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非丛林的家》读后感摘抄

《西非丛林的家》是一本由梁子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铜版纸彩印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非丛林的家》读后感(一):知识性读物,还不错

对西非有个认识,作者主要对博城居住的地方及其临清村庄的采访,让我们从衣实住行,传统封闭的仪式了解了塞拉利昂。并且很佩服作者的这种吃苦精神,如果是我的话,应该坚持不了多久,要学习这种精神。

对西非有个认识,作者主要对博城居住的地方及其临清村庄的采访,让我们从衣实住行,传统封闭的仪式了解了塞拉利昂。并且很佩服作者的这种吃苦精神,如果是我的话,应该坚持不了多久,要学习这种精神。

《西非丛林的家》读后感(二):你值得一看

作者不愧是一名记者,虽然只是把自己这个采访经历从头到尾地写下来而已,但是却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你是跟着梁子一起去采访一样。

人生有许多意外与相遇,梁子一开始与两个意大利人相遇并得到他们的帮助,在数月之后,梁子即将回去时又遇见了他们,这或许就是缘分吧。

非洲是我们很多人都不可能会去的地方,那里神秘,那里危险,但是能通过作者来了解非洲真是太好了。

里面有几处让我记忆深刻的地方

1:梁子所住的地方

梁子主在了当地比较有钱的大户人家那里,那户人很好,把梁子当成自己的亲人,帮助她保护财产,经常做饭给她吃,又在她不开心时安慰她。

2:梁子的翻译兼保安

他是那里唯一会用电脑的人,会英语,并且很会一些外交语言,在路上帮助了梁子不少,但是人性还是贪狼的,他经常想办法骗梁子的钱,使得梁子跟他翻脸。

3:当地的人们

当地的人很穷,穷就多生孩子来 帮忙干活,我看到书上有说有一家人生了40个孩子,但是这样真的养得起吗,难道不会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吗?使我想起了中国的农村。

一本很值得看的关于非洲的书,强力推荐。

《西非丛林的家》读后感(三):这才是旅行记!

这本书在书架里存了多年,非常喜欢。中学时候还生硬地拿它做过作文素材,前些天偶然在某图书电商的看到有不少人给这书差评,说文笔不好,记流水帐。真是吃惊,看来现在大众的口味已经都倾向月朦胧鸟朦胧45度望星空这类的文字了。

先扯点题外话。

学过篇课文叫《無口な手紙》,作者是向田邦子,她说现在的人都越来越话痨,朋友从巴黎寄给她的明信片,上面只写了几个菜谱,她反而觉得特别能体现生活情趣;她不识字的小妹妹给家里寄信,过的好就画圈过得不好就画叉,从大大的圈到叉到越来越淡的叉直到没有信——妹妹病倒了。这种没有过多赘述的交流反而成为她很珍贵的回忆。

回来谈这本书...这本书是顺叙,语言轻松流畅、包括很多生活细节,所以看起来就像看电影一样,各个村庄的种种经历、质朴又热情但是文明程度较低的非洲人民、生活中的小插曲、亲切的大使馆和UN工作人员等等都浮现在眼前。偶尔一些比如湿热的气候、蚊虫叮咬、卫生条件差、缺水缺电,虽然一带而过,却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困难和梁子的乐观坚强。书里确实几乎没有天花乱坠的形容词或者引经据典的感慨或者过分的大悲大喜,甚至作者本人的感想都是略略地穿插在叙事过程中,没有那种旁白式的生硬抒情。我觉得这才是好的旅行记。它把事实还原在读者眼前,给读者充分想象、玩味的空间。现在太多的游记的作者更多的是晒高级相机、秀外语、钓帅哥/美女、抒发自己关于人生梦想的无尽感慨,展示高深的修辞水平,就是缺少对于所去地方的描写和叙述,即语文老师们常说的“干货”。个人认为对于旅行记来说,词藻越不华丽、叙事越平实,才越是值得读的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