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机器新娘经典读后感有感

机器新娘经典读后感有感

《机器新娘》是一本由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器新娘》读后感(一):啊,麦先生

“只有拉开距离去进行观察,我们才能够听见理性的声音。”

麦克卢汉先生,您真是让我看的凌乱了。这么隐蔽,让我扒不开看不清,只有淡淡的光影在周围飘荡。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拥有您说的那种“独具慧眼的东洞察力”?看清楚那些事物背后的支撑和纠缠。

《机器新娘》读后感(二):为了早些年的阅读写下什么

读这者本书的时候还在上大学,当时很喜欢这个名字,觉得有意思。读了整整三个月,读完了59篇文章,有些费劲。因为阅读感受就是,每一句都读得懂,每一段都能深刻体会很有共鸣,但是每次看完就不知道整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太无助。

水向星座的麦克卢汉,有些跳跃,有些让人追不上。一本书,果然反映一种性格。

《机器新娘》读后感(三):不只是个传说

以前总是听说麦克卢汉的传奇,原本以为他的书会很晦涩难懂,极为抽象,但看过这本之后,完全改观了,发现不能是听说,真的要亲自读读才能体会他是多么天才。他旁征博引,诙谐幽默,讽刺调侃,且不乏学术的严谨,非常喜欢他的风格。本书主要是对报刊、广告、漫画等的评论,麦对待这些事物的思维与角度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狠狠的讽刺了广告主们,警醒了愚昧的消费者,他犀利的批评与露骨的比喻可能是当时商人们不愿出版他的理由吧。

《机器新娘》读后感(四):到底是工业影响了人们?还是人们的思想指引着工业?

书挺好,只不过看得我一不小心就溜神了,不知道到哪了,反正不是跟着书走的。批判工业时期广告中的杂乱无章,用媚俗去吸引人,借助那些所谓的高级思想,低级的去传输广告。这时候的广告不再是单纯的宣传产品,而是运用莫名其妙的各种手段疯狂的传输给人们它给人们所定义的喜欢。

到底是工业引导着人们这样?还是人们的思想指引着工业?确实是在工业时期,这样的媚俗横行,但这就能代表工业引导人们?如果说是用冷冰冰的机器暗示人们冷冰冰的心还差不多。人们的智慧带来了工业大发展,人们的思想是否也就跟随着冰冷了?

《机器新娘》读后感(五):关于作者的伦理立场

作者自陈曾经讨厌机器,厌恶城市,把工业革命视为原罪,然而他在此书中正试图调整自己的看法,不再采取极端道德判断的立场。然而书中仍然隐约透露着一个极为敏感的心灵受到的冲击,比如第50篇最后一节:‘今天,性与死亡已经被中性化了,实验室方法的普及以微妙的方式得到了这个中性的效果。’

第52篇:“战争博弈、商务游戏和运动没有直接关系,也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但是它们的参考框架却有亲缘关系。”

麦克卢汉对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的抵制情绪,在当代思想家中可谓绝无仅有:“职业拳击手与重工业的关系。百年职业拳击赛正好与伤痕累累的工业史相吻合”,“正如一切现代运动一样,参与仪式的观众人数多少,是现场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著名运动员感同身受,同时又能淹没在人群中——这就是该运动观赏性的组成部分”,“战争博弈、商务游戏和运动没有直接关系,也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但是它们的参考框架却有亲缘关系。”

另外,麦克卢汉在伦理立场、文化观念上和罗兰·巴特较为一致,在二人对当代流行文化的关注背后都可以看到一种不自然的焦虑和企图尽力掩饰的敌意,他们激进思想的深层都包含着略微保守、持重的内核。我猜想,他们儿时也许有相似的宗教环境或宗教体验。在解释力上,二人都具有广泛的涵盖半径,在某些方面,这些批评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元批评。但是在表达上,麦克卢汉无疑更为清晰自然,更有激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