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凯恩舰哗变读后感锦集

凯恩舰哗变读后感锦集

《凯恩舰哗变》是一本由[美] 赫尔曼·沃克(Herman Wouk)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5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凯恩舰哗变》读后感(一):平淡的哗变

这本书挺厚的,感觉有点太平淡,没有太多的情节跌宕。讲述了一艘老旧的驱逐舰上,性格怪异不近人情的舰长奎格,如何“努力地”争取到军官的哗变。其实,哗变也不是那部电影《红潮风暴》那样的激烈和不可调和(发不发射核导弹可是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死),所谓的哗变只不过是在台风袭来的时候,副舰长马力克和值日军官基思一起,剥夺了惊慌失措的舰长奎格的权限,以挽救整艘船。而更多的铺垫,在于凯恩舰上一堆的琐事,草莓事件割断绳缆事件用水事件等等,让马力克、基思等人觉得舰长脑子可能有问题。台风时的哗变也不过是以上问题积累的结果。因为铺垫花了太多的笔墨,等到事情发生了一点都不觉得有啥问题。我觉得这是这本小说不成功的地方。

而基思的恋情写得也很弱很无趣,阶级差异两人都清楚,我是绝对不看好,不过happy ending貌似是应该的。

不过大概最终作者还是要圆回来,大意是,击败希特勒还是要靠这么舰长们,尽管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他们才是一线的英雄。

《凯恩舰哗变》读后感(二):关于成长

读这本书的原因其实主要是因为话剧,想知道更多关于格林渥的故事。但是读完才发现其实书中的主角是基思,一个在剧中,只出现了不到3分钟的小人物。而《哗变》这个剧,也只是整个凯恩号哗变这个故事一个短小的截面而已。凯恩号哗变,其实是一个更加丰富的故事。一个更多关于成长、勇气的故事。

由于这本书成书时间很近,所以这个故事跟我们现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有太多的相似性。一群眼高于顶的大学生,参加海军之后,发现每日的工作是如此的单调且乏味。一个能力有限的舰长,因为能力有限,在压力之下,变得固执己见、吹毛求疵,不通事理…这不就是现在工作的日常么?见过太多这样的领导,也见过太多这样的同事。同事们永远吐槽这这样的领导,而领导们也抱怨着少爷兵们不好带。但是这本书的三观很正,没有去刻画谁对谁错,而是倡导着一件事情,就是不管内在情况是什么,妥协,隐忍,然后把事情干好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奎格是不是疯了不重要,重要的是凯恩号能在战争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斯思最终的的结局是,勇于承担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成为了凯恩号最后一任舰长,并且娶了梅。

但是,个人看来,凯恩号所参加的战争是正义的,似乎可以让妥协隐忍似乎都变得有价值。不过,现在平时碰到作妖领导,都是为资本家的利益,那妥协隐忍还有任何意义么?

《凯恩舰哗变》读后感(三):威利.基思是不是就是沃克?

我好奇的是最后他有没有如愿以偿,娶梅温回家了呢?

德.特里弗的管理那么乱七八糟的,简直是没有管理,却能在扫雷演习中拔得头筹;而凯米斯船上的舰长把整艘船管理得像个艺术品一样,却会丢了一幅扫雷器具;奎格船长的管理就不用说了,他是那种最糟糕的管理者,在他的船上有四种做事的方式,正确的方式,错误的方式,海军的方式和他的方式,只能用他的方式做事。

如果他是一个英明的管理者也就罢了,偏偏他自视甚高,但又毫无本事,第一次出海就出了丑,把那个破破烂烂的船搞破一个大洞,我擦,我简直看得要笑起来了。一开始想把错误赖到机轮头上,后来发现蒙骗不过了,还是不认错。

训人时不分时机,让自己的船在海上打转转,最后把拖靶的绳子割断从而丢失了靶标,可以捞回又逃避责任不捞回,然后被上司训斥。

参加战争时,表现得像个被吓软了腿的小毛孩子,超怕死啊,就从来不敢正面面对炮火与攻击。

作者只是很平常的在叙述事实,但是旁观者愤怒不已呀,真是太牛了。

庭审那一段,超精彩,那个格林沃尔德,看上去犹豫纠结的飞行员,把完全不利于已方的案件干净利落的翻了盘,最后还是好人得救啦!看得爽死了。看得更爽的是他对基弗的评点,让这个军旅作家人格上的污垢无处可藏!

