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结婚十年读后感精选

结婚十年读后感精选

《结婚十年》是一本由苏青著作,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结婚十年》读后感(一):无题

终于知道张爱玲为什么那苏青和她比较,她是愿意的,她是心甘情愿的。两个都是如此把事态看得那么透彻。一个把人性,一个把男女关系,都是看得如此透彻。事先了解张爱玲在先,张爱玲的作品又全部看过,因为她提到过苏青,于是我产生好奇,也找来苏青的作品来看。发现两个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当然我指的是他们在作品上的相似之处。比如他们在形容一个人外貌的时候。苏青在结婚十年里面形容杏英说像个鬼,是丑陋的。也让我不尽想起这句话张爱玲也说过,也是这么形容别人的。等等等等,还好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心理活动。苏青的作品发表在张爱玲之前,不免有些想法,觉得张爱玲是不是之前就看过苏青的作品,不过后来张爱玲在创作上越来越成熟,文笔越来越丰富,而苏青就慢慢的沉静了。总的来说,这两个人真的是我最爱的民国作家。我很喜欢他们的笔风,喜欢他的这种写作模式,又对整个社会,整个生活上的关系,看得如此透彻,不得不佩服。

《结婚十年》读后感(二):让人有些胸闷气短的书

杂杂拉拉写了一堆的短评,因为超过140的限制。复制粘贴结果没有了……手机打字很方便吗?

这本书是偶然逛城市之光的时候看到,因为想起张爱玲的那句耳熟能详的话。顺手添了进去。没想到竟然读了快一年,书是越买越多,看的是半本半本,每次都要鼓起很大的勇气接上。不过读完了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不过这本书读完却让人特别心塞。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女人在那个年代地位地下就只能同情吗?虽然我不知道现实如何。仅就书中所述,所有一切都是自找的。既然是包办婚姻,后来也牵牵绊绊,何不放下短暂的镜中月踏踏实实站在土地上。既然是受过教育的女青年,能够为自己争一片天地,何不早早切断羁绊何苦最终落得郁湮于心。恨不能,护不得骨肉。犹步不前却又恨别人不给自己推一把,不管这一把是推向解脱还是深渊总归是懦弱。遇到同样怯懦的贤,这样相互逃避归责的婚姻如何能幸福起来。

当然文笔还是相当的。让人读起来有清新,有莞尔,有难过。出嫁,到新婚。婚姻中偶现无疾而终的动心,到对丈夫十年的牵绊。战争中兵荒马乱的描写还是让人动容的。

不过从作者的格局来说,不会再去读她的《饮食男女》了,虽然有人也推荐过。仅此书而言,絮絮叨叨把自己圈起来如同一个怨妇一样一股脑把生活中的悲,苦,怨全端到你跟前。看多了胸闷。文中男主人公的形象倒是塑造的很传神。

总之,虽然不喜欢张爱玲的书(偶尔读一读,遣词造句也是蛮耳目一新),但是张爱玲将苏青与她相提并论还是过了。

就这些。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书评,也是无语了,哈哈。

………………………………

突然觉得或许自己也有些偏颇了,毕竟没经历那个束缚挣扎的年代,不能过多拿自己现在的观念去看待那个时代的事情。不过总归还是想吐槽几句,也就不改书评了。

《结婚十年》读后感(三):面子

苏青的文字直白炽烈,自传似的写出了女子怀青19岁出嫁到29岁时的情境。同为女子,也处在二十多岁的年龄,看着她结婚时候仿佛还是个孩子,到了婆家虽没有受到多大委屈,但是万事都是不由自主,委曲求全。女子在婆家眼里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怀孕时因觉着可能是男孩便对其百般的好,发现是女儿就瞬间变了脸,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觉得面上无光。

