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德斯论电影读后感100字

文德斯论电影读后感100字

《文德斯论电影》是一本由〔德〕维姆﹒文德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德斯论电影》读后感(一):文德斯论电影

文德斯论电影,是电影眼系列的第三本,其它两本分别是塔科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和法斯宾德论电影,这套电影眼系列也是我期盼已久的。文德斯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是20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对爱丽丝漫游城市、道路之王、直到世界末日、德州的巴黎、柏林苍穹下和十分钟年华老去,对于喜欢摇滚和美国西部片的文德斯,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他拍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公路片。本书收录了文德斯的两本重要著作《情感电影》和《影像的逻辑》,前者论及了他对摇滚和西部片的热情,后者则讲述了他的导演生涯和主要作品的创作历程。对文德斯有兴趣,或者对公路电影有兴趣的不妨一看。

《文德斯论电影》读后感(二):德国新电影四杰

本书作者维姆·文德斯的电影曾多次荣获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一流电影节的大奖。他在世界影坛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赫尔措格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是20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收录了文德斯的两本重要著作《情感电影》和《影像的逻辑》,循序结集了文德斯自1968年到1988年这21年间所作的散文、影评及对话。前者论及了他对摇滚和西部片的热情,后者则讲述了他的导演生涯的发展,并逐一讨论自己的作品,解析每一件作品成形之前的创作历程。文德斯除了藉由写作将电影经验传承下去,也藉之观察电影、观察自己,以及反省电影评论的危机。他的个人际遇、生活逸闻极具娱乐兴味,他的分析精辟入微,而不流于好为人师的学派作风,这种种相加令读者欣喜,对文德斯或公路电影有兴趣的不妨一看。

《文德斯论电影》读后感(三):电影的黯淡

最近在看Wim Wenders写的《情感电影》和《影像的逻辑》,我不想写这本书其实叫《文德斯论电影》,这个后来加上去的名字一点儿都不符合文德斯的美学理念。

Paul Morrisey的话开始时让我很悲哀。“小说很早以前就死亡了;诗则在一百年前就江郎才尽;再也没有什么戏剧出现——只是偶尔还有一些奇怪的戏出现。电影也一样,它气数已尽,不过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被越来越多超级大堆头制作所包围,对大部分观众而言,电视美学也已取代电影美学。”1982年的担忧预见性地成了现实,甚至网络“眼球经济”亦有取代电视霸主地位的趋势。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一个英语老师的topic——如果可以,你愿意活到1000岁吗?当时我拼命摇头,我很迫切地想了解死亡,害怕孤独和时光的雕刻。1000年,或许就像一棵黎巴嫩香柏,静静地见证电影的诞生、消亡,然后是电视的消亡,甚至人类的消亡,关于电影的黯淡又有什么好悲哀?

Wenders说“看电影,我们只看到银幕上的“客观影像”投射到你眼睛深处的那一部电影”。如今,“客观影像”于我不再只是讲一个好故事而已。人总要经历单纯、装深沉和反深沉的阶段,这些终究是幼稚和叛逆。我现在如此渴望“深度”,享受着“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的伯格曼、布列松和贝拉.塔尔们。贝拉.塔尔在逼死他的投资人后,恐怕再也没有疯子愿意替他赔钱,艺术电影在这个利益至上的世界中愈发举步维艰,还有多少观众愿意掏钱买罪受?还有多少人愿意思考人性和命运这些沉重的命题?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太现实或是太虚幻,“在我看来你们这些有钱人才是边缘人物”(贝拉.塔尔言),在我看来这疯狂的世界才是虚幻的。(笑)

2007.3.6 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