铁栏杆,名闻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又称装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将新材料的钢铁结构和玻璃,高迪把新艺术运动的装饰发挥得无与伦比。到德国的青年风格社会方面机器生产工业化、奥地利的分离派的美学方面、维也纳的建筑转向直接、方形等。而铁的出现钢在外部与玻璃结合成为技术最实用于工厂仓库、办公大楼的材料。1898伯恩哈德·泽林所设计的柏林蒂茨百货商店大胆使用玻璃商业建筑。法国的埃克托尔.吉马将新材料设计大都市地下铁路和1897–1898年的贝朗热城堡、1899年的巴黎地铁设计路口。都是直接采用新材料钢铁和玻璃运用。 而在英国美术运动的时候,1890年美国确立国际领导地位,19世纪40年代国际办公大楼,芝加哥建造摩天大楼,以及1895年沙利文的信托公司大厦建成。走向国际风格,的商业建筑。标准住宅美学的赖特,创立了独特风格。到霍尔德1899年《明天的花园城市》出现在伦敦,由帕克和昂温所设计是工业城市和花园城市的里程碑。而现代国际风格采用混凝土、铁和玻璃没有装饰采用机械简单的粗野方式,到至今形成美国般、香港般的冰凉高楼大厦建筑,是值得我们思考材料与艺术,从时间的演变,建筑形成无装饰的国际主义风格。

《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读后感(五):【泛读】老调重弹

佩夫斯纳的上一本书: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580498/)讲的内容其实与这本书类似。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这本书主要讲了现代主义的三个源泉:新艺术运动,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有19世纪工程技术的发展。此外,还论及了早期现代主义的发展。而本书,与上一本的主要内容几乎重叠,直接只讲了现代建筑和设计的源泉,但不同的是,显而易见但界限比较模糊,佩夫斯纳扩充了源泉的来源:功能主义的时代背景,英国住宅复兴运动和主要的建筑师比如麦金托什的实践影响。同时也减少了两个个源泉:19世纪末艺术领域,主要是绘画领域的影响以及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

之所以说显而易见是因为这本书由于作者结构组织以及书本编排的种种优点,使这本书读起来,理解起来毫不费力,而说界限模糊是因为:第一章的时代风格以及最后一章的国际风格既可以作为现代建筑和设计的源泉,也可以分别作为时代背景和源泉影响下,现代建筑发展的表现或者结果。由于新艺术运动基本上与功能主义不搭边,所以将功能主义的时代风格归于源泉是合适的,但新艺术运动有又一个矛盾点,那就是作为仅集中在装饰术和平面绘画领域的新艺术运动,何以影响了庞大的现代建筑和设计。而最后一章,国际风格中提到了标准化,立体主义和风格派也确实可以作为现代建筑和设计的源泉,但是偏重建筑师和建筑的罗列削弱了这种感觉,因此我毫不犹豫的将之归为表现和结果,而非源泉。

泛读构架:

第一章 时代风格。

主要讲了功能主义的出现,影响,而渗透在功能主义之中的是新材料的运用以及与之对应的新的形式的产生。因此,本章的功能主义其实将内涵扩大了,并非是我们所知的“FFF(Form follows Function)“的3F功能主义,而是将抽象的功能和形式的关系中,形式的对立面进行了扩大,即将使用真实的材料,真实合理的结构以及与之对应的形式,也归入了功能主义中。而作为功能主义的另一个延伸,建筑和艺术的社会属性也成为了现代建筑和艺术的源泉。因此,为人而设计也成为了现代主义建筑和艺术的指导思想,虽然在现代主义晚期”为人而设计“的思想已然烟消云散(雅马萨奇的那个住宅区被炸毁)。

不解的地方在于文中对“红屋“壁炉中功能主义的论述,”在烟冒出的地方垂砌砖层“为什么体现了功能主义,众所周知,在有跨度的部位应该加一道过梁或是拱的。

第二章 新艺术运动。

这章主要讲新艺术运动。从产生到发展,可以看出到新艺术运动后期,已经有艺术家开始超越原本的新艺术运动,开始向新的方向发展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作者给出了新艺术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影响的原因,虽然不免牵强,但也解答了困惑,那就是新艺术运动所具有的超前的革新方法,“对延续下来的19世纪历史主义的拒绝,是艰辛自己发明创造的勇气,是关注日常用品而不是绘画和雕塑。“二是,佩夫斯纳将高迪,归入了新艺术运动建筑的阵营,而且是最后一个”新艺术运动建筑师“,从高迪那些迷幻的曲线和色彩中可见一斑。

不过,不赞成佩夫斯纳的一点在于,他将霍尔塔(Horta)也归于了新艺术运动建筑师一流。虽然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特别是霍尔塔的建筑中,大量可见铁质的曲线窗扇,大门,但是这也仅仅是装饰术,能够称之为新艺术运动建筑师的有且只有高迪一人。虽然高迪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摧毁了新艺术运动:墙面的倾斜和不规则的空间使以装饰术为主的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品无处施展拳脚。即使有,那也是高迪自己的东西。

第三章 英国的新动力。

这章等同于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但也扩大了,包涵了英国住宅复兴运动等。依然提及了麦金托什,肖,以及沃伊奇等建筑师。不同于新艺术运动,英国的新动力更注意传统材料的处理和表现,以及当地传统建筑的传承。与新艺术运动相比,英国的新动力跟功能,更理性。

第四章 艺术与工业。可以一定程度上等同于19世纪工程技术的发展。不同的是,加入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的部分,使之也成为了现代建筑和设计的源泉。

至于第五章,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从建筑到城市规划,各个方面的发展和举例。

不在乎这本书和作者另外一本书的写作时间的差别,但是两本书对于源泉,这种本质性的问题的归类有差别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