一个书的女子怎能甘心做主妇,空闲时读书投稿却遭到丈夫的冷嘲热讽,他的内心里是恐惧的,害怕妻子的收入高于自己,又是脸面无处搁。

战乱时还未曾坐月子便携子仅和一个女佣逃难之家的女子,丈夫却因为送别人被挤上了返程的车,女子回到家,发现丈夫安然在家,假做要去寻找妻女的样子,而自己却“像个鬼”。丈夫仍是有着那种自尊和面子,局势稍有平静便想回到上海谋生,怀青不愿在不由自主的婆家,想同去,婆家便决定让新生女儿的乳母带其到乡下养活,只因是个女儿,这和抛弃有什么区别?带去的银钱以及好穿的都叫那个乳母给了自己的孙子,甚至是最后女儿生病,乳母只是敷衍了事,她的二女儿只活了21个月。

到上海后,妻子为了丈夫怀了第四个孩子,却被嗤笑为“低等的容易结胎动物”,只因家里经济不甚宽裕,没钱请人照顾丈夫喜爱的三女儿。

及至最后失去工作的丈夫崇贤过着颓废吃酒的生活,甚至是与妻子的朋友发生了婚外情,妻子的容忍在丈夫眼里却是一种报复,动辄对妻子拳脚相向,妻子除了要照顾新生的儿子元元还要在深夜写稿赚钱,终于累至肺结核,所幸遇到了善良的医生,性命无虞。

女子的一生似乎都活在一个虚荣的面子阴影里,封建的礼教似乎很易把过错放到女子的那一面,红颜祸水,似乎连女子的存在都是一种错误了。历史也是一部男人写成的历史了。我甚至在想,那些使朝代覆灭的”祸水“会不会就是诸多沉冤历史女子幻化出的报复性的集体无意识,非要在男性独裁的历史上留下一缕残香,一道伤痕。

《结婚十年》读后感(四):歧路有佳人

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结婚十年》

看结婚十年,本是奔着“自传体小说”去的,以为可以从中窥见当年与张爱玲同为“海上姊妹花”的苏青真实生活点滴,在新知民国女性的婚姻里得到些许启发,却不想与悲情撞了个满怀。

剥开书皮,粉红色封面就让人有些消受不起,更遑论其中令人闻之兴叹的繁文缛节和琐碎家常。

文字里的苏青有点颠覆我对“民国女子”的印象:语言直白泼辣,不擅长细腻的情感描绘,愣愣一个直肠子。她太实话实说,一毫一厘地计较自己的损失,那些细微转折的精神体验,都放到了后头去;说她下笔庸俗,也不公平,看她当编剧用词雅驯,实在好功底。她只是太务实。

然而就像书中“徐秀才”无心的一句:女人应该像一朵花,吐着娇美,透着聪慧,过于实用是不足惹人爱怜的……”

至少不足惹男人爱怜。

你看胡兰成与张爱玲,那短暂的恋情在整个文学界被讨论得沸沸扬扬,写成小说数本,研究者众,而纵观苏青一生,比小说精彩数倍却鲜被提及。大概因为丈夫不是胡兰成,不会在传世作品中留下其清丽脱俗独具有倾世魅力的篇章。所以我们推崇秀笔一支的胡兰成,就像渴望拥有一个会拍照的男友一样。

出生书香世家父亲恋妓弃家早逝,母亲孱弱维持家族门面,无钱供她上学只好早早定下婚约,丈夫懦弱新婚出轨,因连生四女饱受小姑刁难婆家白目,离婚后独自抚养儿女却留得母女反目,用自己的经历写文投稿接济落魄前夫,一生有过数段露水姻缘(胡兰成也曾是她的炮友),男友遍及军界政界文人圈,情感却终黯然收场,为求生计作“汉奸”被唾骂,坐过共产党的牢,以看门人的身份退休,最后贫病交加,吐血而亡。

张爱玲一生孤高,却认她这个朋友。了解她的人,知道她的人生理想不过是“有一个体贴的,负得起经济责任的丈夫,有几个干净的聪明的儿女,再加有公婆妯娌小姑也好,只要能合得来,此外还有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做点心请他们吃,于料理家务之外可以写写文章。”

她有一个单纯的理想,却最终得到复杂的人生。

王安忆写苏青,开篇便说:“总觉着五十年代的上海,哪怕只剩下一个旗袍装,也应当是苏青,因为她是张爱玲的朋友。”

仔细想来,这对“海上姊妹花”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同样出身大户人家,同样因爱伤痕累累,最后的离世方式也同样是花落人亡无人知。

苏青独立,其实她终生想有个依靠。苏青勇敢,但不是因为她愿意勇敢。苏青吃尽苦头,她却最怕吃苦。苏青在生活中赤膊上阵,可是根本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完全是被迫地,她熬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女汉子。

《结婚十年》读后感(五):围城哇?

