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台北人读后感精选

台北人读后感精选

《台北人》是一本由白先勇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台北人》读后感(一):399.16.43 《台北人》—白先勇。

十四个短篇,写出了被美化的旧时光。虽然旧时光里的生存格外不易,但因着带了些发黄的光晕,便连毒辣的日头和连日淫雨都成了景色。与原住民不同,迁过去的中国人字里行间总是有着惆怅与悲伤,同时又有自豪与希望。不老妖精尹雪艳,在葬礼上的惊鸿一现;人精里修炼成精的金大班,年少时的爱情;伤情的卢先生痴等半生,悲怆而去;明争暗斗的贵妇们,在游园惊梦中不知年月。。。。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白先生的手法自带做旧效果。

《台北人》读后感(二):繁华落尽,满目疮痍

人啊,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一生?

一群随着败逃大军在宝岛台湾落脚的人,以不同方式活着。白先勇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中国人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时候,往往随遇而安,然后争取最好的生活处境。悲也好,喜也好,终不过是一场空幻。当死亡最终来临的那一刻,回望过去,只有一声深深叹息。 这本小说集,残酷又温柔。 写出了命运的残酷,人生的悲凉;笔调是温柔的、同情的、怜悯的。 感觉不适合青少年看,会增添忧郁和悲愁。

《台北人》读后感(三):沧桑感和其他

在复旦毕业前见过这老哥们本人,脸色红润,举手投足都相当的。。。gay,按熊猫的话来说就是天生的gay相,和初姐简直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离题了,台北人第一篇尹雪艳,有那么一点儿张爱玲的模样,然后是国葬,梁父吟,靠,怎么都是一样的。也没什么太特别的,就是爷原来很豁,后来萎了。游园惊梦那个意识流也上的了台面的么。

看完以后,一把青和花桥荣记勉强还记得住,其他的没多少印象了,反正看一篇就和看整本书没啥区别。

《台北人》读后感(四):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这本大作,直至近期才有幸拜读。

读来只觉得熟悉,笔法很有张爱玲的韵味。虽不如张那样细细描摹,笔画成金,透出大上海的精致。但以一男子身份,且有那样峥嵘的背景,可以这样温和的写尽离殇,也是难得。

虽是台北人,但其实是失去故乡根的漂泊人,以往的岁月可堪怀念,也只能怀念。现实这样无奈,永远回不去的荣光,给新台北的第一代罩上昏暗的死沉沉的气。

书里的男人,英雄暮年;书里的女人,美人失色。岁除,思旧赋,梁父吟歌,冬夜,国葬,有志难申,郁郁难解;一把青,金大班,孤恋花,游园惊梦,敏感的女人,难容于岁月。

这本书让我想起电影《军中乐园》。受阶级所限,作者写的是上层。电影关注的却是下层。但巧合的是,两者都聚焦于军人和妓女,是因为这两类更能表达战后的文化冲突吧。一个是最刚烈的男性,一个是最柔情的女性,两相交缠。

《台北人》读后感(五):众生相

《台北人》 白先勇 对于这样一本短篇小说集来说,几天内看完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快是因为,就我目前的阅历来说,我还读不懂白先勇先生,读不懂《台北人》。 从字面意思看,每一篇小说开局都比较引人入胜,读者能跟着白先生的笔墨迅速进入故事里面,起承转合篇篇不同,不过都隐隐透露着相似的主题。主角们都是从大陆迁到台北的人,自然会涉及到家国历史背景,有的曾在大陆有过十分辉煌的经历,有的就是彻底的普通人,但是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代表。他们无不在时代更替下经历过人生的跌宕起伏,物是人非,结尾往往戛然而止,一篇短篇就是一个甚至几个浓缩的人生。 我一直觉得,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最难的就是讲好故事。短篇小说又是极其考验写作功底的。在篇幅不大的情况下交代清楚背景,描绘出活灵活现的不同人物性格,还要表现出深刻的主题,白先生的故事功底是真的十分厉害。 有一篇《游园惊梦》,关于梅派名角钱夫人的短篇,是以前看过的,想想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其实看过很多好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对那时候的我们来说,太深刻了,或者说,我们能理解的东西太浅层了。现在我看来或许能有更深的体会,但也还是年岁不够,阅历不够。 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台北人”的众生相富有人情味,但是又满是悲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