这本书值得看好几次,不过没什么时间细看。有点可惜。

讲真,作者好牛,我看过他的其他两部小说,战争风云,战争与和平,都好看得不要不要的。

《凯恩舰哗变》读后感(四):最好的版本

作为原著书迷,我不管是对电影版还是话剧版,都感到失望。

电影版似乎在努力忠于原著,尽力把它拍成一个海军军官成长史,却因为鲍嘉过于星光四射,导致力不从心,不知所云;

话剧版受限于空间,只能大刀阔斧地删减,使那场哗变成为主线,让奎格和格林沃尔德成为主角。虽然获得好评,但在我看来,剧版完全背离原著主题,脱离基思的成长历程,彻底把他变成一个配角(在电影版里至少还是故事叙述者)。

但原著既不是电影,也不是话剧。

它其实很简单,就是威利·基思如何从一个怯懦、消极的纨绔子弟,脱胎换骨般地变为独当一面的舰长。他经受过很多考验,从父亲去世,海军学校的考核,到凯恩舰上种种不公平对待,最后到血雨腥风的战场。发生在凯恩舰上的哗变,也并非意在抨击对老兵的冷漠、人性的异化,它只能算作一个“激励事件”,考验中最为重要的那个,使基思不断思考并成长。

看起来很俗套,不是吗?好莱坞经典成长片套路,毛头小子最后获得成功,抱得美人归。

可它有我喜欢的主角,就够了。我喜欢的是不断进步,顽强坚毅的基思,而不是头脑简单,只会大喊大叫的基思。

只有小说符合。

《凯恩舰哗变》读后感(五):读于上海封控期间 ——2022.4.17

凯恩舰是个极好的隐喻,一艘破破烂烂,年久失修的战舰,在宏大背景下背负着边缘性的任务,舰队上的人也因为它,而需要同生共死;在特殊的环境下, 正义和文明,个人性和忠诚都需要被重新思考;

罗兰·基弗受到时代的影响是最早也是最彻底的,本来精明的军校滑头,兜兜转转在航母上意外契合了马革裹尸的时代想象;对于主人公威利,跟刚参战时的国家一样“年轻、幼稚,被富足和好运惯坏了,但内在自有一种来自健康血统的刚强”,向着传统的英雄主义号召,凯恩舰最后一任舰长,感受到舰艇给人造成的机械化的改造,也逐渐能从行走的甲板上获得力量;威利的梅·温感情线从故事性上与主线关联并不大,但也和威利家庭的改变一样,凯恩舰总归不是孤岛,度日如年也会等到返航的一天,海上一日地上也是一日,所谓崩塌不止来自神风突击队的自杀式袭击,这些崩塌也发生在家乡,也发生在内在;

威利之前的三任凯恩舰舰长:德·弗里斯,经验丰富且充满个人魅力,在军队纪律和个人性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奎格舰长,“这个制度生产的一件废品”,像神父将真实面目躲在令人畏惧的偶像背后,内在是扭曲的人格,在最后格林沃尔德的醉语中,也承认奎格这样的人的部分价值,但像凯恩舰总要靠岸一样,奎格所代表的人,在背负但也在毁灭;

汤姆·基弗更像是古怪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接纳现实,厌恶现实,但也明白如何从阶段性的噩梦中明哲保身,“假设自己是一个傻瓜,并由此选择行事方式”,甚至完成自己初期的积累,“等这段荒唐的时间结束,这个世界依然要听从睿智且有教养的人”,转型小说家之路也免不了污点,曾在袭击中从军舰跳下,曾在法庭上背向马利克;

舰队靠岸,雾气消散,基思舰长重又变回威利·基思,向战争期间的自己宣告死亡;黏腻的黑烟和火药呛人的气味,会被遗忘;全舰各个岗位的肌肉记忆会消失;他们驾驶凯恩号在两大洋穿行时,也不如后方的民众更了解自己是参与多么宏大的战役;有人从历史中得到,“煽燃的记忆的余晖”,但也许并没有人学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