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苏青:风从海上来读后感锦集

苏青:风从海上来读后感锦集

《苏青:风从海上来》是一本由江晓英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青:风从海上来》读后感(一):读到了不一样的苏青

在作者的笔下,读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苏青,一个感性、知性和美丽融为一体的女子形象呈现眼前。上海沦陷时的人写苏青,‘横看成岭侧成峰’,心态和心境等各种原因,不是面目不全就是面目全非;周良材写的《追忆苏青二三事》,贴近生活中的性情苏青,张扬而活泼,开朗且热情,他与苏青是戏曲班的同学,可以近距离接触,感知新环境下成长的苏青,脱离了心理束缚的苏青。” 这是女作家江晓英最新人物传记《苏青:风从海上来》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实际上也道出了传记文学创作上的难度与限制:既

《苏青:风从海上来》读后感(二):风从江上来

民国是很多文人心心切切向往的天堂,因为那个时代,虽然动乱,但却大师辈出,人才辈出。今天我们就单单说一说民国的才女。女性在历经几千年夫权社会的压迫后,在那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她们迸发了,涌现出了一批批的个性张扬的女性人物。所以,新业文化出版了这一“丑牛系列之民国的婉约”,专门讲述民国才女的生平秩事,从而管中窥豹,领略那个特殊的时代民国女性的风采。

我手上这本《风从海上来》便是这一系列中的一本,主人公是与张爱玲并称“海上姐妹花”的苏青。说实话,在读本书之前,我还真不知道有苏青这等人物,而张爱玲的大作倒是拜读过。因此,我对这位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便好奇爆棚了。读罢此书,掩卷沉思,浮现在眼前的是一位跳脱欢腾但又坚韧不屈、重情重义的奇女子。

苏青最出名的作品是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在《风从海上来》中,作者认为自传体与小说完全是矛盾的,而苏青之所以要用这样一对矛盾的词语定义自已的作品,便是在那个半开放、半封建的社会之下不得已的选择:她写的是自传,但语词尖锐、一针见血,言辞犀利,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艺术化处理,归为小说一类。而作者正是从苏青的两部作品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苏青,让作者在读书的同时,跟着苏青走完了她短暂又漫长的一生,跟着她走过无忧的童年、青涩的少女时代、艰难的婚姻生活以及更为艰难的谋生谋爱、凄凉的晚年生活,跟着她一起喜、一起爱、一起乐、一起悲、一起哀,一起体会为人母的喜悦,为人媳的难过,为女人的痛楚,为商人的精明……可以说,作者是在充分拜读、了解了苏青的作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后,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佳作。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本书的作者,这也是我这篇评论之所以叫做《风从江上来》的原因。拿到书时,很惊喜的发现作者江晓英是四川内江人,居然是我的同乡,标题中的江,既是江晓英的姓氏,又是她的出生地。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时刻为书中文采打动,也惊讶于本书的编排:按苏青的人生轨迹分为了七篇,而在每一篇的结尾处,都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一个章节叫做“掩卷”,乍一看好似与行文无甚关系,实际上,却是对苏青这一段人生经历的总结,而且文字精美,可以当作一篇独立的散文。像第一篇的掩卷叫做纯真年代,全是关于童年的,来体味体味这样美好的文字吧:“当短笛,老牛,炊烟,犬吠,斑驳的黄昏,日复一日走向古老的门楣,有些回忆便从春联中跳下来,童年,回来了!”多么生动,这样的语句,只有蕙质兰心的人才能写得出。

更令我惊喜的是,江晓英在文中还提到了电视剧《天道》,这是我少见的看过两遍甚至还想看了又看的电视剧!我有一种找到了知己的感觉。

顺便说一句,我不会找苏青的《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来看,因为看了本书,我已深深折服于苏青对生活的洞察力,在还没有对婚姻失望之前,我是不会看的,因为写得太透彻了!

《苏青:风从海上来》读后感(三):风从江上来

民国是很多文人心心切切向往的天堂,因为那个时代,虽然动乱,但却大师辈出,人才辈出。今天我们就单单说一说民国的才女。女性在历经几千年夫权社会的压迫后,在那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她们迸发了,涌现出了一批批的个性张扬的女性人物。所以,新业文化出版了这一“丑牛系列之民国的婉约”,专门讲述民国才女的生平秩事,从而管中窥豹,领略那个特殊的时代民国女性的风采。

我手上这本《风从海上来》便是这一系列中的一本,主人公是与张爱玲并称“海上姐妹花”的苏青。说实话,在读本书之前,我还真不知道有苏青这等人物,而张爱玲的大作倒是拜读过。因此,我对这位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便好奇爆棚了。读罢此书,掩卷沉思,浮现在眼前的是一位跳脱欢腾但又坚韧不屈、重情重义的奇女子。

