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摘抄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摘抄

《黄河东流去》是一本由李凖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3.00元,页数:7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一):没有重点,读的很费力

读到后半部分彻底弃了,因为哪怕全篇快读完了我都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写什么,不知道谁才是主人公,故事脉络到底要往哪里发展,都表现的很迷。背景是好的,作者想展现一个史诗级的中国人民群像,但总觉得功力不够,好多个支线就是汇总不到一起去,就显得很乱。而且,非常不喜欢的一点是,只要是旧社会的就是剥削的,丑恶的,黑暗的,只要是我党的就光明的,有力量有希望的。既没有展现出来宏大,也没有什么新鲜立意,读的又乱又拧巴。个人喜好,不喜勿喷。给三星都勉为其难。后面更夸张,感觉是为了凑字数还是咋的,居然变成小节的小故事???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二):活下去才有希望

大概用了3天的时间左右把这本书全部看完,这本书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广大的河南黄泛区民众的流离失所,逃亡在外,艰苦谋生的众生相,3天中我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流泪和欢喜,在这场浩劫中,人命如草芥,为了生活下去,儿女被卖,妻离子散,长达8年的时间,这群远离家乡的人中间有一些客死他乡,无法魂归故里。看的过程中很揪心,一边是国难人民水深火热,可在这场浩劫中,有些人却在发国难财,做汉奸,压榨我们的百姓。

生活很难,黄河泛滥,旱灾,蝗灾接踵而至,人民水深火热,可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爱,想尽各种办法活下去,他们摆摊,做苦力,参加游击队,心中的信念好像一直没有丧失,也最终等来重返故乡,重新去开辟新的土地和生活。

在这本书中,人性的善和人性的恶那么分明,你在感叹命运的不公时,可又无可奈何,因为那个年代活下去才是人民大众最应该想的事情,可在这个中间有些人也觉醒了,抛弃了固有的思想,去反抗,去斗争,却始终没有失去人性的那个善。

这本中借助抗日战争的背景讲述了人民大众的故事,虽然没有描写抗日战争的场景,可字字读来都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长达若干年之久,在这个期间,爹去了,妈没了,女儿被卖了,儿子被抓壮丁,一家家妻离子散,字字读来都是血泪。可中华民族的魂没有散,深藏在血液里的坚韧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存,苦难没有打退人民大众,在苦难中人民流着泪笑着活下去,等来最终的胜利。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三):很爱这位作家的格局和思索精神

文字读起来很舒服,一点都没有空喊歌颂的尴尬,情节真实却不枯燥,阅读过程很顺畅。序言和后记写的很感动,比正文还令人震撼。一为作者亲历苦难,二为他挚爱国家民族的情怀,三为他对思考的热忱。

首先,作者在后记提到与本书相关的两次经历,1942年和黄泛区难民流亡于西北、为幸存难民写祭文得以了解难民家史,提供了极强的阅读信任感,这些经历不仅是素材的来源,更是决定作者人生导向,决定很多人命运的大事件,在很多人的生命里这些经历是影响毕生心力的事情。所以我相信作者对小说素材的选取和表达,即使一些内容需要文学化、理想化,也是不脱离现实的。还有王火《战争和人》、魏巍《东方》、萧克《浴血罗霄》,在了解这些作者都对小说主题有过亲身经历后,就会令人格外感慨。

第二,作者在后记中对民族和国家认识也让人深受震撼,这种情感并不是读者被作者的想法感动,而是作者唤起了读者同样具有的情感,这种共鸣很震动,比阅读小说正文还印象深刻,字字句句都是他为苦难和重生的民族而热泪盈眶的情感。

最后,作者踏实思索的写作品格和对思考重视也很令人敬畏,从他的选题就能看出他对文学主题的把握,他选取农民家庭和小农经济破产后农民进入城市的生存方式、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的角度,提出民族经历劫难的根源在于它因袭的沉重包袱和强大的生命力,他对妇女命运和性格的理解和刻画,对农民心中封建意识的无奈,这些内容都在传达他对社会的思考和认识,作为内心丰富的作家,比起沉溺于自我感受,他在关注社会、关心苦难、关心人,他不是为了歌颂而歌颂,是一位很有情怀的作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