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吴宓日记 第1册:1910~1915读后感1000字

吴宓日记 第1册:1910~1915读后感1000字

《吴宓日记 第1册:1910~1915》是一本由吴宓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页数:5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吴宓日记 第1册:1910~1915》读后感(一):看到85页发现一个难以理解的整理错误

(1911年)六月六日 星期二

授课细目

…(中略)…

国文 作文《论〈姚姬传〉之评贾生及公孙宏之语》

斜阳院按:我勒个去,《姚姬传》是什么?我只知道姚鼐字姬传,也评过《汉书》,却不曾想有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竟叫《姚姬传》。莫非这是篇小说?类似唐传奇所谓《莺莺传》、《柳毅传》者?且其中竟有评论贾谊、公孙宏的话?姚姬是个女子吧,虽不经见,却似乎在哪里听到过。我想,《姚姬传》应该是一个类似《湘中怨解》的故事,讲述了一段人族男子与神族女子之间的不可能在一起的恋情吧?如果真的有这个故事的话,我想,以姬传为字的姚鼐一定是个很喜欢香艳文学的人。

《吴宓日记 第1册:1910~1915》读后感(二):真情的流露

在古籍书店买了《吴宓日记》(1910-1949),折价,共计100元。早些时候已经买了《吴宓日记续编》(1949-1974),原价,300多元。这是某段时期一个知识分子个人生活的详细记载,可以充作正史的补充。我感觉《续编》更有价值,这段时期吴老先生已经不再为个人感情困扰,记述虽然受到环境限制,但还是基本反映了整个时代各种重大社会变迁对个人的影响。

然而日记《前编》却非常有趣,简直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阅读。像这样完整的个人情感和私密生活的每日记载,恐怕我们不会再有幸见到第二个人的。例如,我们恐怕不会读到钱钟书日记,虽然我相信《围城》的作者一定是感情丰富,人情练达,世事洞穿,他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一定相当有趣。我们当然也读过“完整的”《鲁迅日记》,但那内容实在简单,涉及个人生活的,充其量也不过是“今日洗脚”之类。究其原因,大约是因为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没有谁会在生前发表自己的日记,而日记作者死后,有权处理日记的家人,尤其是名人的家人,通常都会顾及作者的名声,不会不经“剪辑”,就随便出版日记全文。

但是吴宓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他的日记由她女儿整理出版,他在世时,并没有谁把他抬到鲁迅、钱钟书或者陈寅恪的高度,而事实上,除了日记,他一生著述相当有限,名望本来也不如这些大家;他早年与妻子离异,儿女随妻子生活,估计女儿本来就心怀不满,所以也不在乎让大家知道他是一个如何多情的人。

读日记《前编》,我们可以了解到吴宓受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影响极深,他与众女子的种种交往无不表现出这一点。但他又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在抒发和憧憬浪漫情感的同时,却又常常免不了斤斤计较。他极易对女人动情,但又终日左思右想,情感摇摆不定,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离婚后无数次的恋爱纠葛(有些只是存在于他的想象里)中,没有一次尝到了幸福的成果。而这些纠葛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他与毛彦文长达7年的恋情。如果不读吴宓日记,仅凭一般人对此事片言只语的叙述,我们通常会认为是毛彦文为了嫁一位有权势的老头,最终抛弃了正在与她热恋的吴宓。而事实上,毛彦文嫁给熊希龄时已经39岁,与吴宓7年的持久战早已走到了尽头,而多次宣称不想与毛彦文结婚,心中不再有爱,并且与其他众多女子恋爱不断的,正是吴宓自己。因此,在熊希龄死后,吴宓对毛彦文的再次苦苦追求,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估计很多认识字的人心里可能都有吴宓那样的反反复复,只是旁人无法知悉而已。照理说,日记是写给自己的,我们偷窥了别人的秘密,没有理由再来说三道四,加以评说,但是,吴宓与众不同的是,他喜欢到处诉说自己的恋情,似乎只要有人感兴趣,这些隐私并非什么秘密,谁都可以受邀或者自告奋勇与他一起剖析他与相关女子的关系以及彼此的内心、爱好、兴趣,甚至性趣。而登峰造极的是,有一次他竟然把与毛彦文的恋情用作了一次文学演讲的主要内容。可见,吴宓日记,本来就是写给大家看的,而吴宓的前半生,也是高尚的浪漫主义文学与平庸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前半生。

