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结婚十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结婚十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结婚十年》是一本由苏青著作,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结婚十年》读后感(一):对于女人感情生活的怪圈,苏青是清醒却还是要一头扎进去的……

《结婚十年》讲述苏青十年的婚姻生活,其中不乏有快乐,伤心,可谓五味俱全。在这书里,苏青首先是一个女人。我不会说她是作者,她是一个亲历事件的自述人,她的坦白与直率,让她不像那些文饰过多的作者。

她赤裸裸的暴露民国时代女子婚姻生活的窘迫,暴露对性的厌恶与向往,暴露作为一个商品女人最终悲哀的结局。

“花的娇艳是片刻的,蝶的贪恋也不过片刻,春天来了匆匆间还要归去,转瞬便是烈日当空,焦灼得你够受,于是你便要度过落寞的秋,心灰意冷地,直等到严冬来给你结束生命。”这样的比喻,女人一生的爱恋,是无奈而又最终心灰意冷,这种明澈的清醒,她到底是明白的,可她到底还是要一头扎进去的。因为她是女人,谁叫她是女人呢?她到底不能大胆的跳脱出来,她冒犯的挣扎着喊了出来,可到底是焚身自毁式的消极苦闷。“饮食男,女之大欲者也。”,民国女人的生活,终究离不开男人二字,就是放到如今,一如既往,女人总归会面对婚姻、成为妻子、成为母亲,面临琐碎,面临失望,像一个循环的圈,谁也没跳脱过。

《结婚十年》读后感(二):读《结婚十年》

一开始只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偶然遇到,不知谁为苏青,不知内容如何,但也竟接连借来读完了。原因是女性题材的作品太吸引我了,再加上我同时期在看文化研究中《性别与传播》这本教材,苏青的书真真是研究中国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代表。我读时常常忍不住向周围人分享感慨:“哎,太厉害啦,20世纪初我国社会都有思想这么先进的女孩子了!”“哎,这种话她都敢说,这不也是我们的心声吗?”

苏青的文字不比张爱玲的华美,但朴实中却也异常吸引人,跟着她的叙述,好像也切身经历了一位民国女性的结婚十年,尤其是她描写的生育经历。在那个年代能主动提出和丈夫离婚并靠写文养活自己及孩子,是着实不易和着实令人敬佩。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结婚十年》上篇,因为下篇有太多和男子的纠缠了。苏青的却是带有固执和骄傲的人,大概这也是所谓的“文人风骨”

有人说苏青的这本书是使未婚女孩恐婚空育的教材,这的确是一个婚姻的悲剧,但觉得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女性主体而言,苏青的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女性自主自立意识的。从婚恋角度而言,这里面有很多金句,上个世纪恋人夫妻相处之道在现代依然适用。总之,要去热爱,要去追求。

《结婚十年》读后感(三):《结婚十年》杂感

大一时现当代文学课老师是让读《结婚十年》的,可是那个时候刚进校园的我觉得婚姻似乎离我很远,看这本书时也只是匆匆翻阅,并未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两天偶然打开喜马拉雅,又细听了一遍,很受感动,仿佛我深深地体察到了她书里的那些悲哀。

伴着她的文字,我看着她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结婚,生孩子,养孩子,生活在一地鸡毛的琐碎之中,年轻的容颜就在这些琐事之中消磨的暗淡下去了。她想写作,看书、读报可是丈夫看了会不高兴,觉得这是要与他争得某种平等,于是,她便躲着丈夫看,躲着丈夫写,这让她在死寂的生活里获得某种小小的欢愉。这还是在上海小家里才有的乐事,在丈夫崇贤的家里,所要应对的琐事很多,要按老派规矩给公婆请安,还要忍受不好相处的小姑,自己一个人在孤寂的大宅子里忍受着孤独,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襁褓中的婴儿。而这个给她带来安慰的小生命她也不能亲自喂养,因为家里盼望着她早日生一个男孩子。

她以为,为了孩子她可以忍受着一切,可是崇贤的变心还是打破了这一切,公公死了,她也得了肺病,梧桐叶落下来,她拾起一片,仿佛要抓住些什么。

《结婚十年》读后感(四):梦醒了的女人

前几天下班后,闲逛书城。无意间看到了苏青的结婚十年。在接下的两天,只要有时间,我都捧着这本书在看。这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作者虽强调不是自传,但小说的内容都是根据作者亲身经历改编的,记述的女主人公与她的丈夫,结婚到离婚十年的生活。一个女人的十年,结婚、生子、别离、婚外恋、养家、离婚。这十年,大约有一半是放在抗战这个大背景下的。结婚十年,女主人公从一个坐在花轿里担心花轿的吊死鬼会突然降灾的单纯少女,到一个靠卖文养家的强硬少妇。改变的心酸,作者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去描写心理变化,但是悲伤的情绪却跃然纸上。