苏青最出名的作品是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在《风从海上来》中,作者认为自传体与小说完全是矛盾的,而苏青之所以要用这样一对矛盾的词语定义自已的作品,便是在那个半开放、半封建的社会之下不得已的选择:她写的是自传,但语词尖锐、一针见血,言辞犀利,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艺术化处理,归为小说一类。而作者正是从苏青的两部作品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苏青,让作者在读书的同时,跟着苏青走完了她短暂又漫长的一生,跟着她走过无忧的童年、青涩的少女时代、艰难的婚姻生活以及更为艰难的谋生谋爱、凄凉的晚年生活,跟着她一起喜、一起爱、一起乐、一起悲、一起哀,一起体会为人母的喜悦,为人媳的难过,为女人的痛楚,为商人的精明……可以说,作者是在充分拜读、了解了苏青的作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后,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佳作。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本书的作者,这也是我这篇评论之所以叫做《风从江上来》的原因。拿到书时,很惊喜的发现作者江晓英是四川内江人,居然是我的同乡,标题中的江,既是江晓英的姓氏,又是她的出生地。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时刻为书中文采打动,也惊讶于本书的编排:按苏青的人生轨迹分为了七篇,而在每一篇的结尾处,都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一个章节叫做“掩卷”,乍一看好似与行文无甚关系,实际上,却是对苏青这一段人生经历的总结,而且文字精美,可以当作一篇独立的散文。像第一篇的掩卷叫做纯真年代,全是关于童年的,来体味体味这样美好的文字吧:“当短笛,老牛,炊烟,犬吠,斑驳的黄昏,日复一日走向古老的门楣,有些回忆便从春联中跳下来,童年,回来了!”多么生动,这样的语句,只有蕙质兰心的人才能写得出。

更令我惊喜的是,江晓英在文中还提到了电视剧《天道》,这是我少见的看过两遍甚至还想看了又看的电视剧!我有一种找到了知己的感觉。

顺便说一句,我不会找苏青的《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来看,因为看了本书,我已深深折服于苏青对生活的洞察力,在还没有对婚姻失望之前,我是不会看的,因为写得太透彻了!

《苏青:风从海上来》读后感(四):不谈风月,常谈风月——评江晓英《苏青:风从海上来》

苏青,抗战期间与张爱玲合称上海滩女作家的双璧,离奇曲折的身世与情感纠葛,与汉奸陈公博、周佛海、胡兰成等人的过从甚密,借机渔利,与她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一样为人所乐道。写这样的一个人物,如何定位,的确不好把握,江晓英《苏青:风从海上来》,我愿以不谈风月,常谈风月为之冠冕(江氏作品常用,甚至是习用的对“称说”的固定搭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对这样一位文学史甚至现代史上颇有争议,很容易引发争议的作者及其带来的文化现象,作者摒弃了全能的视角,而是从身世出发,紧紧围绕作品,尤其是苏青的代表作《结婚十年》,渐次展开与其关联的事件与人物,这样的巧妙也使得作品避免了许多的纠缠与言说不清,是一种极俭省,很妥帖,几乎讨巧的写作手法或艺术追求,避开纷繁复杂,避繁就简,如同作者喜爱的传主苏青的巧妙。

依然是追求独特的作者江晓英,作品的形式仍然独特着。

每章后面的掩卷,类似于一卷的“跋”,将卷中的意犹未尽再度挥洒,以解兴致未张之困。貌似关联不紧密,却是作者的旁白,以一页篇幅,散文诗式散淡的语言,诗意地总括一章之要旨,发乎于心,不吐不快。

口语化甚至有些随意的语言,为的是营造一种轻松悦读的氛围,尽管所写所记所抒发,文字背后蕴涵纷繁甚至深思,至少形式上的轻松,即驱走了读者心中因为传主的特殊身份与生活阅历而自然带来的紧张感。

立足家世,文学,书写文学家的传主,参以情感的曲折、复杂与无奈,文学之外,兼及性情,活络的头脑,骨子里的超凡脱俗,给人印象极深的是原来书生,旧时代的书生,还有这样的做派与言行,自是非同一般。共时性地通过对至爱亲朋一干人马事迹的看似客观的描述,与传主进行对比,加以比况,既是增加行文趣味,彰显传主独特之必须,也客观上省却了直抒胸臆带来或招致的不必要麻烦,又是极讨巧,极俭省之法。

