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叔叔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叔叔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叔叔的故事》是一本由王安忆著作,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叔叔的故事》读后感(一):男性与女性的地位、话语权

这个故事首先从叙事角度来说,非常的特别,叔叔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同时,作者讲述自己编制故事的过程。突出的视角是叔叔的男性视角,隐藏的视角是作者的女性视角。首先叔叔是一个男性中心的存在,有着传统男性的权威,绝对的话语权。通过对其一系列的经历的编制,表现的是这个男性的丑恶面目。女性的存在,是男性的附庸,没有独立的思想,平等的待遇,绝对的话语权,是个可怜的存在。不论是乡下的妻子,大姐还是小米,都是如此。而作为有着独立人格的,独立思想的存在的德国女孩,和其他三个女子形成强烈对比。这正是作者想要我们去追寻的。

《叔叔的故事》读后感(二):故事可以这样讲

王安忆用一种很独特的手法来讲述这个故事,我们觉得她很可爱。我跟大家明说,这个一个以现实为基础以我的想象和推测为辅助的故事,并且我讲这个故事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这个故事暗暗切合了我自己当时的心境。我们发现她真是很可爱。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却忽然明白其实不是。

这样的心境下她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叔叔的故事作为宣泄自己情感的突破口,不停地强调,这一点毫无事实根据,那一点仅仅是我根据谣言得来的推测。我第一次知道故事还可以这样讲。她让我们觉得她是真诚的,她不想骗我们任何一个人。我把所有我知道的本本分分的记录下来,你们可以怪我狡猾,但却不能怀疑我的真诚。

呵呵,我简直爱死王安忆了。

《叔叔的故事》读后感(三):审美的态度与深刻的生活

王安忆的一个中篇小说《叔叔的故事》,有些书友评价其为王安忆最好的小说,我自以为看过她的小说还太少无法做评价,倒是对她母亲的那篇在现当代文学占有一席之地的文章印象深刻,而这篇也让我对王安忆除絮烦浩荡的《长恨歌》之外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拉近读者距离的元叙事,叙事、臆测、议论的不断跳跃,恰到好处的注解和哲思阐发,当看到“我已经将这个过程叙述得太久,有些失去耐心,这日子终于要来临啦!”的时候真的忍不住想笑,虽然结局没有那么出乎意料但是阅读体验是比较新奇可感的。此外我真切感受到王安忆作为一个人文学者深刻、细腻、复杂的思考,其对作家、知识分子和中年男人情欲的解构鞭辟入里。曾经相当认同“审美比其它任何标准都更高更完美”,但如果习惯了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世界和人,是否到头来“依旧没有勇气过深刻的生活”?作者将“叔叔”作为时代人格化的重现,以此来警醒年轻的一代。只是对于艺术家,却并不能奏效。

《叔叔的故事》读后感(四):女性叙事穿透男性叙事的虚伪

作品围绕着颠覆原先以为的假定或确认展开。这种反叛首先是以"代"的视角展开。

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叔叔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理想处境所做的讲述:那种从苦难中走出,因苦难而获得的荣耀,走上成功之路,并感到幸福崇高的描述,被认为是真实的叙述,均值得怀疑。作者对叔叔们将苦难神圣化的癖好进行反讽"他就像鸽子虐待狂或者苦行僧一样,随着饥饿一阵阵袭来,便觉得自己逐渐纯洁了。"叔叔自以为是的幸福感,在作者这里揭露出其中隐含的欺骗性与危机感。

小说中的两个情节的解读:

1、叔叔与一个德国女孩儿的爱情波折:作为一个男性和中国文化化身的优越感和权感瞬间瓦解,恐慌中完全露出一直收藏的很好的野蛮、粗暴和丑陋。

2、儿子大宝的杀父场面:因女人献祭所建立的父子秩序瞬间崩塌。

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对男性中心文化进行了颠覆,但同时表现出对女性自身命运、力量、出路的怀疑。她们命定的要忍辱负重,与父权文化共存亡。

《叔叔的故事》读后感(五):20070207 (旧笔记整理)

王安忆的这篇小说里大概有这样的意思:

写故事的人有时会躲在讲故事的角色里来逃避现实。在现实中受的一切,幸福或者苦难,都只不过是一种体验,为了日后讲故事的体验。这样就可以很安全地在现实的硝烟战火中全身而退。因为一切不过是模拟,不过是为未来的讲故事累积资源。因此这种人就可以比别人更肆无忌惮地生活在世俗里,他们的世俗是超脱于旁人的,他们的生活在世俗里的身体与他们的眼睛是分离的。当他们在现实里行走,自己的眼睛在上空看着,记录一切。最后那个坐下来写故事的,才是现实的人。

我想起我在“倾城”那一篇里说过类似的话:“连自己身上的悲剧也要当成旁人的来观看。一边受着一边已经开始津津有味地琢磨,这故事日后怎么个讲法更有味些”。

但是王安忆说,这样的将现实模拟使他们失去现实的磨练,因此当危险真正到来的时候,他们在旁观中麻木掉的触觉就不能及时地嗅到危险,因此最终会被击溃,并且这种不幸是必然的。

但是我想,假如他们已经能够将现实中的苦难当成一个无关痛痒的体验和模拟,那么,什么样的危险,才会成为他们无法忽略的切肤的威胁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