女主人公,或者说作者是位很倔强的女性。我想是因为她的性格不应该属于30、40年代的中国女性,注定她的悲哀。好男人不会宠爱她,顶多只会认真对待她。无能的男人,要不高攀不起,敬而远之,要不只能用粗暴的行为、卑劣的言语掩盖其无能。我在想如果她不那么倔强,如果她懂得低头,或许她可以跟她的丈夫相伴到老。然而逆来顺受的女性,生活未必会比女主人公好过。再说性格是难以改变的,相伴而不相爱的两人一起终老,似乎也没有什么幸福而言。或许在那些男女极度不平等的年代,女子无才不是德,而是福。不懂得思考,不懂得追求,不懂得梦想,不懂得反抗,不懂得~~~知足长乐。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苏青的作品,我很喜欢她的文笔,朴实、真切、率直。她曾经是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张爱玲甚至说过“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这时候,女人的梦也应该醒了,

反正迟早些总得醒的。

花的娇艳是片刻的,

蝶的贪恋也不过片刻,

春天来了匆匆间还要归去,

转瞬便是烈日当空,焦灼得你够受,

于是你便要度过落寞的秋,

心灰意冷地,直等到严冬来给你结束生命。

《结婚十年》读后感(五):民国娜拉

几个月前刷微信,从朋友圈文章里面学会了一个“老词”,叫作“娜拉”,以及“娜拉走后”。后来那篇文章不知怎的看不到了。还好鲁迅先生的文章是一直在网上能找到的。

苏青和鲁迅先生大概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苏青就是民国时期上海的娜拉。苏青的种种经历,就是在具体地演绎,娜拉怎样不得已而出走,以及娜拉走后的两种局面,堕落和回来。

苏青是她所属时代的知识女性,想找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去做中学教员。然而苏青的知识和文化修养在家人看来一文不值,这些本领对她在家庭获得尊重毫无帮助,因为家庭对她的唯一期待便是“早生贵子”。苏青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因此备受冷眼和嘲笑,结婚十年中,作为知识女性的骄傲被生孩子和做主妇消磨殆尽。令人唏嘘的是几十年后的当代,即便是发达国家的皇室也有上演类似的悲剧。

苏青从家庭出走,不算是一个主动的动作,更多是被自己的家庭抛弃,是“被出走”,婚姻和家庭带给了苏青太多的伤害与迫害。头几年是生孩子的问题,后来又遭到了丈夫和好友的背叛,不得已才离婚。这个时候的苏青在上海身无长物,一个外乡人,做了多年的家庭主妇,被出走的娜拉要经历怎样的艰辛,才能成为后来的苏青呢?

苏青是在离婚后才逐渐成长成为苏青的。当时和后世对她的评价很差。张爱玲在“小团圆”中提到过苏青,用的名字是“文姬”,谐音了苏青的骂名。在世人评论中,娜拉在出走后,如果没有回来,出路也只有一条,即是堕落。苏青在离婚后生存下来,自立,成功,其中陆续得到了几位朋友和权力人物的支持,通通是男性,这看起来便把她“堕落”的名声坐实了。想她结婚十年,被净身出户,一时无依无靠。这个状态的苏青,能在上海生存下来都已经非常困难了,能在此后几年光景里就名噪一时,成为当时上海文艺界炙手可热的人物,这简直让世俗所有人都无法接受。对于出走的娜拉,如果在外面生存下来了,没有“回家”,那一定会被评价为是“堕落”了。如果还取得成功了,活得比别人都好,那一定会被认为是非常“堕落”了。

这两本书讲的大概就是这些。结婚十年,换来净身出户,是为娜拉的出走。续结婚十年,自力更生,活了下来,活得还算很好,被评为堕落。

然而造化弄人。“被出走”的娜拉,经历了“被堕落”,然后过了不久她又“被回来”了,因为新的时代打进来了。这当然又是另一则故事了。

虽然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书了,里面的不少人和事,放到现在也比比皆是。比如苏青以自己为例,叙述男女离婚后再婚的不同境遇:稍有地位的男人,中年丧偶甚至比青年未婚时还更吃香。两个人离婚后,男的能够很容易找到年龄比前妻年轻十岁的女人为妻,而女的则只可以找年龄比前夫大十岁的男人了,而后者原则上还是想娶到比她小十岁的女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