《吴宓日记 第1册:1910~1915》读后感(三):与毛彦文《往事》对读

以前看《吴宓日记》,深觉吴先生所爱女士一定是世间少有之佳丽。从二十年代末的日记里,每当提及“彦”,行文都很不一样,句法显得很欧化,动辄会来首古诗点缀一下。吴先生英文极佳,有时碰到快乐时难免写段英文记录一下他跟毛女士幽会的情形,1929年2月26日是个星期六,中午12点到下午四点,长谈,“我愉快地吐露了我长期以来受压抑的真实感情,那天我们的谈话是十分理想主义的,同时也十分坦率、真诚,my arguments may be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diagram of Procedure of Our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1.Friendship--------common intimate---------Feeling

2.love--------one-sided/with response-----Platonic*Practical-----Reason,or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3.Marriage(or Union)

而英文名海伦的毛彦文女士当时对他的回答是:

1.She regards me as her very good friend

2.After Jennings,she has never been able to have the feeling of Love for anybody;

3.If she must be obliged to marry at all,she will be married only to a Bachelor

这可能是吴宓日记里最喜悦的一章,当晚匆匆在沧州旅社写下这些的时候,一定如他所想的那样,“But, at the close of the meeting, I felt I love her more than ever before! still,”

这次会面之后,吴宓先生忙着离婚,尽管毛彦文所申明的是要嫁给个未婚男子。但吴雨僧想来是要用五四一代人的方式拯救爱情,就像徐志摩那样,尽管吴先生反对新文化运动。大概在此后的五年间,吴宓先生与夫人陈心一女士离婚,过起独身生活,住在清华的工字厅,而这一段时期应该也是钱钟书正在清华读书的时候。等到1935年,毛彦文女士突然嫁给了年长自己三十多岁的熊希龄。尽管这段婚姻没过多久就以熊希龄的病故而结束,但毛女士丝毫不遗憾,只是痛惜,大有“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之意。

在《往事》出版之前,由于吴宓先生过于内省式的独白,特别地少年维特,使人片面地认为毛女士单方面违背了约定。但令人苦涩的是,毛彦文根本就没爱过吴宓,可怜了日记中那大段大段的文学表白。吴宓其实也不见得真的是爱毛,而是喜欢像毛彦文那一类的女士,中英文俱佳,善于谈吐,在社交场合非常显眼,私下又有很好的文学基础,能理解吴雨僧那些漂亮的古体诗。毛彦文认为吴宓先生人虽好,但旧文人气十足,脾气大,当然这些在吴宓心中未必不知,但到最后可能纯粹是将自己的爱情囚在一种想象的象牙塔中,不断地雕琢。文人容易犯的爱情毛病往往是,为了爱情而爱情。我不知道吴先生的女儿在整理父亲日记的时候,是否非常矛盾和难过。

吴宓先生与他的朋友朱君毅(也就是毛女士的初恋)有着一种变相的洛丽塔情结,属于那种期待成长的快乐。但自己的成长速度太快,不能傻傻地一起成长,只能通过类似训导的方式完成。柏拉图式爱情的最本质属性其实就是不均衡性,只有通过想象弥补不足。而当想象凝注到某一客体的时候,又会为欲望和嫉妒所煎熬,不能自拔,就像《巴黎圣母院》中那个副主教对爱斯美拉达的爱,莫名其妙而又根深蒂固,审美形而上而又“罪恶滔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