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以为你是谁读后感锦集

你以为你是谁读后感锦集

《你以为你是谁》是一本由[加] 艾丽丝·门罗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以为你是谁》读后感(一):城市女子图鉴,为爱而生后的人间清醒。

诺贝尔文学奖女姓作家艾丽丝门罗可称得上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对于女姓的探讨从未停止过。每个人都想成为那个最“恰当”的人。这个词的含义在成长过程中,有的是他人赋予的,有的是自己期望的。但不管怎么说,成长过程中,谁都想成为那个更美好的自己。

层层的束缚总会来自己四面八方,伴随着人们的一生。露丝与继母的关系就是一种微妙的存在,疏远与叛逆总是胜过亲近,“半个柚子”的梗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有相似的经历,我们从不是天生就自信的站在那个舞台上的人。

文艺青年对爱情的想像总是更倾向于理想化的层面,从不甘于平淡,夸张且放肆。这亦是归属人性一面罢了,只是理想化把这一面放大了。心里期许加码,完美主义会在现实的打击下,屡屡受挫。缺爱与安全感的追逐过程中,是陷入病态的造作,还是找寻完美疗愈的出口。露丝受困于这个世界,受困于金钱的贫瘠,受困于平淡的日常,受困于这城市中虚幻的人际关系。“只有中产阶级是有选择的,如果她的钱足够买一张去多伦多的票,她的人生也就不一样了。”

“一进来就想逃出去,但又想进来,又想留在这里。”这是一种病态的人生态度,想要又想要这种决择注定会在生命的长途中败给自己。露丝还是缺爱的,总要在安全的境地重新选择想要的人生,但是此境地己是一种决择了,再选的结果注定会失去此时的所有。哪怕再隐秘的行进。原生家庭的隐痛总伴随一生,消消的在给你出谋划策自作主张。

就这样过了一生,露丝或许从没有和解的对象,但赔伴与想念继母是生命中另一种释然。你以为你是谁?逃离的具像意义己经盖过行为本身。谁又不是在反复的肯定与否定中孑然而活。

一切或许都只是虚幻的照影,美好的时光和笑容总是如此短暂,唯有不停的逃离是真切的记忆。腐朽的记忆碎片索性都扔掉吧,那些放弃移动的人们或者早就心死,你以为是谁?重新上路,我们就还活着。

《你以为你是谁》读后感(二):不会取标题

门罗笔下的女性有一定的模式,她们总是贫困、不太坚定、有缺陷,在成长过程中完成自我定义、和解。

这本《你以为你你是谁》也不例外,在故事里,我们总能找到共性部分的自己,那个犹疑的、善恶难辨的自己,门罗会告诉我们,这没关系,大家都是这样的,完全不需要害怕面对不那么善良,富有缺点的自己,敢爱敢要,也很好。

全书十个短篇,各自独立也串联起了露丝的前半生,以《乞丐新娘》为界,少女成长的转折非常直观的呈现在了文字表达上,前半部分是比较难触摸的,门罗设置了一定的阅读障碍,但读起来过瘾,少女情怀总是诗,镶嵌了贫穷与家庭暴力,门罗把那个复杂世界提炼了出来,用文字触发了一种思想和情绪边缘感,太会写啦。

一场《庄严的鞭打》将父亲被迫的恶引出的继母的不得已的善,这部分的人性描摹写得精彩极了,

“她的声音富有感情,又带着歉意,像是当场特意包装的一样”

“他处在拒绝融入他必须扮演的角色的边缘”

蕞爱《野天鹅》,一种受害者和同谋交织在一起的“发不出声”,是很具体、很真实的。这篇也是露丝性格蕞暴露无遗的一段,这不是一场转折或完结,而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开局。

上文就说到了,露丝绝dui不是完美的女孩子,不正义,习惯自我保护,未必爱钱,但想挣脱贫穷,她的想法是复合式的,落在她的行为模式上则是一贯偏向于做有利的选择,她机敏的立在那里:

“她得坚持下去,所以也就坚持了下来”。

这种性格和做法,一直延续在后半本露丝的婚恋生活中,她始终遵循着有利原则,但内心的矛盾抗拒在挣扎,一段段的感情漩涡中,她不以受害者自居,也从不为自己辩护,她知道问题是根植在自己身上的。

“你以为你是谁”,并不是对他人的责问,而是面向自己的问与答。

当人生的确定感不再来自他人,准确的说是不再来自爱人或女儿,她才真正开始选择自己,成为自己。

《你以为你是谁》读后感(三):暗线:羞耻

每个人的品格养成,环境起到的作用要远大于家族教育,小说中温厄姆镇被作者门罗称为西汉拉第,脏兮兮的地方偏地垃圾,赌徒小偷穿行其中,是贫穷和窘迫的象征。维持家庭生存的小店就位于这座偏僻的小镇,简易的房子让来访者毫无障碍地可以听到,来自房屋里发出的任何声响,这难免让人尴尬,与安妮·埃尔诺在《羞耻》里小镇伊沃托的描写极其相似。伊沃托里的父母争吵和西汉拉第里的露丝家暴,主人公在各自家庭里所受到的遭遇都深深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小说的开头部分,对情节的类似描写显得很有意思。

