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读后感锦集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是一本由胡烟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02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读后感(一):见山还是那座山 ? 中国美学之集大成

今天我终于收到了心心念念了很久的彩色刷边特装书《见山》。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精美独特,书口就是一幅典雅的中国山水画特装书,显示出不同于普通版的“艺术气息”。 . 看到书名,我就觉得哲学味扑面而来,让我想起了见山是山的三重境界:第 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对世界懵懂无知阶段。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对世界体验与创造的阶段。第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生是一场修行。所以这本书既是一本中国美术史,又是一本珍藏版哲学书。 . 这是一部按照作者意愿写成的中国美术史。也是一部适合很多人读的散文作品,大学生、中学生,所有美术爱好者,都能从中得到熏陶,得到滋养。《见山》中的每一篇,行文从容舒缓娓娓道来,论道、谈史、叙事抒情,用作家的情怀、现代人的视角,向前贤及其伟大作品致敬。 . 作者长期沉浸于中国传统绘画领域,精心甄选中国历代名家绘画代表作进行解读。100幅古画名作,100篇千字短文。从某一角度说,这是可读性极强的中国绘画史。从魏晋到清末民初,在轻快的短篇幅中,作者将画作产生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画派特点、源流及画家性情等巧妙糅合其中,资料翔实严谨,行文晓畅优美。作者准确地把握了“要想深入中华文化的肌理,绝非易事,须从儒释道文化进入”。 . 我们平常的时候,经常看到一条大街上整齐划一的标识标牌,雷同的商店门楣,统一的字体颜色,很让人怀疑这是缺少了怎样的审美涵养。如果你经常逛博物馆,经常看艺术类的书,经常看和本书一样的作品集,我想你的审美绝 对不会被这样的整齐划一带着节奏走了。 . 从照片上看,作者胡烟也是一位美人,非常的有气质,第 一眼就感觉很舒服,果然被艺术熏陶过的就不一样。另外值得收藏的一个理由,是本书采用了精装刷边,侧边的名画和封面的混然一体。这可是我收到的第 一本精装彩色刷边特装书。100幅名画,还有100篇同样精美的小散文,给人全新的视角和美的享受,爱了爱了! . 这书册里的话,不仅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画,还有我们一些不熟知的但是又很想了解的名画。如: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读后感(二):见山非山,见画非画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是一本既有外在美感,亦不乏内在深度的书,它以美学的思维、诗化的语言、禅意的视角走进中国画的笔墨时空,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本书旨在以一种新颖而独特的方式轻松解读中国画,提供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在这一点上,其特色在于将中国画与禅学、美学、历史等领域相结合,从而使每一幅画作都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体现。这样的方式既增加了书籍本身的可读性,无形中也提高了其学术价值。

作者胡烟的文字如同绘画中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将中国画的深邃内涵和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贡献不仅在于其专业知识,更在于对艺术的热爱和敬畏,这种情感力透纸背,传达给她的每一位读者。

概括来讲,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诠释了“画道合于天道”的观点,即认为中国画的本质是反映自然与宇宙的和谐。通过对100幅画作的剖析,不仅阐述了笔墨的运用之于中国画的意义,还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

至于本书的深度与厚度,可以说它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结果。从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于读者的尊重。她对于画作的解读无不深入浅出,既介绍了画家的创作背景和意图,也分析了画作的构图、色彩、环境、笔墨等各个方面。这样的深度不仅体现在其对于个体的解读上,更体现在对于中国画整体的理解上。

全书通过别具一格的构图手法和独具匠心的色彩搭配揭示了每一幅画作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例如,在清代冷枚的画作《春阁倦读轴》中,通过对一位衣着素雅、戴金镯、簪翠钗的高贵女子以及立体感很强的宠物狗和细节考究的家具的描绘,使读者得以了解画作的色彩搭配及周遭环境铺陈的重要性。