对于苏青这样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通过其密友,双璧之一的张爱玲的口吻,传递出作者的心声,且不露痕迹,给人以客观的第一印象,所谓无技巧的技巧,从而形成与传主的传奇,出乎意料却尽之情理之中的家事、情事、文事、世事的近于客观,似乎摒弃了主观的描写,以旁证的材料加以诠释说明,似乎有更容易接受的效果,不知这是有意为之抑或不自觉使然,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动足了脑筋,追求独特的努力却是压抑不住地客观流露流淌着。

所谓风月,常关涉男女,恰巧苏氏正有此类文章甚至坊间猜测臆测推测,于是,不涉风月,常谈风月——关乎传主情感,又使得行文自然,亦使读者感叹世事之纷繁,视角之多维,人言之可怖,尽管没有大风大浪,却也读来一波三折,大有回环往复之迷离,或许如此以来,正应了民国以降数十年间哪个纷嚷嚷的社会及世像。

苏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复杂、简单,追求、奋斗,求索、困惑,尽在貌似客观中一览无余,而又足以引起思索,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底蕴与层次,如此说来,作者写出,出版这样的书稿,怕就不是一个“简单”可以概括囊括得清了。

不谈风月,常谈风月。娓娓道来,见微知著。

《苏青:风从海上来》读后感(五):·作品评论.用文字喂养灵魂的才女

·用文字喂养灵魂的才女

一一一评作者江晓英的新作民国才女苏青传《风从海上来》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治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借用本书的开头作为评论的中心,谈谈《风从海上来•民国才女苏青传》。

苏青(1914年~1982年)中国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是与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浙江宁波人。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外文系,后肄业移居上海。本书以细腻的笔墨,独特的文风,从不同的角度淋漓尽致介绍了才女苏青的个人生活以及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赏析她艰难不易的一生,探索她成就背后的付出,踏着先人的脚步,耕耘文学之地,将贫瘠化为丰满,将饥饿喂成甘甜,将瘦骨嶙峋侍候成雍容富贵,将才女的一生讲给众人听。文字是精湛的,苏青是美丽的,虽说人生无定论,但万事有轮回,仿佛天降谕旨,她的的降生,在若干年后,必定带给这片土地大大的惊喜!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苏青小时候的聪明出奇,她桀骜不驯的性格里藏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她顽皮不失大气,颇有组织力,在小伙伴们面前呼风唤雨、遥遥领先,很有大将风范。她尊重老人,珍惜友谊,与同样是才女的张爱玲情同手足,亲如姐妹。张爱玲曾说:“即使从纯粹自私的观点看来,我也愿意有苏青这么一个人存在,愿意她多写,愿意有许多人知道她的好处,因为,低估了苏青的文章的价值,就是低估了现在的文化水准。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可想而知她们友谊的厚重。

可悲的是一个能拥有友谊天长地久的女子,却不能拥有完美的婚姻。同床异梦的痛苦,丈夫对情感的玩世不恭,产床的冷清,公公婆婆的重男轻女,生活的窘迫以及抚养儿女的艰辛,还有事业处于低谷的痛苦,以上无不说明苏青红颜薄命。苏青和李钦后共养育过5个子女。苏青29岁,独子出生。在人生最美好的华年里,苏青却是频繁生育,四女的出生,真真是印证她的戏谑之言:“一女二女尚可勉强,三女四女就够惹厌,徜其数量更在‘四’以上,则为母者苦矣!”这么多孩子,一个接一个地紧跟着来到人世,先别说教育,从嗷嗷待哺起,养育就是大难题了。或许,这些难言的辛苦和困惑,苏青通过《结婚十年》来直言倾诉最好不过呢。

她是才女,却拥有痛苦的人生,她不愿屈服于命运,更不愿妥协婚姻,她要抗争,她要努力,她要解救自己,她要追求理想的生活。她的一生是成功的,她用文字喂养灵魂,她用精神抵挡厄运,她含辛茹苦地养大孩子们,她不舍昼夜地创作,她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默默耕耘,为中华民族留下来宝贵的文学遗产。在大陆最后的十年,是苏青在创作的黄金时期,在其长篇小说《结婚十年》出版之后,半年再版9次,到1948年底,已有18版之多,其他作品《歧途佳人》、《浣锦集》、《饮食男女》、《续结婚十年》也陆续出版,其中《浣锦集》被张爱玲认为是苏青最好的作品。

这部传记是作者在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形象化的语言来记叙苏青生活经历的一种叙事性文体,真实性和文学性是它的突出特点,本书中叙写的是活生生的人,点滴处,都有例证存在,没有虚构现象,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它又具有文学性,其中倾注了作者对传主的爱憎情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