西汉拉第始终是露丝的身份印记,成年后的露丝迫切需要和作家安妮·埃尔诺一样,逃离自己的故乡。卡尔加里附近的小镇,看起来是个美好的地方,如果说西汉拉第和温哥华分别代表着生活的贫困和富裕,而这座小镇恰好处于两者之间,生活显得平静和安详,远离城市代表了某种疏离,自给自足代表了某种独立。露丝不断更换居住地,自始自终也无法摆脱小镇姑娘的身份。同时作者通过对不同地方风土人情的描绘,呈现出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加拿大的生活面貌。

西汉拉第的窘迫童年和青春岁月,多伦多的大学和恋爱,温哥华的结婚和出轨,临近卡尔加里小镇的独居和自立,露丝的人生有着不同的生活阶段。经历大半个人生后,其以中年女性的身份回到家乡,看到了老年的生活。每个人都会有年老的时刻,读者在感概作者所描绘的老年生活的不便时,也不由得在暗自思考,自己届时的生活会是如何?长大后的儿女有着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如果没有子女来照顾,那只能独自面对孤单的余生。

每个人在慢慢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到来自家庭的潜在教育,家教早已潜入并深深影响到每个人的品行。乞丐新娘的露丝与富二代的帕特里克,两人的爱情仿佛就是灰姑娘的再现,爱情中男女两人自然可以在一起恩恩爱爱,甜甜蜜蜜地抛弃各自隔阂相聚在一起,当有了婚姻生活后,如何度过七年之痒?平淡和孩子无疑对家庭是个考验。露丝与西蒙的相遇,短暂的恩爱让人兴奋,当西蒙消失后陷入爱意的露丝顿时失去了力量,对工作也失去了信心。遭受挫折后的露丝,在调整好心态面对真相的来临时,结局显得有些意外。

作者艾丽丝·门罗从女性特有的视角,生动呈现了小镇女孩露丝从少女时代的家庭教育到成年生活的感情波折的变化,并通过物件来暗示人物的心态,小说暗合着“羞耻”的主线,既表现出家庭的贫穷,也有生活的艰难。“你以为你是谁?”别把生活太当回事,每个人的人生之旅最终都显得普通通通。

《你以为你是谁》读后感(四):跨越阶层的婚姻,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如果你认真阅读门罗的作品,你迟早会在她的故事里,与自己相遇。这是一场总能让你颤栗,偶尔让你改变,却绝不会击溃你的遭逢。” 对于门罗我了解并不多,仅在多年前匆匆读过她的《逃离》,那时并未产生多大触动,以至于现在内容都记不大清了。而今再次阅读她的作品,感受确不一样了。 艾丽丝·门罗是当代加拿大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现代契诃夫”。1968年获加拿大总督奖,2009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门罗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你以为你是谁》于1978年出版,内容由10个短篇小说组成。书中每篇独立但主人公都是露丝,所以也可以连起来看成是长篇,据说她是偶然一个想法才把主人公换成同一个人的。 作为女性作家,门罗作品主题基本都围绕女性展开,细致入微地描写她们从女孩到成年面临的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困境,同时也反映出西方男权社会的压制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进程。 《你以为你是谁》从时间线上讲述了女主人公露丝的一生,从空间线上展示了她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童年的原生家庭和校园欺凌、少年时期遭遇性骚扰、大学时的跨阶层恋爱、中年陷入婚姻困境、几段婚外情等等,是一个女人出走的一生,也是不断寻找与回归的一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乞丐新娘》,这篇里露丝靠奖学金进入大学学习,意外被富二代追求,她不爱他却经过挣扎还是和他结了婚,几年后不出意外地离婚,其实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对等: 帕特里克说:“很高兴你是个穷人,你这么漂亮,你就像乞丐新娘。” “她研究了乞丐新娘,发现她温和动人、体态丰盈,长着羞答答的白皙双足。她看到她那欲说还休的顺从,那种无助和感激。” “他自己虽然对她心怀敬意,但是含糊间也承认了这是她的运气。” 露丝明明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乞丐新娘,却还是出于某种目的接受了婚姻,或许是优渥的生活,或许是“我是谁”身份的诱惑,然而现实生活里并没有童话。

露丝的情感并没有在婚姻里消亡,她的激情一次次萌发缠绕,又一次次悄然退散,有苦中作乐的“淘气”,也有无可奈何的“天意”。最后露丝再次回到故乡,向自己发出质问——你以为的你,是谁? 恋爱可以肆意浪漫,但婚姻结合真的没有侥幸,阶层差异充满了诱惑与危险,你当初贪图什么最后它就会变成捆绑你的绳索,不逃离就只有窒息。 门罗在作品里没有批评和指责,她将事实平静地摆出来,是人都会试错。男权社会必将随着时代发展做出改变,但更需要女性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人生当然可以回头修正,但坑少踩一个是一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