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知识管理》读后感锦集

《知识管理》读后感锦集

《知识管理》是一本由彼得・F・德鲁克等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识管理》读后感(一):书不错

虽然这本书算是有些年头了(手里这本是2000年版的,从当当买的,看样子已经在仓库里积压了很久,灰尘满面),但仍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现在国内知识管理的书也不少了,但大部分是系统地讲解知识管理(其中不少书的内容其实是相同或者说类似的)的方方面面,看上去很显全面,但就思想深度和指导意义,却未必令人满意。

这本书是收录多位作者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又都是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普遍简洁,精悍,读起来是一种享受。当然这和译者也有一定关系。好的翻译其实是再造。象前面所说的书藉,其实很多也是套用国外作者的理论甚至原文吧?所以虽然是中国人写的,但竟然仍感觉晦涩。

书,还是需要比较的。

《知识管理》读后感(二):信息和知识不一样

信息和知识不一样,举个例子:“37度”它是一个“数据”,这样的数据我们每天都碰到很多,其实它可能传达的“信息”是体温,但如果你能通过体温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你就具备了一些“知识”。知识分“显性的”和“隐性的”两个部分。它们都很重要,两者之间需要互相转化。如何让知识创造更多价值呢?有一个方法叫做“内化”,让显性知识隐性化,比如:你读了一本书一个课程,如果你能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你的能力,那它就对你产生了更大的价值。世界上的知识都是拥有隐性知识的人把它分享出来,传播出来的,比如你把所学的分享出来,这就是知识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过程。一句话总结:知识管理最重要的两个理念:1,内化:知识隐性化→把知识转化为能力2,分享:知识显性化, “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

《知识管理》读后感(三):企业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

这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基本都是围绕如何让企业变成自学习组织这个论题展开的。毕竟都是大家,文章中有不少闪光点。

坦率地讲,如何从制度上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我感觉理论上还很初级,不成熟,甚至我很悲观地认为根本没有这种万灵药。可以说是人造就企业和组织,而不是组织(制度)造就人。最后一篇文章《专业智能管理》干脆把找最优秀的人才算作建立专业智能组织的最重要因素。

组织和制度只能造就二流的人(零件),无法造就一流的人(领导者,改革者)。目前的学术探讨只能告诉你what和why,但很难告诉你how。按图索骥的懒人想法只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然而就个人知识管理角度而言,应该如何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则比较有指导性和可行性。自我管理的难度远远低于组织管理。大脑协调不同的想法之间的冲突的难度远远低于协调组织中不同人之间想法冲突的难度。保持个人思维一致性和逻辑性的难度远远低于协调组织中不同人的思维一致性。当然,从产生效率方面说,在管理程度相似的情况下组织的产出会远大于个人。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方面,《教聪明人如何学习》一文使我受益最大。其中单环/双环学习模式,戒备性思维方式等概念,让我耳目一新。由此引深的结论就是:现有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更加剧了员工的戒备性行为的倾向,因而也阻碍了员工的自我提升和创造力——这一结论有相当的正确度和洞察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