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读后感精选

《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是一本由张固也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6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读后感(一):解码先秦智慧,揭开历史神秘面纱!

最近读了一本超级震撼的学术著作,《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让我对先秦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深度解读了先秦诸子的思想和历史背景,还结合了出土简帛的最新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真实而神秘的先秦世界。 书中详细介绍了先秦诸子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体系,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等等。这个思想体系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社会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本书甚至还对《管子》《文子》等传世文献的编联考证下了很大的功夫,这种坐冷板凳的功夫实在很难让人不佩服。 这本书还结合了出土简帛的最新研究,让我们看到了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和文字记录。这些简帛资料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了解那个时期的人们和社会。通过这些简帛资料,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化和历史,感受那个时代的智慧和魅力。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或者想了解先秦时期的思想和人物,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将带你走进一个神秘而震撼的先秦世界,让你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智慧和魅力。 相信我,读完这本书,你会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让我们一起探索千年前的思想瑰宝和珍贵手迹吧!

《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读后感(二):大学问品牌又一力作

这几年,大学问品牌俨然成为我国图书市场中的一股新锐力量,这个系列的图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偏向学术,主题严肃,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和受众群体,总体质量不仅很高,也很稳定,体现了其“始于问而终于明”的宗旨和“守望学术的视界”的理念,比如《现代中国的形成》《大宋之变》《恋恋红尘》《士人走向民间》等书,皆是“弘扬学术情怀、人文精神和探究意识,彰显学术的时代性、思想性和思辨色彩”的佳作。

《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是大学问最新推出的著作,作者张固也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和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文献、唐代文献、古典目录学等,代表作为《〈管子〉研究》《新唐书艺文志补》《唐代文献研究》《古典目录学研究》等。

这本书也是张固也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不得不说,这是我读得最“吃力”的学术著作之一。本来学术书籍读来需要细思慢品,循序渐进,方可渐入佳境,但本书采用了繁体字印刷,提高了阅读壁垒,也对理解形成了不小的挑战。再加上书中内容非专业所长,读来需抱有耐心,在如琢如磨中体味古人的思想和作者的表达。

具体而言,本书主要由三十三篇论文组成,这也是国内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经常使用的方式,如书名所示,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先秦诸子及其论著的内容、思想、学说等,也阐释了自身对先秦文献的见解与探究;第二部分为简帛研究,结合原有文献与新出土文献,进一步拓展了对先秦诸子的研究。整体来看,两者有机融合,也体现了作者治学的核心思想:“在先秦诸子与出土简帛的研究中,编联复原是仅次于文字释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研究者只有在正确的文本编联和复原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准确诠释其内容和思想。”

奈何水平有限和专业不同,对本书的内容只能是“看看热闹”,难以深入门道;即便如此,也能一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的灿烂盛景。

《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读后感(三):考证唐代拔河那位老师主业居然是先秦研究?

看到“大学问”秋季新书书讯的时候,一眼看中了这本《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大学本科的时候对中国哲学、历史和文献学就非常感兴趣,也一直很喜欢汉以前,那段隐约带着神话色彩的历史。之前也读过比如钱穆先生的《前秦诸子系年》等等。仔细看了这本的介绍,突然发现很早以前就读过作者的论文。是10年发在《民俗研究》的那篇《唐代拔河新考》(见图)。

从文章中读到居然很早以前就有“拔河”,真的还蛮惊讶的。当时也学到了不少冷知识。根据作者的考证:“拔河”这个名称,是唐代才有的,隋代以前叫“拖钩”(施钩)或“牵钩”。它渊源于春秋晚期楚国的“钩强之备”。据《墨子》记载:“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 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执函败越人。”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最早记载荆楚一带寒食节有“施钩之戏”。可见作者的渊博储备。 从注疏中发现线索,再整合资料,这种行动力和敏锐度真的让我羡慕。这一篇论文相比这本书而言算是比较轻松的话题,但即使是看起来较为轻松有趣的内容,背后也是学者通过不断阅读、查找,反复分析、考证,才让读者读到。因此捧起这部书的话,甚至有些感动的情绪。 而这本书收录了作者涉及先秦诸子与出土简帛两方面共三十三篇文章。作者认为复原是仅次于文字解读的一项基础工作,包括在进行复原和编联的时候,也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新的看法。真的感觉很耐得住寂寞,阅读的时候内心也很宁静… 通篇读下来,感觉作者对于管子的考证和研究会相对比较多,也是我比较陌生的领域,读来收获很多。但我印象比较深的其实是《从<孔子家语后序>看其成书过程》。能看到学者在面对有争议的话题的时候是怎样去说明自己的观点。因为虽然出土文献可以证明《孔子家语》存在的真实性,但当时有学者认为“后序”可能由魏晋人伪作,所以作者从历史文献,编排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详细分析,旁征博引,读起来很有意思。

认为是伪作的论文我也读过一篇,是王化平老师的《论王注<孔子家语>两篇“后序”是魏晋时人伪撰》,感觉看题目都快打起来了…如果有朋友感兴趣也可以读一读。

像简介说的那样“全力挽救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古籍,重新赋予活力,是每一位古籍保护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我惊叹于这样大的前期工作,也正因为有他们,有无数学者的较真与努力,修复、保护、解读,中华文化才得以传承发扬,才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从哪里走到如今。 这本书可能稍微有一点阅读门槛,毕竟是繁体字。但是如果对先秦诸子和简帛研究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这种话题配上横排的繁体,我下午茶都多泡了两壶,再练练字浇浇花…生活真美好。 “既不盲目信古,也不轻易疑古,从文献考证入手,以思想分析为重。”这是作者在前言中说的句子,实在很喜欢。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一直抱着这样的心情。真的非常敬重在这种算是很冷门的领域里,一直坚持研究的学者,也从客观的文字和叙述里感受到了一种热爱和坚持。真好呀。 很愉快的一次阅读体验。刚读完先放放,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待查的资料,就等之后有时间再去仔细完成。 封面设计和装帧也很好看清爽,页边距、行距很合适,纸张颜色没有强对比,读起来就很友好。

也希望大家能够阅读愉快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