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笛声何处读后感摘抄

笛声何处读后感摘抄

《笛声何处》是一本由余秋雨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1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笛声何处》读后感(一):非议

前段时间,很多关于余秋雨的非议,说他人品不好,或是学问不好。我难免也受影响,但是他写的每一本书我都有,并且我认为他的书写得很好,很有他自己的气质。

笛声何处,是我带到大学为数不多的纯文学书。看这本书,像在看一首昆曲,被江南杏花夜雨打湿的青石板上的曲调。

推荐~

《笛声何处》读后感(二):各取所需罢了

今天刚看完这本书,

来到豆瓣,似乎评价不怎么样。

不过自己觉得还可以,

前段时间刚看了《白先勇说昆曲》。

两本书似乎是姐妹篇。

引用一句王力宏《在梅边》发行曲的一句话

“最近很迷京剧,昆曲,这简直就是一个被荒废了的武功”

《笛声何处》读后感(三):初识昆曲

一.昆曲的鼎盛时期是在1600-1800年间,曾与唐诗、书法同等地位,引起社会性的痴迷和文化沉溺; 后期由于民众审美的升级,“花部”的出现,昆曲逐渐衰落;

二.分析了戏剧的精彩在于情与理的矛盾:疏纵不为儒缚&充分的理性自觉;

三.不入园林,怎知花草莺燕春色如许---《牡丹亭》汤显祖;

四.折服与余秋雨大师的文化深度和文字表达能力;

《笛声何处》读后感(四):影像最深是留白

脉络清晰。

回味昆曲的折子戏,想见当年之兴盛,声清辞婉转。

脸谱与京戏有缘,不知当年昆剧脸谱几何。

空白处的绣像和影印略有时光停滞的感觉。

只不过,有些喜剧的分析好课本啊……

没找到《梨园原》一书,《曲律》倒是有。

总体读来颇有风味。

《笛声何处》读后感(五):分析精到 文字准确 表现了老余驾驭文字表现思想的功力

里面提到昆曲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型,对后世的影响远未消逝,所以说不能说昆曲消亡了,它的范型还在被后面的戏剧借用。.

里面还分析了《牡丹亭》,说牡丹亭体现了一种青春的生命力,这也提得很好。

他还说《桃花扇》体现了一种封建社会衰亡的迹象,因为整个社会已提不出新的思想,里面最精彩的一句戏词是“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真正苍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