四处遍寻不得,在成都图书馆的意外收获。

婚姻的本质是为了种的存续,而不是爱的圆满,人人想两者兼得。结果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长辈自是更看重前者,哪怕他们在潜意识里并没有意识到。不管子女如何爱得死去活来,也不管你成天念叨什么唯一真爱。只要子女日子平安、相处和睦,配偶是姓王还是姓李,长辈都无所谓。

不管催婚、结婚还是离婚,长辈都觉得为子女费劲了心血,可子女还是不省(xing)事儿;子女却觉得自己失去自由,过得委屈,只为了照顾老人的感情和体面。可等自己老了,不也做着和当年父母一样的事儿。

当妈的带着女儿去外面玩了一下午,回到家奶奶问孙女:“跟妈妈玩得开心吗?”孙女说开心。奶奶立马不高兴了说:“看来奶奶白疼你了,既然和妈妈这么开心,过几天奶奶就走,你和妈妈过吧。”本来开开心心的孩子一下子吓哭了,慌了手脚不知道该怎么挽留奶奶,奶奶这才满意地笑了。

要是我,肯定会数落不懂事的老人,不该用这种反应去试探小孩,这明里暗里是教小孩要照顾长辈的玻璃心,还要学会察言观色。但这种老人估计会轻描淡写的回敬:“我不过和小孙女开个玩笑,你这个大人还真是多心!”

再加上亲戚邻里的指指戳戳。呵。亲戚邻里也是个神奇的人群,但凡你说什么话,他们都能往最偏激最坏处去想,让你不得不谨言慎行,唯恐一句话说不明白,损了他们的体面,伤了他们的玻璃心。

你要是过得不好,他们会话里带刺、给你冷眼;为了争一口气你必须过得好,但你又不能过得比他们好,不然他们气忿不过;你不能真穷也不能哭穷。互相都在听、都在猜,品着话里透着的味儿,但都不挑明,当下闷着、维护着表面的和气,只待日后有机会再翻出陈年谷子给你好看。

可能会说这是老年人的痼疾,但年轻人也不见得开明宽容,更多的学识只让他们玩出了更多的花样,小心思也更加的隐晦。人啊,都只顾到自己的为难,不顾到别人的为难。定下了各种规则,但最先违反规则的往往是自己,继而找理由为自己开脱,让内心好过。当然,规则都是给别人的,理由留给自己。

很多男人总想找个聪明有学问的妻子,但也只是为了装点自己的门面。起初称赞着女人哄她开心,可一旦到手,妻子若处处胜于他,便老大不高兴。她不论多牛,他都希望她尊着他、宠着他、仰视着他。

常听到有些在职场或学历上有了提升的女人,会和永远原地踏步的老公离婚。我想有些不是因为她自私绝情,而是枕边人自己做着大梦,还要老婆像哄熊孩子一样尊他为王。

也看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不容辩驳。怀胎十月,哺育喂养,其中辛苦,男人永远无法理解和体会。

当然,生活里,男人有男人的苦和不易,但从书里,我只看到了褊狭、胆小、好面子、没有担当。

在婚姻里没有谁过得轻松,但凡感觉过得轻松的,大概是因为有人替他(她)兜底,而他(她)对此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就是觉得理所应当、视而不见。

这书是近80年前的书,建国前了,但现在看来,婚姻、夫妻、家庭什么的,都还是这般鬼样子,没有什么质的变化。

编辑很粗心,有不少错别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