再一个,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是表达意境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北宋驸马王诜因营救好友苏轼而被贬后所作的《渔村小雪图》中,撩人的江南小雪、泛着浅绿的柳树以及舟上垂钓的渔人,山间策杖的长者、对酌的士子、抱琴的书童,所有这些生机勃勃的元素叠加在一起,不难看出今非昔比的王诜此时对生活依旧充满了热情,同时,清新雅致的笔法和淡雅鲜亮的墨色跃然纸上。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书中还探讨了画作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例如,在南宋僧人法常看来,作画时的心情很重要,倦了就搁笔,但凡兴之所至,鸟雀石竹虾蟹水草、莲子茄子萝卜棱角皆可入画,笋尖上微微硬朗干枯的外皮、如东方美人般摇曳生姿的水草、虾钳虾背上的细刺皴擦、莲蓬上莲子微凸的莲心等寻常之物皆被其在《写生蔬果》一图中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另外,本书另一看点在于结合了历史背景来对于画作进行解读。例如,开创了“金碧山水”派的唐代宫廷画家李昭道所绘《明皇幸蜀图》是一幅典型的叙事画,青绿为底色,辅以金粉,以营造出金碧辉煌的效果,体现了恢宏壮丽的盛唐气象。但如果从时间上来看,此画创作于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之后,安禄山叛军来势汹汹、饱暖思淫欲的玄宗不得不开始他的大逃亡,昔日天朝上国的盛景已不复存焉,画家正是在追随玄宗的逃亡途中根据其亲历所闻才迸发了绘画的灵感,多么具有讽刺意味。

最后,本书的价值与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所包含的艺术信息和美学观点,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一种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的向往与追求。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画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可以更为深刻地感知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读后感(三):这本书,一定要在没人的时候偷偷地看!

《见山》这本书,一定要在没人的时候,自己偷偷地看!因为不是所有的好东西都适合分享。 就像小时候,您得到了一块期盼已久的奶糖,自己舍不得吃,更舍不得给别人吃,只能自己偷偷地打开糖纸,闻闻甜味,再小心翼翼地包裹好一样。像这种立意高远,富有哲理和审美高度的作品,只适合独享! 作者胡烟博通经史,博雅好古。她在书中引经据典,论道谈史,叙事抒怀,用现代人的视角解读先贤的国画作品,融美学、哲思、大自然与天道于字里行间,犹如宗炳所云:“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气象万千,令人豁然开朗,更是不乏真知灼见。 虽然,此书特别适合美术爱好者、传统文化喜爱者,大学生和中学生们阅读,但我仍固执地认为如此上乘的散文作品,更适合独自一人,在清晨或午后,焚一柱香,沏一壶茶,端坐窗前,与不请自来的一束阳光共读细品。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看书画,只能看其笔墨功夫,通过浓淡粗细,看其层次和结构,凑个热闹。翻开此书,才知道内行看得是什么。不,人家不叫“看画”叫“读画”,“读”是思考和体会。读画的时候,不但要识别山水画,还要领会画里面的内容和深意,甚至作者的绘画背景及历史环境。 胡烟似中国山水画展上的天使,引导我们认识并了解一幅幅先贤的画作。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除了会被山石树木浓郁、一泻千里的瀑布所吸引,还会被骑马赶驴的一行旅人吸引。更有满图寻找范宽藏在墨下名字的乐趣。 马远的《踏歌图》,在残山剩水中,几位农人“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尤其“抢镜”,不知不觉中被他们快乐的情绪感染到嘴角上扬。 李松年的《西园雅集图》,当您看到画中十六人,观书、作画、抚琴、讲经时,定会发出“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的感叹。 书中100幅经典名画,入眼入心,融自然,观世界,悟天道,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似大梦一场。 看画的过程,也是修心的过程,看毕“山水画”,画仍是画,您已不是您。 恍惚间,仿佛又听到陶渊明吟唱:“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合上书的那一刻,回到了原点——悦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